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议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初探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_to_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初三的写作教学后,议论文无疑成为写作训练的重点。尽管孩子们长期以来习惯写以人和事为中心的记叙文,但也有不少同学由于生活的匆忙和心灵的幼稚,无法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详细地描述,更缺乏提炼主旨的能力,所以记叙文写作常常呈现出题材老套,内容空泛,主题肤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同学在进入初三的议论文学习后,将写作的希望寄托在这一新文体上,他们渴望另辟蹊径,为自己的写作打开另一扇窗。
  一篇议论文的好差,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论点的明晰,论据的有力,论证的充分。说起来似乎是很简单,也有不少学生以为写议论文比写记叙文简单多了。但是实际的训练效果却往往差强人意,在作文批改中,我们会发现真正写得好能做范文的一个班也就那么一两篇,大多数同学在习作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从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作个简单的归纳,大概有以下几种状况。下面就联系一些具体的习作来谈一谈。
  雾里看花,中心论点模糊空泛
  议论文表达的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或对某一类现象的看法,因此文章必须有一个关于该论述问题或对象的观点和主张,而且这一观点和主张应当体现出正确、鲜明、深刻、新颖且具有强烈针对性的总体特点。但不少同学作文缺乏对事物、问题的明确看法和见解,比如在写《浅谈合作》时,有同学在篇首开门见山的提出:合作是成功的基础。看似明明白白,掷地有声,然后一细想,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首先,“成功”这个词就非常空泛,不同的人对成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就,有人理解为创造出很多的物质财富,有人理解为心灵的富足……既然“成功”的理解就不一,那就不宜使用这种没有分辨性的词语。再者,就算你先提出成功的一般理解,将成功的意义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但成功的基础真的是合作吗?没有其它的因素了吗?什么是“基础”,它是指基本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世上有没有通过自身的顽强奋斗取得成功的例子?恐怕大量存在。这样想来,成功的基础恐怕不仅有合作,还可以有独立,有顽强,有信心……
  综上所述,这个论点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它太大太空,这种有观点可以等同于无观点。议论文写作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切不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对问题和现象,写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独到的见解,万不可盲从轻信,乱贴标签,尽讲空话套话。
  离经叛道,分论点偏离中心论点
  不少同学在写作时,喜欢在篇首提出中心论点后,在主体部分再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三个分论点,以更好地来论述中心论点,这种做法本是非常可取的。但是,分论点是不是一直围绕着中心论点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比如说在写《浅谈合作》一文时,有同学在第一段提出合作能提高自身的能力,然后对此进行了论述。接着他这样写道:
  再论另一点。有人常说我虽擅长合作,却始终摸不到成功的边缘。伟大的思想家便因此就曾阐释他的想法:要勇于创新。对此,我深有同感。只要抓住创新这一点,团队的合作效率便会提高,社会生产力也会产生巨大的进步,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我虽未有切身感受,但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这是正确的。(举例略)
  细想一下,不难发现:这一段早已经偏离了合作这一中心,打着合作的幌子,开始论述创新的重要性。作者生生地把创新和合作捆绑在一起,而事实上创新和合作是完全两个层面的不同概念,它们的区别非常明显,它们的关系也并不紧密。这种离经叛道式的写作在不少根据所读的范文生搬硬套的习作中大量存在。
  旁枝斜出,分论点之间逻辑不清
  作为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但是,各分论点之间究竟应该是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只要它能从一个方面来证明论点就可以了呢?
  比如有一位学生在写《论宽容》一文时,用了以下三个分论点:1.艺术界需要宽容;2.体育界中宽容也必不可少;3.现代人有宽容的胸襟,古人亦是如此。
  很明显,第三个分论点和前两个分论点不在同一个尺度。艺术和体育似乎是同一个尺度的,但是第三个分论点的关键词是现代人和古人,这和艺术体育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论述完艺术和体育界中需要宽容后,要再去论述现代人和古人都有宽容的胸襟?这实在是匪夷所思。也许只是作者在字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的一个逼不得已的对策吧。
  再看,第1个和第2个分论点似乎是从职业的角度去分别阐述的,意在说明各行各业都需要宽容。姑且不论这两个分论点是否有失偏颇,但看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恐怕就不是非常明显。笔者曾问过这名学生,假如我举了一个艺术体操队员在比赛中宽容了其它队员的失误的例子,这个例子是该放在第1个分论点后面,还是放在第2个分论点后面呢,这名学生哑口无言。
  可见,议论文的主体如果采用横向的结构,一定要注意各分论点之间的逻辑清晰,互为补充,形成一个相对严密的论证环境。主体部分论述时会采用哪些顺序,我们应当做到心中有数。或者是并列,可按时间,可按空间,可按职业,可按国别; 或者是递进,可从个别到一般,可从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或者是正反,先论述如果宽容会怎样,如果不宽容会怎样;亦或从宽容朋友,宽容自己,宽容对手三方面入手。这些论证思路都是有章可循,有规律可依的,就像一棵大树,所有的枝条都是围绕着主干生长的。万不可旁枝斜出,这里一个分岔,那里一个分贫是,结果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毫无章法,乱发一通议论。
  死拉硬扯,论据虚假乏力
