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分析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j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是在学生一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深入,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应该培养的具有化学学科特性的思想和方法论。本文将结合化学核心素养,分析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践课教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在现代的高中教学课程中,化学课程要求学生将思维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将化学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化学实验课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保护下,运用日常学习的化学知识、化学思维和动手能力,进行实际化学实验的课程,是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一、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
  高中化学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主要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从宏观和微观互相结合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基础的对物质多样性的了解和分类,还能从原子、分子、元素的视角去认识和分析物资的结构组成和性质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则是遵循化学变化的规律去认识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及其产生的能量转化,从多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动态分析,并运用化学的反应原理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培养学生运用模型,通过解释化学现象的过程,揭示现象本质和其规律。所以这一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基于证据意识,对物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变化提出假设并加以论证,明确观点、证据、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以化学分析和化学推理的方式认识事物的本质、构成和相互关系的化学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能通过科学的实践活动,对事物进行探究,能以科学的解释、发现、创造和应用来进行实践活动;创新意识需要学生从问题与假设出发,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科学实验,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要以严谨、认真、求知和崇尚真理的态度去进行科学实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学的观念,正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实验课教学策略
  (一) 明确教学观念,培养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教育的束缚,依然将高考作为化学教学的试金石。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贯彻和落实新时代素质教育,明确化学核心素养是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降低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在教学时减少详细地讲解和分析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课程的预设对于教师教学观念的建立十分重要。
  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思想道德等一系列综合能力,因此在化学实验课程中,除了基础内容的讲解,教师在课程预设时,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逻辑性,问题的设置,语言的技巧,进行新旧知识的学习迁移,重视化学实验课的操作和过程。比如在电能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造简易的能量转化模型,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能量转化的方式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化学观念和行为意识。
  (二) 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实践创新
  高中化学的学科核心素养中强调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在事物的本质上进行传承和突破是发展的基础。在一系列理论文字和化学公式的课程中,学生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永远是抽象的,机械地记忆和理解化学内容,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学生无法判断其准确性和真实性。所以,教师必须要增加化学实验课的教学频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验探索的精神和意识。
  高中化学课程的第一课就是“从实验学化学”,讲解了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如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混合物分離与提纯的基本方法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教师需要反复强调让学生形成牢固记忆的基础知识和必备知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质疑去学习和探索,对于实验课程中发现的“异常”问题要勇于提出新的意见和观点,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所了解和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一层不便的,只有创新才能推动发展。
  (三)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道德观念
  化学是一种科学,需要学生拥有求真、务实和社会责任感。化学来源于生活,教师要通过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化学和生活的密不可分,比如在学习化学与生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微量元素的了解以及人体与生物发生的化学反应来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
  只有正确地理解、清晰地记忆、准确地运用化学知识,我们才能为实际生活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合理而科学地运用,化学也有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灾害。因此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培养的求真务实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刘舰.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05,107.
  [2]豆佳媛.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18.
  作者简介:
  武曲寅,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救灾与重建均离不开资金的筹集、发放与使用。我国目前水旱灾害的救灾资金久有5个来源渠道:政府拨款、保险理赔、救灾基金、银行贷款及国内外社会的方向灾援助
通过ADINA有限元探讨了土钉角度对无粘性及稍含粘粒粒状体边坡加固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沿最小主应力σ3方向插入土钉的支护效果最好。
期刊
摘 要:很多人认为小学语文是比较单一、枯燥的,但是语文课堂同样可以变得趣味生动,而是否能够构建趣味性的课堂,取决于广大语文教师能否有效地挖掘趣味元素,来增添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小学生爱好各种趣味元素,其中,动画片是一种娱乐元素,但有效的利用后,却可以成为有价值的教学工具。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儿童动画片,来灵动语文课堂展开论述。  关键词:动画片;阅读理解;兴趣  现在动画片逐步成为学生喜
模糊集对法基于对立统一和事物普遍联系观点,且考虑到评价等级边界的模糊性,通过联系度对事物进行评价。选取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等评价指标,采用该方法对环北
摘要:目标教学法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故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工作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目标教学法在中职建筑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并从多个方面探讨其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目标教学法;中职建筑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对于中职技术学校而言,建筑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专业课程,因此实训课程是该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升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专业学生综合专业技
摘 要:高中物理实验课是重要的内容,如今物理实验课的开展,需要迎合新课标的要求,对核心素养进行充分的落实,但目前的物理实验课的开展是存在一定问题,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不符合,实际教学效果也不够显著,为了促进物理实验课的实效性提升,需要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全面理解,从促进物理实验课的有效开展,让高中生在物理实验课上均衡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策略探究  一、 前言  高中物
摘要:寻求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是一项见仁见智的工程。不同班主任所采取的管理策略不同,所达到的管理效果也就不同。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管理策略,其出发点都是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本文笔者基于此,提出了情感管理策略。该策略以学生的情感为关注点,班主任通过用各种手段来让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一个阳光积极的状态,从而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生活,进而取得不错的管理成效。  关键词:情感策略;班主任管理;小学  随着素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一理念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中有着最为明确的表现。而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学生人文素养
坐落在磁器口古镇的钟家院是典型的南北建筑风格大融合,天井宽敞,轴线对称严谨,颇有北方院落韵味和皇家园林风范。但其建筑材料所用小青瓦,建筑结构上的穿斗,又极具南方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