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感性充满高中语文课堂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af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前几年单纯地强调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观念对教师的影响可谓深入人心,纵观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语文的学习几乎被枯燥乏味的条理梳理和技巧训练充斥,语文的人文性几乎得不到体现。因此,本文从“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改“‘捡骨架’为‘见全身’”、“在学生与课本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具体实例论证上述观点。
  [关键词]人文性;感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但是,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上,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末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他们本身所具有的联觉本能和创造需要被扼杀,语文的学习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的训练。语文课呼唤感性,语文课堂需要生命力,语言文字训练要与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生命的需要。
  
  一、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机械地将看到的语言转向说出的语言,而是通过内部言语的加工编码,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词句、段落和文章结构,从而将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保存在显意识甚至潜意识领域之中。可见阅读具有全息性、体验性、内隐性的特点,阅读的内隐属性,常表现为读者与文本的“会意”,也就是指作者与读者心灵突发性的“碰撞”,是双方情感同频共振过程中境界的融合。
  对学生阅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用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来替代学生阅读的艰苦求索,教师不应将知识点从文章整体中分离出来,进行“碎尸万段”式的剖析,也没有必要在自己认为十分重要,难懂的地方,细枝末节都不放过,而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要引导学生按照“披之——感物——体情”或“寻言——明象——悟道”的顺序展开阅读,培养学生的内省体察能力和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情思。
  
  二、改“捡骨架”为“见全身”
  
  语文学科的学习并非是为了掌握每篇课文的知识点,课文仅仅是案例而已,语文学习是阅读、感悟、欣赏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将课文中蕴含的知识点从文本中剥离出来,进行各个击破式的繁琐分析,或者将知识物化为一张张雪片似的试卷,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完全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把语文课上得等同于理性居主导地位的数学课。为了让学生有真切的感悟,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后,让学生当当船夫,向“游人”吆喝,招揽游人来坐自己的小艇。这一做法,使得每个学生不仅仅去品读这一段文字,还主动地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由于学生个体感悟的不同,介绍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人侧重介绍小艇的舒适,有人侧重介绍自己行船之快,有人侧重自己驾船的安全性……每位学生的发言都不是机械照搬课文原话,而是经过自己感悟,再加工后,把原文的思想变成了自己的思想。
  
  三、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猜测,期待的心里和批判精神去阅读,评价作品。遇到疑难时,要善于提出假设,产生分歧时,要敢于进行“二度创作”。发现空白时,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审视、填补。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有机结合。常用的方法有:
  (一)移情体验,走入人物内心。学生在阅读感悟课文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过切身的体会而无法感受人物的心情,感受,为了让学生能与课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验,唤起其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从而达到“将心比心”的效果。
  (二)读写结合,加深理解运用读写结合的办法,也是帮助学生进行感悟的好方法,许多老师经常运用。但我们也常常会发现有些读写的训练完全是一种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效果。读写训练点的选择能否使对课文的感悟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是关键。1.在“空白处”补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些作者非常重视艺术空白的作用。这些“空白”的设置正因为是在“无字之处”、“无声之处”,因此,就带上了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2.在“难以言传”处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不仅有明晰的,可以表述的一面,而且也有模糊的,难以描摹的一面。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是针对这种心理现象的概括。这种心理现象反映到作品上往往“言”不能尽“意”,读者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去还原。3.在“意犹未尽”处延伸。文章的结尾是门艺术,一个好的结尾往往让人产生意犹未尽之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遐思和不尽的魅力。这是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形成了一个“回路”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要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不要死死拖守教材固守一隅,应跳出语文教语文,积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使课内、课外知识融化贯通。
  语文课堂呼唤感性的阳光,也就是在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其他文献
材料技术是一个国家或一项领域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复合材料技术不仅是新型材料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制约航空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主要对航空复合材料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10-01  摘要:由于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阅读理解在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大,本文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说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教学建议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根据教
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与劳动工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所以企业劳动工和劳动组织之间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维护好企业与劳动工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企业经济
电力物资综合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所建立的电力企业的自动化管理平台.本文分析了该平台的建设需求,基于此,简要阐述了平台框架的设计思路及目标.重点从
市县领导说rn●推动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来抓,以政府的率先转型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rn●改革首当其冲的是
一、故障现象   1月29日,B-XXXX飞机起飞后不久,机组反映在起飞滑跑过程中显示器出现闪烁现象,起飞后从ECAM上检查发现冲压涡轮已放出,应急发电机工作并接通。考虑到RAT放出后
期刊
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计算机与互联网科技被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特有的便捷性与普适性特
复合材料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材料通过工艺手法将其加工成新的材料,目的在于增加其使用性能。近几年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势领先于传统的材料,复合材料
摘 要 本文作者针对农村初中学校存在的现状、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出浅入的剖析,并根据自己多年的农村中学管理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见建。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学校管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城镇化的趋势逐步加快。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使得农村初中的入学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加强当前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最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办一所有特色有质量的学校,已经成为所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