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地铁报的运营模式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es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郑州地铁网由6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地铁建设将分为起步、发展、成熟完善3个建设阶段,2013年建成通车后,郑州将向国际化城市标准再迈进一步。
  郑州地铁1号线2009年6月6日正式开工,2012年12月底投入运营。
  郑州地铁2号线2015年上半年通车试运营。
  如今在世界报界,地铁报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在中国,地铁报出现至今仅六七年,为数并不多,还处于摸索时期。目前有上海的《I时代报》、南京的《东方卫报》、广州的《羊城地铁报》,还有2007年11月转型为地铁报的《北京娱乐信报》。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崔保国教授认为,地铁报只是传统的都市报商业模式的改变创新。传统都市报以内容定位读者,而地铁报的最大区别在于以空间、时间确定读者群。按照地铁报发行人的说法:地铁报读者是以地铁为交通工具的、有职业、有稳定收入、购买力活跃的最优质的广告受众群体。
  国内外地铁报目前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本文就此作些探讨,希望对未来郑州地铁报的经营有所启迪,毕竟,郑州地铁1号线两年后就要建成通车,先进入抢占资源是都市报媒体的明智之举。
  国外地铁报发展现状
  1995年,世界上第一份地铁报诞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创刊初期,地铁报便通过独有的地铁网络免费向乘客分发。免费的地铁报一度被传统报纸的发行人所嘲讽,称之为“杂货店”,但不久这份独特的地铁报就成了斯德哥尔摩上班族的必读之物。
  到了2001年,地铁报已占领瑞典的3个城市,96.9万人成为其读者。不久,创办者瑞典地铁国际集团公司开始向国外发展,经过8年时间,地铁报扩张到了16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城市,拥有读者1300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费日报。
  1999年3月,英国联合报业集团成功推出自己的地铁报。因为地铁报的发展情况超出预期,联合报业集团将地铁报扩张到英国的9个主要城市,均采用授权经营的合作模式,发行量达89.5万份,成为英国第六大报纸。
  在美国,瑞典地铁国际集团公司抢先登陆,在美国大陆扩张形势迅猛,一度抢占多个主要城市。面对地铁报的美好未来,华盛顿邮报集团于2003年7月开始出版免费地铁快报,这份快报在广告的推动下一度增至30页,读者只要花上15至20分钟就能阅读完,目前发行量据说已达到16万份。
  在德国科隆这个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挪威的一个媒介集团在这里抢先创办了一份地铁报纸——《科隆20分钟》,每天免费发放15万份。《科隆20分钟》有自己专门的记者,每天刊登大量科隆地方新闻和德国地区性新闻。
  《法兰西地铁报》创刊于2002年,刚开始,免费报刊在地铁投放时遭到了传统报刊的围剿,《法兰西地铁报》发行人员甚至遭到毒打,但到了2006年,《法兰西地铁报》创造了200多万欧元的净利润神话,受到法国媒体人的热切关注。
  国内地铁报发展现状
  在香港火车站站内、出入口及地铁站入口处,《头条日报》、《都市日报》等报纸免费发放,它们是地铁报在香港的延伸。
  2002年,总部位于瑞典的Metro International S.A.将免费报纸运作模式移植到中国香港,创办了香港首家免费日报——《都市日报》,并在14个月后实现赢利。良好的广告效益起到了示范效应,香港免费报纸风起云涌。
  2005年5月,香港星岛日报创办《头条日报》,截至2008年,发行量已达到70万份,发行、总版数和广告额均占据香港免费报纸的首位。2005年8月,香港中原集团创办《am730》,目前发行量达到30万份。2005年9月,全港唯一一份免费的地铁周末报纸《周末快线》由香港星岛新闻集团创办,这份周末地铁报内容精要,将新闻资讯、娱乐休闲等一网打尽。截至2008年,小小的香港已有5份免费报纸,而且它们在世界纸媒广告额全面下滑、报纸将会消亡的呼声下大放异彩,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在中国内地,地铁报首先出现在上海,2003年8月,地铁报《I时代报》创刊,到了2008年,发行量已达30万~40万份。
  2006年10月1日,广州日报正式创刊发行《羊城地铁报》。从此,每日随着20多万份《羊城地铁报》的发行,每天清早七八点钟,广州市地铁候车处常常出现乘客排长队领取免费《羊城地铁报》的场景,在地铁车辆上,低头看报的乘客已成为广州市的一道风景。
  2007年底,《北京娱乐信报》开始由都市报转型为北京地铁报,每周一至周五出版,每天16至32个版。现在,每天上班路上免费领一份《北京娱乐信报》,已经成为北京乘地铁上班一族的一个习惯。
  地铁报的经营策略
  携手地铁公司,地铁报具有半垄断性。在伦敦,英国联合报业集团创办的《地铁报》击败了瑞典现代时报集团的侵入,有一个前提不可忽视:联合报业事先与伦敦地铁公司及各大火车站签了合作合同(为期十年,伦敦地铁每天客流量达300多万人次),取得了在这些地方卖报的垄断权,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垄断发行网络。伦敦地铁报负责人说,他们发现了一个以前被隐藏的市场。現在,上午10点前,伦敦《地铁报》就被读者一扫而空。
