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大连建市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yu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左手挽黄海,右手牵渤海,八面临风,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大连市民中,据说有80%的人是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的后代;大连的建市纪念日,被定为1999年9月19日,相当于沙俄在大连湾的开港日。而事实上,先有旅顺口、后有大连港,大连的城市建设是从1881年11月25日,经北洋大臣李鸿章力排众议,由清政府正式批准旅顺为北洋海军基地就开始了,大连市最早的一批市民,应该是淮军家属、子弟。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海军灭亡以后,仍有不少淮军后代继续在大连地区生活、繁衍,为大连市的发展贡献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沒有李鸿章,就沒有旅顺、大连在近代的崛起——
  “大连”由李鸿章正式命名
  远在殷商时代,辽东半岛就隶属于九州之一的青州。到了西周时期,又归幽州管辖。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将秦开奉命率大军反击东胡。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亦筑长城,……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辽东郡的治所就在今天的辽阳市内。考古专家刘俊勇认为:“汉承秦制、秦承燕制,汉代的沓氏县应当是秦时所置,而秦时的沓氏县则应当是燕时所置。”对于燕国辽东郡沓氏城的位置,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清初著名的历史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指出:“沓氏城,在(金州)卫东南”,即今天的大连市金州区大李家镇大岭城。而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都兴智则提出:“从考古依据和文献记载看,我认为(大连市下辖的普兰店市)张店古城应该是沓氏县治所。”大岭城与张店古城相距约30公里。但是,不管沓氏城究竟是哪一座,还是迁移过数次,它在现今的大连市辖区之内、为大连地区最早的城市,应该说是沒有疑义的。
  从燕国设置沓氏县之后,随着时光的流逝、政权的更迭,大连地区政治中心的名称、治所位置多有变化,但脉络还是清晰的。晚清洋务运动的兴起,北洋海军的建立,才使这片沉睡的蛮荒之地开始步入朝廷视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中国近代史上,侵略者大都是从海上来的。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让只懂陆地塞防、不懂海防的大清王朝醍醐灌顶,而1874年4月27日,“蕞尔小邦”日本借口琉球“牡丹社事件”,悍然派遣海军攻占台湾,并敲诈中国“赎金”50万两白银,就像老子被儿子暴打那样,羞辱不堪,因此发愤图强。于是,加强海防、兴建海军,“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举措之一。
  1874年12月,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呈交“万言书”《筹议海防折》,具体提出北洋海军“宜分驻烟台、旅顺口一带”。
  1875年5月,李鸿章奉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北洋海军管辖中国北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和山东三省海域,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隔海相望,犹如两扇巨门,堪称拱卫京师的门户。如能在两个半岛各选择一个海口作为海军基地,就能够担负起互为犄角、协同拒敌于京师大门之外的重任。李鸿章先在山东半岛选择威海作为“北洋海军公所”,但在辽东半岛选址时,却费了一番周折。
  一开始,他将目光盯在大连湾。这是因为,大连湾作为黄海沿岸第一大湾,三面被陆地环绕,湾口有三山岛的三座小岛并列,天然形成南、中、北三条出海水道,其中南水道水面宽阔,是舰船出行的主航道。1879年12月11日,李鸿章写道:“大连湾距奉天金州三十里,系属海汊并非海口,实扼北洋形胜,最宜湾泊多船。”(吴汝纶编录:《李文忠公译署函稿》,第九卷,第8页)据考证,由于李鸿章首次使用“大连湾”,加上旅大开发步入快车道,各种电文往来穿梭,“大连湾”便取代“褡裢湾”、“大蛎湾”,成为规范地名。
