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银塑造日月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1987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末,上海工艺美院举办了“璀璨纷繁——吴智苗族银饰大师作品展”。展出的作品有三个部分:一是吴智大师三年来在学院制作的苗族传统银饰作品;二是吴大师的小儿子吴国荣的作品;三是学院首饰专业学生在吴大师指导下完成的作品。这也是来自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吴智大师第一个作品展,参观者被这些精美的银饰作品深深吸引,赞叹不已。展览体现了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探索和努力,也引出了对工艺文化传承的思考。
  吴智,苗族人,贵州省工艺美术大师,居住于黔东南地区台江县北部施洞镇的塘龙村,那里是当地有名的银匠村。吴智从小随父亲制作银饰,世代相传为银饰世家。2010年初受聘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持银饰大师工作室。三年来,吴智大师与其儿子吴国荣在这里潜心创作、勤恳劳作,用苗族人特有的朴实和高超的技艺,设计制作了二百多件精美的银饰作品,成为银饰工艺的展示、教学、研究工艺文化的实体样本,许多作品工艺精湛、造型丰富,让人叹为观止。
  苗族银饰在世界银制品历史中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地位,吴智大师的银饰工艺代表了黔东南地区典型的造型样式,技艺多样在当地非常有名。他的錾刻、焊接和盘丝工艺最为精到独特,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苗银工艺的传承。苗银头饰是其中最为丰富的饰品,有银冠、银簪、银梳、银插、银耳环等等。吴智制作的银冠精美绝伦,最具贵州施洞地区苗族装饰的特点,银冠上高高的银角又称银扇,中间的四根长角排列如同扇骨,顶端为蝴蝶或蜻蜓,冠的中间栖有一只大凤鸟,嘴衔银珠,为写实造型,凤鸟的周围有无数银花,花团锦簇,有蝴蝶、螳螂以及二龙戏珠构成繁缛复杂的造型纹样,冠的下层边缘有一排刘海式的吊穗,随着头部动态变化而晃动,别有风韵。《大牛角头饰》也是苗族图腾崇拜的典型代表,以龙凤、太阳、双鱼、蝴蝶图案构成,象征着繁衍、吉祥、昌盛的祈求。
  “一种器物类型的复制将往昔事物带到了今天,因为它的每个新制造出来的复制品种再现了一个形象,即曾经指导前辈们和使用这一制造的现象。”(《论传统》E.希尔斯,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繁缛复杂的银饰体现了苗族祖辈对银工艺的痴迷,苗族古歌中有着“用金银铸日造月”描述,披银戴花成为了苗族生活追求的一部分,“无银无花,不成姑娘”,苗家人省吃俭用也要为姑娘备齐全套的银装。银饰即是财富的象征,又扮装美丽,每逢节庆、婚嫁等重要时刻必会穿戴盛装,将银饰堆叠一身“以多为富”,以显尊贵、隆重。银饰图案蕴涵着苗族图腾、巫术、民俗等方面的历史记忆。蝴蝶来源于苗族起源的古老传说,有着蝴蝶妈妈的故事。那些龙凤、水牛、老虎、猴子还有鱼、蜻蜓、螳螂等昆虫,造型构成暗含许多民间故事,让我们看到一种流传悠久的古形古意,有着非同一般的文化魅力和工艺美感。苗族的项圈、项链,手镯风格强烈、特色鲜明,一种用六棱银条绕出藤状的圆项圈,绕成藤形、粗犷厚重,虽是古老样式,但感觉仍不过时,有着现代和时尚意味。吴智制作的“小米手镯”曾在贵州“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上,荣获银饰“能工巧匠”第一名。此外还有“大宝珠手镯”、“花丝手镯”样式繁多。苗族人眼中手镯是祈求健康,保障平安的信物。如果不是完整地看到吴智大师的作品,很难感受其中丰富的内涵。所以有人说银匠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传承人。