  “事实胜于雄辩”,观点必须要有论据的支撑,才能更具有说服力。需要注意的是:论据不仅要紧紧扣合论点,同时还要力争真实、准确、典型,才能让说理更充分,论证更有力。否则,就不能很好地支撑论点,以理服人。
  比如有同学在《浅谈合作》一文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绝境处的逢生,是属于会合作的人。在一场熊熊大火之中,大多动物都安全逃离了。但是那小小的蚂蚁却没有退缩,它们紧紧地抱成一团,迎着大火前进,大火无情地燃烧了它们的躯体。但是一群蚂蚁葬身于火海,另一群蚂蚁又迎难而上……   还有一名同学在《论宽容》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对自己宽容,同时也能带来自信。《宽恕的好处》一书的作者弗雷德里克博士说:“懂得宽恕的人不会感到那么沮丧、愤怒和紧张,他们总是充满希望。研究表明懂得宽恕的人精力更旺盛、食欲更好、睡觉更香。所以宽恕有助于减少人体各种器官的损耗,降低免疫系统的疲劳程度,并使人精力更加充沛。”
  乍一看,这两段的论据,无论是事实还是理论,似乎都是契合文章的观点的。但是每一个例文中的蚂议一例是自然界中的事情,而且属于童话,并不具有真实性。当论据都不够真实时,它所支撑的论点也就不能成立了。固然,有些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材料是可以作为论据的,比如像《红梦梦》《简爱》等一些耳熟能详的中外名著,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可了林黛玉、简爱之类的人物,它是可以作为论据的。但是笔者还是建议,尽量少用这种不真实的事例作为论据,尤其是童话这种包涵很多非人类事例的论据,还是不用为妙。
  再看第二段例文,作者引用的是名人名言,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它所引的内容主要从科学研究方面谈及了宽恕对人体器官及免疫系统的影响,科学性较强。这就带来另一方面的问题,这究竟是议论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虽然现在的写作不作文体的要求,但是并不代表可以文体不清。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论论据也最好不用采用。
  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全面把握、深入解读论据内涵和意义的丰富性,精心地选择和巧妙剪裁材料,从而找到观点和论据之间的契合点和联结处。这样,论据和观点才能真正水乳交融。
  只叙不议,多叙少议,论证不充分
  议论文中的事实是作为论据使用的,与记叙文中的表达方法有别。记叙文里叙事必须完整、具体,甚至可用细节描写手法,而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则应简明扼要,点到为止,多用概述法和截取法。初学议论文时,有的同学把握不好分寸,把作论据的事实叙述得过于具体、详细,乃至刻意叙写,过分细描,以致于文章叙多议少,喧宾夺主,使得文体不论不类。
  如一位学生在写作《论宽容》一文,当论述到“宽容可以涵养一股仁义的君子风度”这一部分时,他这样写道:
  希拉里当年出版了自传《活生生的历史》后,被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卡尔森不看好。他甚至扬言:“这种政治类回忆书籍若能卖掉一万册,便把鞋子吃下去。”可是,这书竟然在短短9周内就卖出了一万册。面对卡尔森的尴尬,希拉里友好地送上了一份鞋子造型 蛋糕。正是她的这颗宽容之心,坚守了仁义待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诚然,摆事实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没有事实的依托,所讲之理则犹如空中楼阁,根基不牢;反之,若无理性的分析和升华,所叙之事则如无睛之龙,有形无魂。一般而言,一篇议论文应事实和事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不可顾此失彼,厚薄一方。须知,如果没有了分析,就像一道数学证明题,只出现了条件和结论,而没有任何中间证明的过程一样,是不可能说服别人的。因此,在摆出事实后,必须学会分析,或由果溯因,或逆向思维,或层层剖析,将事实和观点之间的关系条分缕析,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责任编辑:杜艳)
其他文献
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是一件关系到学生个体与专业乃至学校发展的大事,努力寻找一种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一个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师必须努力探究的问
Due to irregular deployment of small base stations (SBSs), the interference in cognitiv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HNs) becomes even more complex;in particular,
The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ML) technologi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have drawn significant attention recently. A
该文从可交配性和F花粉育性及小穗育性研究出发,明确普通野稻(O.rufipogon)(包括尼瓦拉野稻O.nivara)是AA组稻种中最可以直接利用于水稻育种的遗传资源和F花粉育性是影响其与
本文对吉林省主栽粳稻品种进行了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水稻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转入吉林省主栽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中,获得了转基因水稻植株。研究结果如下: 一、改良了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系)成熟种子胚的组织培养方法 1.不同品种(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分化频率差别很大,长白9号、超产2号、丰优501和吉粳83号四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分别为86.4%、88.7
Generally, predicting whether an item will be liked or disliked by active users, and how much an item will be liked, is a main task of collaborative fi ltering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儿童的数学活动就是让儿童充分经历“数学化”。作为儿童数学活动的承载体,活动单能有效地引领儿童主动从事数学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