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过剩问题

来源 :农业经济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当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农村的压力——劳动力大量过剩。这对农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资料证明,1982年我国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有3.84亿,其中从事种植业生产的为3.75亿。若按15亿亩耕地面积计算,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仅4亩;按20亿亩计算也只有5.3亩,只为埃及的2/3、日本的1/2、印度的1/3,
其他文献
【正】 本文所说的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十一省、自治区(以下简称十一省区)。 一、基本情况 1、地处我国
【正】 一、河西地区的战略地位和优势 河西地区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工农业生产现状和资源潜力上,都拥有很多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且具有综合开发的优越条件。所以,它
【正】 目前,开发西北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但还很不够,特别是对于经济学界来说,应该把对开发西北的研究,作为现代中国经济问题重大而迫切的现实的战略性大课题进行研究。中国经
【正】 在“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智力资源开发若干基本问题浅见”一文中提出:大力开发我国农村劳动力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智力素质,迅速改变全国三亿多农村劳动力低素质状
【正】 卢凤君同志(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机化室)在“劳动力产业结构性转移分析及我国情况预测”一文中指出: 我国在产业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转移方面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 经过建
【正】 合作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的主体经济形式。发展和完善合作制,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问题,则是这项任务的一个焦点,也是一个突出的
【正】 国际农业经济学家协会是世界农业经济学家的学术性群众团体。该学会于1985年8月25日在西班牙召开了第19届国际学术讨论会,议题是:动荡世界的农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831
【正】 一、西部地区农村商品流通现状与问题 西部十一省、区分布地区占全国总面积71.2%。由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正】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有不少以土地公有为基础的地域性合作经济组织,已经由原来的生产队自然村过渡到村(大队)。这种合作经济组织要不要建立积累?这是农村普遍实行
【正】 近几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经济的开发,三角洲外一些落后地区的农民进入三角洲内从事“代耕”经营,规模逐年增长,对三角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影响不小,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