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美美地读课文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wwvf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老师,我可以美美地读课文吗?"
  《春到梅花山》第一自然段刚结束,李妍妍就扬起小脸娇滴滴地问我。
  "可以。"我示意她站起来读。
  "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李妍妍娇嫩的声音如同早春的梅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下课了,有老师问我:美美地读课文,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可以这样让孩子读吗?
  我笑了:可以,但要建立在细致、耐心地引导基础之上,让学生情由心声,声传其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语文不是蜜,却能粘住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这就是美美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领悟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美美读书的最高境界,收到美美读书的最佳效果。
  如何取得美美读书的最佳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各种情境,细致地引导,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深入文章,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品味语言文字所要传达的情感,通过朗读告诉别人自己的体会,这也是独立品味语言文字的重要体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书的时候表达出来。这句话告诉我们诵读之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感情,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息息相通。
  美读不仅要体会作者的语言文字所要传达的情感,还要把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因此,美读也是学生对文章理解深浅的一种外在体现。梅花美,梅花香,梅花在学生心中悄悄绽放。赞美梅花的情感油然而生,看着这满山怒放的梅花,孩子们想美美地读课文的欲望也随之涨溢满怀,于是,"老师我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吗?"就成了孩子们此时心中的最大愿望。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论集》中指出: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是"美读"。美读得其法,不但能了解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不论趣味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会有莫大的收获。叶老认为这种读法"对于内容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味,不知不觉间就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久而久之,学生于美读中不仅体会到文章的语言文字美,情感内涵美,而且培养了朗读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了自身的阅读品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吧。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一文,学生在读"母亲月夜为我唱歌谣"的一段,声音洪亮,掷地有声。这位教师慢慢走至其身边,轻声细语道:这是一个凉风习习的夏夜,月亮慢慢地升上来,淡淡的月光无声地倾洒在农家小院。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下来,连蛐蛐都不叫了。母亲那甜甜的嗓音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教师示意学生读歌谣片段)轻轻地,深情地为我吟唱(教师边说边用手有节奏地轻拍其背,宛如哄孩子入睡),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学生受到老师语言的启发,动作的提醒,宛如进入到那月白风清的夏夜,语气顿时舒缓起来,轻柔起来......
  此时的教室上空,好似真的有一轮明月正在吐洒它的清辉,听者似乎正徜徉在一片朦胧的月色中,漫步在清水溪畔边......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课文的思想
  感情。
  读得好,不是拿腔捏调,矫揉造作,而是情感地真实流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朗读提出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是指朗读要使用普通话,不读错字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得字字响亮。"流利"是指朗读在做到正确之后,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从容不迫地读。不能一字一拍地读,也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有感情"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对课文字、词、句的内容理解了,读的时候才能做到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这才能达到美美读书的效果,美美品味的境界。
  有些教师把这一目标泛泛地理解成凡是朗读就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于是就出现连说明文都要读出某种感情的现象,有些教师甚至要求学生"把丹顶鹤的嘴巴读得更长一些"或"把蝙蝠的特点读出来"。
  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崔峦先生提出的"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风姿卓著,优美动人。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让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这才能真正领悟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真谛。
  学生忘我地美美地朗读课文,是自我朗读的一种超越,也是自己对朗读的一种渴望与追求。这就如同孩子看到美食想美美地饱餐一顿,困了想美美地睡上一觉一样。学生看到优美的文章,也想美美地读一读。作为教师,是学生美读的引路人。我们要努力架设美读的桥梁,创设情境,搭建美读的平台,给学生充裕的美读时间,美读环境,让读者身心愉悦,让听者如临其境。像叶老所说:美读也是读者对文章理解的最好体现。在美读中,我们传达作者的情感,培养了
  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提高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美,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学生身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纯正,良心纯洁,情感与言行端正。在培养学生美读的旅途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求真、崇善、爱美的品格。学生在美读中感受、体验、认识、鉴赏、运用各种各样的美,感受美的激情与魅力,这是美读的价值之所在。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之所在!
其他文献
2008年,北京奥运在即。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中央电视台主办、太合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协办,新浪网、搜狐网和央视国际网站作为网络支持、全国30余家主流平面媒体在各个地方
兖州煤机厂研制的“人造金刚石液压机工作活塞”获国家专利由兖州煤矿机械厂研制的“人造金刚石液压机工作活塞”获国家专利,该工作活塞是由活塞杆和缸体与“O”型密封圈构成,活
目的 总结分析伴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与脑电图特点.方法 对52例BECT患儿的临床资料、脑电图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均于夜间睡眠时发作,4例于睡眠和
兴隆庄矿井下胶带实行集中监控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兴隆庄煤矿井下胶带输送机集中监控系统第一期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后,实现了对井下7条胶带的监控和3条胶带及11台给煤机的监测,有利于生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本进行细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对文本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文本进行细读,而细读的基本前提就是多读,慢读,之后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掌握阅读材料,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加以落实。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说的就是要对文本进行反复的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写好一篇具体、生动、感人肺腑的记叙文,对于一个写作刚入门的初中生来说,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他们面对一个个陌生的作文题目时,就像面对一片片浩瀚的大海,望之兴叹;也像面对一片片无边的沙漠,望而止步。面对这种状况,教者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辅导,以提高学生写人叙事的的写作能力,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深思并努力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事初中教学已有二十多年,深切感到:走好"三步",做到"六定"
摘要:众所周知,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阅读理解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阅读理解题也相应地占据了语文试卷的很大篇幅,其赋分更是占有较大比重。阅读理解题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大部分,很多学生都反映这是比较难以把握的部分,在此处失分严重。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同时兼顾学生考分,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大意,进而提升阅读理解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本文
2017年4月28日傍晚,信而富CFO沈筠卿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家餐厅里,当着众人的面大哭了一场。当天上午信而富正式登陆纽交所实现IPO,本該是高兴的日子,但他却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这当然不是我想接受的价格,公司被贱卖,我比谁都心痛,但我觉得这是最正确的决定。”说到这里,沈筠卿泪流不止,边说边哭,旁边的同事赶紧上前递纸巾。  就在上市前两天,信而富的发行价还在10美元以上,但到了最终上市那
摘要:一直以来,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阅读教学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将对当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关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阅读量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规定。直到20l1年
近年来,农村物流需求分散、信息不畅、成本过高和物流供给不足的问题一直困扰我国农村物流发展,乃至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障碍。为此,我国政府和企业致力于推动农村物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