  1880年4月,李鸿章又派出4条蚊船实地勘测,发现“大连湾口过宽,非有大支水陆军相为依护,不易立足”,而淮军和北洋海军的兵力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只可先择著名险要旅顺口屯扎,以扼北洋门户。”(吴汝纶编录:《李文忠公译署函稿》,第十一卷,第14页)6月,清政府裁撤旅顺水师营,着手在旅顺口兴建北洋海军基地。同年冬季,李鸿章派遣县令陆尔发和德国工程师汉纳根到旅顺,先期修筑黄金山炮台,还派人到德国订购克虏伯大炮。第二年5月,黄金山炮台竣工。随后,李鸿章又环绕旅顺港修建了横株礁、蛮子营、老虎尾等9座炮台,配备新式大炮48门,射程均在6公里以外。
  十三年八次视察旅大
  如果从国家的重视程度上看,洋务运动之初兴建旅顺,与改革开放之初兴建深圳,是极为相似的。为了把旅顺建设好,权势相当于国务院总理一级的李鸿章不顾年迈体衰,不惧风浪颠簸,在 13年间,他先后8次视察旅顺、大连湾。有史以来,一个国家领导人对一个偏僻之地如此青睐,是空前绝后的。
  1881年11月25日(光绪七年十月初四),李鸿章借验收从英国订购的超勇、扬威两艘快艇之机,亲自前往旅顺口“登岸察勘”,定下决心。在《订购快船来华折》中,他写道:“该口形势实居北洋险要,……为奉、直两省海防之关键。”他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从此,旅顺港作为北洋海军基地正式立项。不久,李鸿章派遣淮军悍将宋庆率领“毅军”九营一哨数千名官兵驻守旅顺,修筑炮台。
  1884年8月,中法马尾海战,福建海军全军覆沒,11艘舰艇全被击沉,海军将士伤亡700余人,而法军仅死伤30余人,两艘鱼雷艇受重伤,其余为轻伤。战报传出,朝野大为震惊。李鸿章又上了一道《遵呈海防图说折》,进一步指出:“臣查北洋沿海地段绵长,要隘极多,现在择要屯兵处所,南起烟台,北迄山海关、营口、旅顺口等处,延袤几三千里,断难处处周密。而中间以旅顺口为首冲,大沽、北塘及山海关内外为要冲,尤关系畿疆要害。……旅顺口地处海外,为驻泊水师口岸,濒临大洋,冈岭阻复,形势极险。”(转引自《清末海军史料》,第229-230页)随后,朝廷就颁布了《著李鸿章等妥筹烟台、旅顺防务谕》,要求李鸿章等人“悉心妥筹,奏明办理”。
  但对于港址问题,官员们纷纷上奏,提出了不同方案。福建巡抚丁日昌提议在大连湾与浙江的南关(温州)之中任选其一;福州船政大臣黎兆棠主张借用广东的黄埔船坞;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建议选在烟台大凌湾……旅顺口建港受到质疑,甚至有可能夭折。   李鸿章似乎对旅顺口情有独钟,他又拿出了“挺经”作风,力排众议,认为铁甲舰对港口的要求很高:“水深不冻,往来无间,一也;山列屏障,以避飓风,二也;路连腹地,便运糗粮,三也;土无厚淤,可浚坞澳,四也;口接大洋,以勤操作,五也;地出海中,控制要害,六也。”而“北洋海滨欲觅如此地势,甚不易得。胶州澳形势甚阔,但僻在山东之南,嫌其太远。大连湾口门过宽,难于布置。惟威海卫、旅顺口两处较宜,与以上六层相合”,进可以战,退可以守,“而为保守畿疆计,尤宜先从旅顺下手。”(李鸿章:《论旅顺布置》,《李文忠公全书》海军函稿,第一卷,第15页)在旅顺港兴建期间,每年在工地上忙碌的淮军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和民工多达五六千人,场面十分热闹、壮观。
  1885年6月12日,清廷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定远、镇远和济远三舰迅速回国。该级军舰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舰——英国英弗来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的优点,为“遍地球第一等之铁甲舰”,本应在年初交付,但德国以自己在中法战争中保持中立为由,扣住不放。10月,三舰远洋横渡,抵达大沽。11月17日,李鸿章亲自登船验收。事后,他致信醇亲王,汇报说:在前往旅顺口视察东西海岸炮台的途中,虽海涛汹涌,军舰仍十分平稳,“所指各弊未尽确实”。10月12日,慈禧太后发布懿旨:“着派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所有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并派庆亲王奕劻、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办理;正红旗汉军都统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帮同办理。现当北洋练军伊始,及责成李鸿章专司其事。其应行创设筹议各事宜,统由该王公大臣等详慎规划,拟立章程,奏明次第兴办。”海军衙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已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军种。