  在中国广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携手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合作创办了免费的《羊城地铁报》。羊城地铁报社长由广州日报副社长担任,副社长由广州地铁总公司领导担任,总编辑焦向阳来自广州日报。两家联手为地铁报在地铁内外的发行提供了诸多便利,比如在地铁内和地铁出入口处派发报纸、发布地铁内自身广告、安放地铁出入口处的报箱等,两大集团强强联手为《羊城地铁报》美好的明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北京,北京娱乐信报与地铁公司联手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合作经营广告。转型为地铁报之后,北京娱乐信报对每一期的内容质量、经营、发行都有严格的考核,目标细致入微,有助于经营人员落实各项任务。
  正视生存危机,地铁报的控制成本意识。作为免费报纸,地铁报通常以广告收入来维持报纸发行和运营,但由于广告价格远远低于传统报纸,所以地铁报非常看重成本控制。与都市报相比,地铁报的采编人员大大精简,发行纸张也较为粗陋、廉价。
  据调查,《羊城地铁报》目前有编辑12名,人人可以做版编稿。其中两个人是美编,两个人负责传版。根据时效性,版面每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次完成,版式要求“丰富多彩,且不夸张”。该报的一位副总编称,与传统报社相比,地铁报主要依靠通讯社和背后报业集团的供给,通过共享采编资源,尽量减少记者数量,节省地铁报的采编成本。
  在上海,《I时代报》仅有20名采编人员,包括记者、夜班编辑和副刊编辑,而整个报社也仅仅只有二十五六个人。为更好地节省报纸成本,《I时代报》采用的是新闻购买制。“报社主要有10个记者采写符合地铁报定位的新闻,其他公共新闻则通过购买。”总编钮也仿说。
  北京娱乐信报社社长毕昆则称,为了转型,截至2008年,北京娱乐信报已裁减采编、行政等人员90多人。
  当然,强大的资本实力才是各地地铁报在激烈竞争中获胜的最重要因素。因为,在地铁报发行上的“放弃”与广告上的“收获”之间,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广告回报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报纸免费发行需要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地铁报最终经营成功的前提就是资金的投入。同一城市,谁的资本更雄厚,通常就意味着谁就是最终的赢家。
  发行策略,地铁报采用合作战略。几乎所有的地铁报都是集中在早上7~9点的上班时间段在地铁中派发。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地铁报才能到达所期望的有收入、消费活跃的城市最优质的工薪阶层手中。
  在发行上,地铁报通常不组建独立的发行队伍,而是将派发报纸的工作委托给地铁公司,以此来降低发行成本。
  香港旺角火车站是各家免费报纸的首选发放地,《头条日报》、《都市日报》印刷量大,仅在旺角火车站内及出口就设有四个发放点,而《am730》只在地铁站入口处设有一个发放点,过往乘客索取才给,从不主动散发,且一个过往乘客只给一份。若过往乘客多取一份,会遭到婉言谢绝。此外,《am730》报头右上角印着两行文字:“一人请取一份,大家开心。睇完俾人再睇(看完给人再看),分享见闻。”
  《北京娱乐信报》每天早上7点前在地铁站住宅区进站口设立派送点,而8~9点则在地铁站办公区站的出站口设立派送点,希望以此更准确地切分出“上班族”。
  《羊城地铁报》由广州地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发行。广州2号线有17个站点,只有18名工作人员负责全线报纸的搬卸、运输、分发等,而且工作人员还有其他工作。同样,《I时代报》也让地铁员工兼职发行人员。
  2008年,《羊城地铁报》特地制作了一批用于地铁内的报箱,尝试由原先的人工派发改为定点取阅,但后来观察发现,报箱旁边还是需要工作人员协助乘客取报。因为,地铁人流非常复杂,如果无人监管,部分乘客会贪小便宜多拿,甚至出现过乘客取走全部报纸,然后当废纸出售的情况。
  (作者单位:大河报社)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人性基本需求出发,探讨“拜金女”、“凤姐”等社会热点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必然要对旧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行颠覆与重建,人性的本能在颠覆中得以宣泄,但这种宣泄不能过度。作为社会守望者的大众媒体有责任引导人们建立新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尊重人性的同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职责,引导整个社会向更高级、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本能 颠覆 重建 媒体 作为    大众媒体向来
期刊
如今的广播直播类节目中,双主持的节目形式已经十分普遍,主持人相互之间的配合尤为重要。配合得好,使节目精彩流畅,锦上添花;配合得不好,便会降低主持人的可信度,直接影响广播节目的播出质量。要做到直播节目主持人之间的默契配合,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非常关键。  节目播出前的配合  一般来说,节目时间较长或者是遇上比较重大的、特殊的直播节目时大多由两人或多人来主持。这使得节目形式灵活多变,不仅让受众感觉到节目形
