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需要两条腿走路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已走过了15个年头,先后有19幅(组)新闻摄影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新闻奖。
  长期的新闻摄影从业经历,也让我对在如今日益激烈的传媒间竞争和“读图时代”的大背景下,地市报如何做好新闻摄影,有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见解。
  翻看不少地市报,特别是内陆地区的地市报,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与较为成熟的都市报和发达地区的报纸相比,新闻图片无论是见报数量、质量,还是在版面上的比重、分量都较为欠缺。一些报纸的版面整版没有图片或只有一幅图片,很容易给读者造成阅读疲劳。不少图片新闻性不强,画面表现平淡。还有,不少地市报上独立的图片新闻比重较小,记者主动性不够强。给我的另一个感觉就是虽然记者很努力,提供了大量图片,编辑也注意不断提高鉴图和选图的水平,但不少时候,记者拍摄时会将想法体现在作品上,而编辑在使用时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时编辑觉得没合适的图片用,而记者觉得上传的图片发不出来。沟通上的缺乏和对图片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使两者都很困惑。
  随着视觉文化在全球的迅速兴起,它逐步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主导部分。报业已经发展到“读图时代”,新闻信息传播上的视觉化,使得受众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得、认知信息。做大做强地市报,务必做优做重地市报的新闻摄影。
  那么,如何提高图片的整体水平,让新闻图片真正在版面上唱“主角”?以《新京报》、《京华时报》、《华商报》等为代表的以市场化为目标的都市类报纸,近年走出了一条可供我们借鉴的路子。那就是:优秀的图片新闻作品与其良好的版面再现。即“读图时代”需要两条腿走路。这里的两条腿是指“采编并重”,既需要摄影记者提供好的图片产品,也需要编辑有读图意识,能慧眼选图。
  新华社著名图片编辑曾璜曾说:“一张视觉语言杂乱无章的图片,就像一段随意堆砌的文字,而在版面上没有得到妥善安排的图片,就像一篇结构混乱的文章。”这包含两个含义。新闻图片作为一种新闻产品,一是图片的“生产”,另一个就是图片的“销售”。其中,“销售”环节,就是大多数成熟报纸建立的科学、合理的新型图片运作模式,发挥图片编辑或图片总监在新闻工作流程中的作用。图片编辑的职责在于组织指导摄影记者的工作,确立新闻摄影的标准,策划经营摄影选题,帮助版面编辑获取图片,并善于做好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版面编辑的沟通、协调,使新闻图片产品的价值最大化。《深圳商报》提出要把所有版面编辑都培养成图片编辑,树立“大编辑、大图片”的思路。《深圳晚报》、《北京青年报》等都市报在此有着成功经验。新闻摄影视觉出新,图片精彩纷呈,取得了显著效果。不论是版面带给读者的视觉效果,还是图片本身的精彩程度,以及编辑对图片的选擇和理解,都显得十分成熟。
  基于此,我认为地市报的新闻摄影整体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不妨借鉴成熟都市类报纸的经验和好的做法。
  一是办报理念要与时俱进,让新闻摄影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来提高图片的水平,“生产”出好的新闻摄影作品。提倡“图文并重”的办报理念,让摄影记者报道新闻时放开手脚,调动摄影记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摄影记者出精品、拍大片。二是注重新闻摄影平民化趋势和摄影记者的关系。现在流行四个字,叫“开门办报”;也流行一句话,叫“拿起相机,人人皆记者”。这对摄影记者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面对竞争,多拍、多学、多思考,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拼抢突发性新闻报道和专题摄影,多出精品,为受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新闻照片。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采编并重”,对新闻图片产品进行合理、有效的编辑十分重要。时机成熟的地市报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型图片运作模式,发挥图片编辑或图片总监在新闻工作流程中的作用,特别是图片总监与总编辑、版面编辑、摄影部主任、摄影记者间的关系,既要组织关系明确,又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使报社不光有专人管理文字报道,也有专人管理图片报道。让如何使用图片形成制度,保证新闻图片在报纸上正确使用,并充分发挥作用,使新闻图片产品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当今新闻摄影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最后,与时俱进,新闻报道的不断创新,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优秀的摄影记者不仅会独立思考,擅长视觉和文字表达,还要善于主动学习提高,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有时代感。具体来说,我认为今后地市报新闻摄影的发展,不仅要求摄影记者要熟练掌握现代数字网络技术,更应该从专业化、风格化和加强策划等方面来作出努力。注重人才的培养,打造一支专业水准高、勇于创新、能为报纸提供大量优秀图片新闻作品的摄影记者队伍。
  同时,要提高地市报图片的整体水平,报纸生产流程每个环节的人都需要树立读图意识,提高图片鉴赏水平,这是一张报纸成熟与否的一个标志。“读图时代”真正做到两条腿走路,地市报新闻摄影一定会精彩无限。
  (作者单位: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
其他文献
矿工,被称作中国最危险的职业。长久以来,这个特殊的群体总是以“苦难代名词”的身份进入公众的视线,在许多人印象中,他们从事着最脏最累的劳动,靠辛苦打拼换来维系生存的血汗钱。不过具体到地下数百米深处,矿工兄弟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相信多数人会感到陌生,甚至是空白……  新华矿难、乌海矿难、伊川矿难,自2009年下半年起,一连串重特大恶性矿难刺痛着国人的神经,成为人们心中难以承受之痛,专题调查《黑金之殇
期刊