  为了解决“有鸟无笼”、巨舰无处停泊、维护等问题,清政府又投入139万两白银,在旅顺港内修筑了船坞。这座船坞长132米,宽40米,深12米多,在它建成后的60多年里,一直是远东地区之最,俗称“旅顺大坞”。作为船坞的配套工程,旅顺还修建了铁路和轮船修理厂,安装了发电机……
  到了1886年5月17日,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衙门事务大臣、光绪皇帝之父)在李鸿章的陪同下,乘坐海晏轮,在定远、镇远等十四艘军舰的护卫下,抵达旅顺口。在老旅顺与新旅顺的结合部,耸立着港内的最高峰:120米的西官山。奕譞与李鸿章被轿子抬上西官山,俯视旅顺港,眺望黄金山炮台,显得踌躇满志。李鸿章手指着远方的黄金山,随口说道:既有黄金,当有白玉。随即,西官山改名为“白玉山”。20日,醇亲王一行登上黄金山炮台,李鸿章调集定远、镇远等八舰演阵、打靶,又看刘含芳训练多年的鱼雷艇表演发射。旅顺口新修的海岸炮台也竞相开炮,连环打靶。一时间,黄金山麓炮若雷鸣,撼地震天。醇亲王第一次见此场面,十分高兴。其实,他哪里知道,演习中藏着许多猫腻。据悉,为了向英、法、日等国的海军武官炫耀,以博得顶头上司的青睐,李鸿章事先在靶船上藏着两名死囚,赏其家庭重金,待听到定远、镇远的炮响,就点燃靶船上的炸药,与靶船同归于尽。由于距离遥远,观看演习的人看不见炮弹激起的浪花,只能看见靶船的巨大爆炸。实弹演习之后,宾主无不拱手,向李鸿章表示祝贺。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海军舰队在旅顺口宣布正式成军。
  大连湾的“李鸿章栈桥”
  对于旅顺来说,1890年11月9日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当天,旅顺海军基地工程全部竣工,定远、镇远和济远等二十多艘新式战舰停泊港内,旅顺成为北洋诸舰最重要的维修保养基地。而在面向黄海的黄金山、城头山等处,修建了5座炮台;旅顺周边的案子山、二龙山、东鸡冠山等,也修建7座炮台。往北在大连湾一带,还建有几座炮台。旅顺港四周,构筑了具有防御纵深的坚固防线,因此,旅顺成为甲午战争之前远东地区第一流的海军基地
  同时,海军公所、贮藏弹药数千吨的南子弹库、水师养病院等机构陆续建成。由于旅顺港的兴建,一座近代化都市在辽东半岛拔地而起,中国第一个修建自来水工程的城市、中国第一条国际电报线、东北地区第一盏照明的电灯等相继问世……据大屠杀期间滞留旅顺的英国船员詹姆斯?艾伦《在龙旗下——甲午战争亲历记》中记载,战前旅顺城内有“1000多间民房、两家大剧院、两座庙宇、一些银号和旅店,……较之天津,旅顺口建设得要好得多。”旅顺伴随着北洋海军的成长而成长,一跃成为旅大地区的政治中心,直到1937年6月1日,日本殖民当局将关东州厅迁到大连,这一格局才发生变化。
  在精心经营旅顺的过程中,李鸿章并未忘记大连湾的开发。1884年,调提督(相当于今上将衔)吴长庆率“庆军”3个营1500人驻守大连湾。1887年4月,李鸿章派遣总兵刘盛休率淮军精锐“铭字军”12营4000余名官兵进驻大连湾,承担建港工程。刘盛休根据经费情况,首先建起海岸炮台5座,陆地炮台1座,在柳树屯(今大连湾镇)海边兴建铁码头1座,长约100米,宽5米,俗称“李鸿章栈桥”,用于停靠各种船舶。
  1891年5月23日至6月9日,海军衙门奏派李鸿章与山东巡抚张曜会同阅兵。18天内,从大沽到旅顺口、烟台、大连湾、威海卫、胶州湾,行程3000海里,李鸿章与巡抚张曜视察了船坞、炮台,还检阅了海军袭营阵法、施放鱼雷、演习打靶。事后的联合奏报写道:“……海军一枝规模略具。将领频年训练,远涉重洋,并能吃住船上,历经风涛,熟练精湛技艺。陆路各军,勤苦用工操练,长时间不稍懈怠。沿途新筑炮台营垒,凿山填海,兴作万难,一切都依士兵之力。旅顺、威海等地添设军事学堂,学生造诣多有成就。各机器制造局仿造西洋棉花药、栗色药、后膛炮、连珠炮以及各种大小子弹,实为从前中国未有。……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异月新。目前限于饷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6月14日,光绪皇帝批准了在大沽、旅顺口、烟台、大连湾、威海卫、胶州湾(青岛)等地驻军的建议。
