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免疫相关lncRNA建立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hwa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鉴定和筛选胰腺癌中与免疫基因相关的长非编码RNA(lncRNA),并构建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探索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177例胰腺癌患者的测序数据和相应的临床病理和随访信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集(n=89)和验证集(n=88)。首先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鉴定出与免疫基因显著相关的lncRNA,随后在试验集中利用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与预后相关的lncRNA用于构建预后风险评分公式,利用验证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

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公式筛选出788个与免疫相关的lncRNA,在试验集中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鉴定出5个lncRNA(AC006237.1、AC025154.2、RASSF8-AS1、AL122010.1和AC073896.3)用于构建预后风险评分公式。基于预后风险评分公式将试验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44)和低风险组(n=45),生存分析发现高风险组的中位生存期(1.09年)与低风险组(4.11年)相比显著缩短(χ2=26.016,P<0.001)。利用上述公式将验证集的患者分为高风险组(n=44)和低风险组(n=44),生存分析发现高风险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28年)与低风险组(1.90年)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22,P=0.03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提示该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且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相关模型(HR=2.618,95%CI为1.285~5.332,P=0.008)。预后风险评估模型较常见的临床病理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率[1年曲线下面积(AUC)=0.687,3年AUC=0.725,5年AUC=0.782],高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病理学分级等常见临床指标的预测能力。AC025154.2、AC073896.3、AL122010.1和RASSF8-AS1在不同临床特征胰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能是胰腺癌潜在的新型诊断和治疗靶点。干扰素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TORC1)、MYC相关调控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在高风险组被显著激活,肌生成和胰腺β细胞信号通路在高风险组被显著抑制。上述信号通路可能是该预后风险模型的潜在分子机制。

结论

基于5个免疫相关lncRNA构建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此外上述免疫相关lncRNA可能是胰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中使用雷替曲塞腹腔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结直肠、疝微创外科收治的80例T3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灌注雷替曲塞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腹腔内灌注雷替曲塞,n=40)和对照组(结肠癌根治性切除+腹腔内灌注生理盐水,n=40)。记录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3 d的肿瘤相关指标及血液学毒性指标,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大部分患者具有侵袭性低、预后好的特征。随着医学影像学、细针穿刺活检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外科技术的进步,DTC早期诊断率及手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对DTC的认识和外科治疗的某些观点仍存在争议。现结合近40年来的变化对DTC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别是DTC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的治疗策略、手术切除范围和适应证等问题进行系统回顾总结,以期为DTC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向小细胞肺癌(SCLC)转化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许多学者提出不同假设:初始肿瘤中已含有SCLC成分、肿瘤干细胞同源学说、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缺失学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状态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影响。现对1例EGFR无突变的NSCLC经化疗后转化为SCLC的患者进行报道。
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主要针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的治疗方法。PD-1/PD-L1抑制剂在多种肿瘤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临床获益和持久反应,但是整体反应率仍较低。研究发现PD-L1和肿瘤突变负荷可以预测免疫治疗效果,MSI-H/dMMR、TP53和KRAS等基因突变与免疫治疗疗效呈正相关;而MDM2/4、EGFR、ALK等基因则与免疫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晚期胃癌目前无明确有效治疗手段,现报道1例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病例,并对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ESCC患者2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AF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TRAF6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放疗近期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分为阳性表达组(n=194)和阴性表达组(n=84),TRA
目的比较头颈部肿瘤容积调强旋转放疗(VMAT)和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4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采取仰卧位做CT模拟。勾画两个处方剂量水平的计划靶区(PTV),PTV70和PTV54,35次分割。使用同步加量计划。每例患者分别制定VMAT和IMRT计划,比较两者的剂量学差异。结果VMAT计划PTV70的
大多数肝癌患者发病时已为中晚期,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极差。本研究报道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二线以上治疗1例原发性肝癌伴肺转移病例,取得了显著疗效,为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变异和改良,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可使预留残肝代偿增大更快速和功能更强健。在临床实践中,不同研究者对ALPPS中肝脏离断技术上的变异及其相关的临床结果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探讨,如部分肝脏离断、门静脉结扎术辅助射频肝分割术、腹腔镜微波消融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联合肝止血带和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术、续贯联合肝止血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术前CT征象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术前行CT扫描并最终经病理学证实的ccRCC患者238例。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每例患者的CT征象进行评价,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肾功能检查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协会(WHO/ISUP)分级。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