摘要:新闻同质化竞争中,都市报在很多国内国际重要新闻的报道中,由于信息源单一,地域限制等因素,存在一些缺乏贴近性、独家性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比郑州市区内三家比较有分量的都市报关于此类新闻的报道,来分析和探讨都市类报纸在报道重要国内新闻事件的突破口。  关键词:都市报 中国海军出征 新闻报    现今的社会,信息极大丰富,新闻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而无论是全国性报纸还是地方性报纸,关乎国家时局的重大
期刊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在2002年为主持人陈鲁豫量身定做的一档电视访谈类节目,节目以开放式的、深入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探究被访者内心深处的感触这些特色和亮点深受观众喜爱,曾被《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这档节目也给我们如何做好电视谈话类节目带来了诸多借鉴和思考。  如何吸引受众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以面对面、零距离和即兴谈话为主题的一种较为特别的电视节目类型。节目中主
期刊
摘要:网络时代是读题时代,标题是网络新闻的“眼睛”。本文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上的新闻标题为例,探讨了网络新闻标题的四大特点及五种大众化倾向表现,仅供图书馆网络编辑制作新闻标题时参考。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 特点 大众化倾向 高校图书馆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新闻及受众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信息的双向选择过程。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独立的新闻网站迅速发展,网络新闻的竞争日趋激
期刊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代女作家,由于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她的小说创作正是她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女性情感体验和独特的叙写视角,来关注和审视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以对女性困境的关切引发人们对非人生状态的审视及自身弱点的反思。  独特的女性经历,书写不幸的女性群像  自从人类进入到以男性为中心的私有制社会以后,女子便成了男子的私有财产、附属品。妇女除了受政权、族权、神权的支
期刊
背景:郑州地铁网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地铁建设将分为起步、发展、成熟完善3个建设阶段,2013年建成通车后,郑州将向国际化城市标准再迈进一步。  郑州地铁1号线2009年6月6日正式开工,2012年12月底投入运营。  郑州地铁2号线2015年上半年通车试运营。  如今在世界报界,地铁报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在中国,地铁报出现至今仅六七年,为数并不多,还处于摸索时期。目前有上海的《I时代报》、南京的
期刊
摘要: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共变。新闻媒体对之进行规范和筛选不仅是语言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媒体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是媒体的社会职责,也是弘扬和传播汉语汉文化的历史责任感的呼唤。本文提出新闻媒体应对新词语的原则应是:容纳、分析,取舍有度,引导、示范,构建和谐的媒介语言环境,积极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新词语 媒体 应对    新闻媒体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窗口,
期刊
摘要:本文以韩国的《朝鲜日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2007年上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两个时间段内,以中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626篇文章的报道主题、报道倾向、报道形式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朝鲜日报》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中韩交流年”(2007年)与“奥运年”(2008年)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家形象 中国 韩国《朝鲜日报》    序言  中韩两国于1992年建
期刊
摘要:国际主流媒体对汶川地震进行图片报道的时候,坚持的是间接表现地震的惨烈,小心翼翼地坚守着人文关怀的理念。海地地震的报道特点是直面遇难者遗体,不吝展示“身体恐怖”。这个变化表面上看是媒体竞争的权宜之计,但是更深层次应该是观看方式上的“他者心理”效应、经济利益竞争导致媒体人道主义缺失以及意识形态对新闻客观真实的消解等几个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  关键词:人文关怀 身体恐怖 意识形态    境外媒体
期刊
“网络不良炒作”是指借助网络这一新兴媒体,以低俗性、反常性、刺激性为卖点,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而做反复的宣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此类炒作日益泛滥。本该作为“把关人”的一些传统媒体却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其推手,不仅影响了自身公信力和权威性,更污染了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同时也会对社会公众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不良作用。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传统媒体在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对接过程中如何保持自我,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