  三年之后,也就是1894年5月7日至27日,海军衙门又奏派李鸿章与帮办定安第二次校阅北洋海军舰队,并视察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烟台等地的防务。李鸿章特地邀请英、法、俄、日等国人士参观。在《李鸿章传》中,濮兰德(1863—1945,爱尔兰人。1883年来华,曾担任中国海关官员、中国海关赫德的机要秘书、《泰晤士报》记者等职)不无讽刺地说:   李鸿章每三年检阅一次海防,其最后一次带着胜利进军的神气。他的毕生事业摆开在一切人面前,让大家欣赏:他的要塞和学校,铁路和船坞,船和炮,都粉饰油漆得焕然一新。礼炮齐鸣,龙旗招展,向他的来和去致敬。……这是李鸿章的威望的极盛时,但是乌云已经渐渐地集到天空,要使他的声望的阳光永远掩盖起来了。回想到他成功地展览了他的出品,在欢呼与感激声中回来的时候,人们不能不奇怪,这个老年人是自欺到何种程度,竟然自满于这虚幻的伟大工程。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中日两国因朝鲜问题针锋相对;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了中国运兵船“高升”号,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8月1日,两国同时宣战;9月17日,两国海军进行了黄海大海战,北洋海军不堪一击,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等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受伤,西京丸、赤城沉沒,死伤官兵600余人。11月6日,日军侵占金州城,大肆杀掠奸淫。11月21日,清军的旅顺后路西线、中线和东线堡垒全部失陷,日军攻占旅顺口,对城内军民进行了4添夜的屠杀、抢劫和强奸,罪行滔天。1895年17日,日军攻占刘公岛,威海海军基地陷落。
  按照农历,1894年为甲午年,所以,中日战争被称为甲午战争。战争中,清廷分为主战派、主和派,争吵不休,而作为北洋海军的主帅,李鸿章首鼠两端,战前不做积极备战,战中不下决战决心,一误再误,加上冤家对手翁同龢公报私仇,多方刁难,最后导致战争败北,北洋海军覆沒。
  沒有旅顺,哪有大连?
  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9000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刮人民以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成军事强国,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可以说,日本军国主义这匹恶狼,事实上是用中国人民的血肉喂大的。
  4月23日,也就在《马关条约》签定的第六天,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中国。10月19日,羽翼未丰的日本不得不忍受屈辱,与三国达成协议: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清廷支付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金。11月16日,日军从旅大地区全部撤走。
  可是,玩弄“以夷制夷”把戏的李鸿章,得意的笑容还沒有褪去,1897年12月17日,在乌诺夫少将指挥下,5艘俄国军舰就闯入旅顺口。次年3月27日,李鸿章不得不厚着脸皮,代表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租期为25年。
  为了实现“黄俄罗斯”计划,俄国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不冻的国际商业大港。刚开始,工程设计人员想把商港建在旅顺,军方以港口拥挤、不利保密等理由予以否决;他们又准备在大连湾清军港口基础上扩建,经过实地勘察,认为“李鸿章栈桥”附近海域地质条件不佳,最后,他们才选定“李鸿章栈桥”对面的青泥洼村一带海域作为港址,并依靠港口兴建一座城市。1899年8月16日,沙皇政府颁布《暂行关东洲统治规则》,命名大连地区为直辖市“达里尼”(俄语意为“遥远的”地方。“达里尼”是“大连”一词俄语的谐音),并在旅顺设立了关东总督府。同年9月28日,大连港正式开建;1902年底,第一期工程竣工。到1904年2月日俄战争前夕,“达里尼”已拥有人口4.25万。1905年1月,俄军向日军投降;2月11日,日军宣布废除“达里尼”,改称大连市。
  旅顺、大连都是因港建市的近代城市,两城距离很近、渊源很深,就像手足,时分时合。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代表与苏联政府代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关于旅顺口、大连港、中长铁路等协定,规定大连港为自由港,中苏两国共同管理。8月22日,苏联红军解放了旅顺、大连。11月8日,大连市政府成立;半个月后,旅顺市政府成立。1946年10月,旅大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1949年,改为旅大行政公署。1950年12月,撤销大连市、大连县,成立旅大市,旅顺市为旅大市管辖的一个城市;1953年-1954年,旅大市为中央特别市。1981年2月9日,国务院批准旅大市改称大连市,旅顺又降格为大连市所辖的一个区。大连后来居上,最后“兼并”了旅顺。
