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纳斯湖畔,感受禾木之美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美日出和晨雾
  美丽小巧的禾木村,坐落在新疆喀纳斯湖畔,素有“中国第一村”的美称。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塞外山村景致,如诗如画。
  禾木村是图瓦人集中生活的居住地,也是我国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面积最大的村庄,共3040平方公里。
  在群山环抱的开阔土地上,禾木村静静地躺着,图瓦人的尖顶小木屋、牲口围栏随意地散落在村子的各个角落。漫步在禾木村,好像走在童话里。村子北面就是禾木河,河上架着一座铁桥,站在桥上凭栏而望,禾木河水碧波银浪、湍流滚滚。
  来禾木村,必去观景台看日出和晨雾。当站在观景台上等待如梦境般的日出时,周围是那么安静,静得让人只能屏息凝视,生怕一次大一点的呼吸把自己从梦中惊醒。
  不经意间,朝阳跳了出来,漫天霞光像纱幔缓缓滑落,瞬间光芒万丈,阳光倾泻在雪山顶,金光四射,看上去那么温暖,那么亲切。袅袅的云雾盘桓在半山腰,像卡布奇诺咖啡的一圈奶泡。露出来的山间则像悬在半空的飞来峰,调皮地和你隔云喊话。
  渐渐地,太阳将晨雾撕开一条缝,我们才得以看见隐匿其后的大自然的美丽面庞。一缕阳光洒在远处的山顶上,几户早起的人家已经开始准备早饭,屋顶冒出淡淡的炊烟,牲口棚里的牛马也开始在围栏中悠闲地散步,耐心等待着新一天的开始。
  童话般的禾木之冬
  秋色虽美,但在我看来,更精彩的却是禾木村带有灵性的静美冬季。
  初次看见禾木村的冬天时,一定会被这份宁静所震撼。冬季的禾木没有了夏秋时的喧嚣,白雪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还有黏人的小狗们,就像老朋友,始终为你保驾护航。夜色降临后,窗户透出光来,更是让木屋成为安徒生笔下的梦幻小屋,宁谧美好。
  曾经的草场覆盖着厚厚的粉雪,一些没被踩过的地方,有风吹过留下的纹理,像沙漠,像水波。有的地方看似是柔软的雪,但踩上去根本不会塌陷,因为下面结了厚厚的冰。
  雪山、白云、森林、草地、溪水把禾木装扮得如诗如画,仿佛仙境一般。山脚下白桦林的叶子有的金黄,有的浅黄,有的还是淡绿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五彩斑斓。清澈见底的禾木河从林中穿过,曲曲折折绕村子一周后,唱着歌儿流向远方。小木屋上袅袅升起的炊烟,与晨雾融为一体,缓缓飘过雪山。马儿静静地立在草地上,悠然地吃着草。
  阿勒泰地区的冬季长达半年,等待白桦林的多半是超然的宁静。静谧之中,整个白桦林只能听见路人的嬉笑声和咯吱咯吱的脚步声。
  冰雪覆盖的村庄如一幅幅水墨画,在这里只有两种颜色:黑和白。这两种看似单调的颜色,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很安静的美。
  悠然自得的牧区生活
  我在禾木村的金老师家里居住。她是蒙古族,她丈夫是哈萨克族。有趣的是,金老师和丈夫居然是女主外男主内。金老师在学校教书,丈夫在家带小孩、做家务。
  禾木村周边草多,每年7月中旬,禾木人就开始了打草的活计,因为冬季这里的雪足有两米多深,牛羊无法到野外觅食,只好吃主人储备的干草。
  在原始牧区,生存极为不易,一切得依靠人力去解决。
  我在禾木村见到过两个八九岁的孩子一起劈柴的场景。他们一人一头拉着长锯,默契且娴熟,这是他们从小就操练的活儿。锯子的长度比孩子的身高还长。孩子们一边干活,一边兴奋地谈论着他们的小世界,笑意荡漾在脸上。红扑扑的小脸蛋在雪地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活而富有质感。
  在禾木,我认识了17岁的图瓦族姑娘阿热很。她曾经在170公里外的布尔津县城上过中学,但由于母亲突然去世,她没能按计划读完高中。阿热很说,她很想讀完书后去城里找份工作,“哪怕去餐厅当服务员,也比待在村里强。”但没了母亲的家庭,非常需要她来操持家务。勤快的阿热很把自己的木屋里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松木在炉膛里窜着火苗,松香味儿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让人愉悦。
  她家窗台上摆放着几盆绿植鲜花,还挂了两盆生机勃勃的吊兰,旁边则是洁白的窗帘——洁白如窗外的雪一般。在这个被大雪围困的孤岛般的村庄里,这些怒放的生命,是那么抚慰人心。
  在村头走累了,我们坐在禾木河旁发呆。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生命的存在离不开空气,而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我们生活于空气中即是生活于风中,只不过,这风时大时小,大到形成天灾,小到我们浑然不觉。去头掐尾,我们取其风的一段,就是微风,或者比微风稍大,总之你能感觉到这是风,但又不会被吹得东倒西歪,飞离地面,也不会明显地觉得受到了搅扰。我们还得弄清这风的来源、质量,不要是电风扇吹出的人造风,也不要携带泥沙、灰尘以及各种不佳的气味。最好是在水边、雨后,夜幕降临或是拂