期刊
融媒时代的脚步声越来越强劲。网络新兴媒体以其新、快、活的特点大行其道,传统电视也将视角、重心放在与观众的互动之上,广播复苏加上以手机终端为介质的各类传播手段的新兴,身处竞争夹缝之中的报纸尤其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都市报生存空间频受挤压。囿于周期、时效、技术手段等原因,都市报在与新兴媒体的抗衡中往往落于下风。对此,有研究者提出,在诸多新兴媒体的压迫下,报纸重生之路在于营造“观点纸”、“深度纸”,意在扬长避
期刊
新闻广播要想谋求自己的特有生存和发展空间,产生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就需要新闻广播工作者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当前新闻广播事业的创新发展。那种认为组织几个精干人员,搞一个选题进行突击创新的做法,显然是与创新的初衷格格不入的。须知,创新是手段,不是目的;创新是一个持续的生产实践过程,而不是短期行为。广播新闻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全员素质的提高和节目质量的全面、持续提升上。所以,
期刊
近30年来随着思想大解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文选文摘类报刊也在全国迅速崛起,现在林林总总多达百十来种,尤以《读者》、《特别关注》、《意林》、《中国剪报》、《文萃报》备受读者追捧。这是报社资料室和高校图书馆充分运用图书和报刊对信息资料进行再创造的一次成功尝试。  经典文选是指点人生迷津,净化心灵的教科书  有内容有价值是文摘的灵魂。自汉以来,文人就有收辑前贤文章供人传诵的传统。其中吴楚才的《古文观
期刊
矿工,被称作中国最危险的职业。长久以来,这个特殊的群体总是以“苦难代名词”的身份进入公众的视线,在许多人印象中,他们从事着最脏最累的劳动,靠辛苦打拼换来维系生存的血汗钱。不过具体到地下数百米深处,矿工兄弟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相信多数人会感到陌生,甚至是空白……  新华矿难、乌海矿难、伊川矿难,自2009年下半年起,一连串重特大恶性矿难刺痛着国人的神经,成为人们心中难以承受之痛,专题调查《黑金之殇
期刊
摘要:新闻同质化竞争中,都市报在很多国内国际重要新闻的报道中,由于信息源单一,地域限制等因素,存在一些缺乏贴近性、独家性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比郑州市区内三家比较有分量的都市报关于此类新闻的报道,来分析和探讨都市类报纸在报道重要国内新闻事件的突破口。  关键词:都市报 中国海军出征 新闻报    现今的社会,信息极大丰富,新闻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而无论是全国性报纸还是地方性报纸,关乎国家时局的重大
期刊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在2002年为主持人陈鲁豫量身定做的一档电视访谈类节目,节目以开放式的、深入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故事、探究被访者内心深处的感触这些特色和亮点深受观众喜爱,曾被《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这档节目也给我们如何做好电视谈话类节目带来了诸多借鉴和思考。  如何吸引受众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以面对面、零距离和即兴谈话为主题的一种较为特别的电视节目类型。节目中主
期刊
摘要:网络时代是读题时代,标题是网络新闻的“眼睛”。本文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上的新闻标题为例,探讨了网络新闻标题的四大特点及五种大众化倾向表现,仅供图书馆网络编辑制作新闻标题时参考。  关键词:网络新闻标题 特点 大众化倾向 高校图书馆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是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新闻及受众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信息的双向选择过程。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独立的新闻网站迅速发展,网络新闻的竞争日趋激
期刊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代女作家,由于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她的小说创作正是她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女性情感体验和独特的叙写视角,来关注和审视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以对女性困境的关切引发人们对非人生状态的审视及自身弱点的反思。  独特的女性经历,书写不幸的女性群像  自从人类进入到以男性为中心的私有制社会以后,女子便成了男子的私有财产、附属品。妇女除了受政权、族权、神权的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