  1999年9月19日,大连隆重举行建市百年纪念活动。我认为,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将1899年9月沙俄开工兴建大连商港的任何一天,定为大连市的“历史原点”,都是不太妥当的。要知道,即使是大连湾建港,也是“李鸿章栈桥”在先啊!笼统说之,恐怕难以服众。受月亮和人造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轨道上有“近地点”、“远地点”之分的启发,我认为可以区别对待,大连地区的“历史原点”,应从公元前300年沓氏县的设立起算;而大连市的“生日”,应该定在1881年11月25日,也就是从晚清政府正式批准李鸿章在旅顺建港的动议之日。可以引为借鉴的,青岛市就是以1891年6月14日,光绪皇帝批准李鸿章等在胶州湾驻防部队的上奏之日,作为该市“生日”的。
其他文献
日前,重庆市铜梁县斑竹乡养鱼专业户李泽新和30多户养鱼大户们开始撒网捕鱼。连日来,他们在乡渔业协会组织下,将肥美的鲜鱼从网箱、池塘、稻田、水库中捞起,用车辆运往外地。换回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开展档案寄存是扩展服务领域,创新档案工作的有益尝试,是档案工作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具体表现。无论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还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角度,开展此项工作都是非常及时必要的。  一、开展档案寄存是档案工作顺应社会发展,创新服务领域的需要  创新档案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档案工作一直处于一种较封闭式工作状态,档案局、档案馆多处于党委政府机关大
论述了氮气预热法制取的超细羰基镍粉末在室温条件下密封贮存一定时间后,粉末的粒度及粒度分布都发生了变化。通过X光小角度散射法测定的结果表明:超细羰基镍粉末中粒度d<15n
期刊
研究了GH742Y合金真空自耗锭中的偏析及钢锭均匀化处理工艺,通过φ180mm真空自耗锭冶炼及均匀化处理试验,探索了该合金真空自耗锭的枝晶偏析及其消除方法.
经历过“文革”的人,对”三家村”一词不会陌生,它是文化大革命的标识性词语,也是一场文字狱的代名词。  “三家村”本义是指居户稀少的村落。陆游《村饮示邻曲》诗句“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即出现“三家村”一词,意为偏远的小山村。康有为所作《唯心》中有“三家村学究,得一第,则惊喜失度”所用的“三家村”即为此意,由此引申出了“三家村学究”一词。“三家村学究”是一个谦辞,说明自己是小地方来的,只是在小地方
稻田主养草鱼种(搭养鲤、鲫、鲢、鳙鱼种)是同一块水田,既插秧,又养鱼,稻鱼共生互利,既促进稻谷增产,又获渔利,生产的草、鲤、鲫、鲢、鳙鱼种,满足大水面放养的需要,提高鱼产
期刊
档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文字的产生,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以及社会管理活动的出现,都为档案的产生创造了基本条件。有学者认为,上古时代的结绳和刻契两种记录方式就是原始的文书档案。理由是这也是人类记录历史、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观点则认为,结绳和刻契虽起到记录信息的作用,但主要是一种辅助记忆的方式,打成的绳、刻出的符号本身并不具有明确固定的含义。我国现在公认出现最早的档案是3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类大功率的设备越来越多,德国西门子公司推出的SM150中压变频器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其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系统当中。文章首先对SM150中压变频器进行简介,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功率测试系统中的SM150中压变频器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SM150;中压变频器;大功率测试  中图分类号:TD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
提出一种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更好地应用地面定时风资料的方法,即将定时风与自记风按季节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经回归方程订正后,定时风的风向频率与污染系数比订正前更接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