期刊
我关注竹久梦二,源于丰子恺。  许多年前,读丰子恺的《绘画与文学》,他说20多岁时在东京的旧书摊上看到一册《梦二画集·春之卷》,翻到一页,上面画了一个贵妇坐在人力车上,手里拿着精美物品,正向路旁一个背着婴儿、蓬首垢面的贫妇打招呼。贫妇的脸上现出局促不安的神色。这幅画的题目叫《Classmate(同班同学)》。  寥寥数笔勾勒出一言难尽的人间世相。竹久梦二的绘画,像一道闪电,启发了丰子恺的绘画思路。
期刊
我的母亲居住在南京九如城(清荷)康养中心,院内有很多失能和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他们每天的活动平实而充满乐趣:在一群饶有兴致打着麻将的老人旁边,一个奶奶在护理员搀扶下,沿着墙边的栏杆练习走路;一对老夫妻坐在桌子边,轮流用筷子夹起碗里的玻璃球,放进另一个碗里。更多的人坐在桌边,或者聊天,或者静坐。有时候,年轻的员工会打开音响,播放那些让人勾起回忆的老歌。  每当此时,伴着歌声的一声声吟唱便会不由自
期刊
快到父亲节了,我给哥哥打电话,想知道父亲的墓地怎么样了。父亲的墓地就在青城后山,听说那的山体出现了垮塌。当年,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遥远的伊斯坦布尔。那个晚上,也是一个人走到一处墓地,把所有的墓碑看了个遍,然后坐在萧萧的柏树下,直到夜深。  记忆中父亲的脾气很急躁。小时候我在院子里玩土炮仗,他正巧路过,被吓了一大跳,愤怒中捡起一块砖头,就冲我奔来。我连滚带爬才逃过一劫。还有一次,为件小事顶了
期刊
有人说,现在最好的生意就是贩卖焦虑。焦虑很大程度源于人们始终处于“欲望未被满足”的状态,表现形式从“别人有的我没有”“自家儿女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双11我的购物车还没满”到“别人功成名就而我依然在向上攀爬”,诸如此类。  人应当要求进步,可是欲望本身不应当被放大。所以,那些我们焦虑的“不得”,是被个别的特殊案例刺激而放大,还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我觉得《断舍离》一书的意义正在于此——协助我们找到这个问
期刊
空中滑翔尼泊爾的建筑充满了异域色彩  在尼泊尔的第一晚,我们颠了几个小时的山路,来到一个度假村。客房是一幢幢小木屋,散落在山间。这里空气清新,虫鸣鸟叫,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晚饭后,漫步在林间的石阶上,透过层叠的枝丫可以望见星光闪闪。  尼泊尔有世界排名前三的滑翔伞场地,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滑翔伞高手。在这里,滑翔伞是不可错过的项目。很多中国游客可能会想到电影《等风来》,它改编自鲍鲸鲸的小
期刊
侯德榜  曾经,因为制碱工艺被国外垄断,国内市场的碱价堪比黄金,高昂的价格也扼住了民族化工发展的咽喉。为了民族化工的生存,侯德榜毅然回国,带领技术人员一路攻坚克难,硬是把原来一盎司黄金一磅纯碱变成了“白菜价”,他说:“我的一切发明都是属于祖国的。”改制革为制碱,只为祖国需要  1890年8月9日,侯德榜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坡尾村一户贫苦的农家。爷爷期望他将来能够高榜得中,有出息,给他起名为德榜。  
期刊
1948年5月,党中央来到西柏坡后,毛泽东住的是一个前后院子,东面住着任弼时,再往东隔一个过道就是周恩来住的院子。这样,周恩来和任弼时外出时,都要经过毛泽东住的院门口。当时,除毛泽东外,周恩来和任弼时都还没有配备警卫班,他们外出时,只有一两个卫士跟随。所以,毛泽东一来到西柏坡,便向他的警卫班战士们说:“如果你们看见恩来和弼时外出,要主动跟着去负责他们的保卫工作。”  有一次吃罢饭,任弼时带着全家人
期刊
“五一期间,我们家只剩一间亲子房。”4月28日,江苏宜兴湖氵父镇洑西龙山民宿村的老板娘们正忙着处理客房预订。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民宿村正逐渐恢复昔日的活力。  湖氵父镇东临太湖,三面环山,茶田郁郁葱葱,翠竹连绵不绝。辖区内洑西龙山民宿村位于阳羡生态旅游区的西南面,紧靠竹海风景區。这里也是江苏省首批农家乐集聚示范村。村民黄亚云带领一批有梦想的姐妹合力创建“篱笆驿站”乡村连锁客栈品牌,用
期刊
读《橄榄集》,仿佛走进一个商务印书馆的博物馆,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人增长知识。  商务印书馆在中国,无论是知识界还是出版界,都是一座高山。但凡上过学的人,都曾经拥有商务印书馆的字典,读过商务印书馆的书,所以大凡有一定阅历以后,都想了解商务印书馆是怎么成为出版界百年巨舰的。  该书作者柳和城,既不是出版界中人,也不是研究人员,却几十年如一日,孜孜矻矻地在商务印书馆这座富矿里梳理寻觅,发掘出有益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