  吴智的小儿子吴国荣,从小随父亲学习银饰工艺,掌握了整套盘丝、铸模、錾刻、镂空等技艺,但在设计上却跳出苗银的传统样式,不拘泥于家传款式。他的设计融入了年轻人的时尚趣味,表现出一定的流行设计元素。他用精细的银丝盘绕的凤凰图形,美妙独特。他设计制作的吊坠、耳坠、戒子都有着苗银传
  统与现代元素融合的新意。他随父亲来到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黄金首饰的镶嵌工艺启发他巧妙运用于苗族银饰之中,学院的首饰设计也丰富和拓展了他原有的传统样式。吴国荣的作品,可见新一代苗族银匠创新发展的时代气息,也受到了年轻一代的欢迎。
  工艺美院的三年,吴家父子以他们的精诚态度,为学校留下一批精美的作品,透过这些让我们看到了蕴含其中最可贵的质朴真诚的品质和高超工艺。这些年他们在创作的同时,打破了苗银工艺“传内不传外”的习俗,大师亲自带教,指导学生学习工艺,学生有机会看到最纯正的传统银饰的成形过程,学习到最典型工艺技巧。学生们能够将所见所学的技巧吸收运用于自己的首饰作品之中,将传统花丝工艺、錾刻工艺和焊接技巧融入现代形式,让人耳目一新。首饰专业的学生王瑞萍设计的银饰颈项《嫁衣》,将繁缛的花丝图案归纳在流畅简洁的线形之中,又在银色的整体中镶嵌绿色宝石,表现出简洁精致而又富丽多彩的效果。
  同样是她设计的银饰挂件《窗外》,也是将镶嵌与盘丝结合,作品小巧别致,黄色锆石与银色搭配高雅,别有韵味。
  苗银大师入驻大都市的艺术设计学院,古老工艺走进校园课堂,传统银饰能够受到格外重视,吸引年轻学生的学习,让人看到了工艺传承的生命力量。老一代的苗银大师吴智、年轻一代银匠吴国荣、以及首饰专业学生,他们的作品不尽相同,各有艺术追求,都源于古老工艺传统,对银饰技艺的吸收改变也是工艺传承的收获,是传统工艺文化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工艺美术因时间、空间及经济环境发展的不同,形成多元丰富的样貌,保护传统而达到适应今天的创新变化,生活由此而精彩。美国学者E.希尔斯说“人类心智的创造力与传统内部的潜力相遇时,便产生了变迁。对原先并没有被感知和经验到的事件和关系的认识,原先并不知晓或使用的技术发明,形式、语言、色彩和质料异乎寻常之美的艺术或文学作品的创造,所有这些都是超越重复既定事物的步骤。这些步骤是受传统指导的,他们是传统的延伸,越出了被继承的内容。它们丰富了原有的内容;丰富即是传统内部的变化。”(《论传统》E.希尔斯,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页)
  吴智大师炉火纯青、超群卓越的银饰技巧让人敬佩而赞叹。大师的技艺展示与示范,创作与教学也让学生眼界大开,感受高度而获益匪浅。银饰展览的工艺成果也告诉我们,工艺传承需要有高度支撑。一个精美艺术的层面,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其价值与意义也非同寻常。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将工艺传承走进学院,面向学生,让学生贴近大师与之握手,耳濡目染,最终吸收融合,创新发展,将传承成为一个社会生活需要的文化自觉,最终形成活态生命,创造出一个多彩多姿,璀璨纷呈的艺术世界和工艺天地。
其他文献
一个古老的故事,足以让许多人滔滔不绝地传颂;一件宝贵的文物足以让千万人叹为观止,而一个让中国甚至世界都家喻户晓的名牌唯显尊贵,她就是老凤祥,如今这个故事翻开了垒新一页,老凤祥名品楼的故事从此娓娓道来。    百年老凤祥 老楼换新颜    金色五月,初夏伊始,老凤祥南京东路名品楼崭新亮相。她坐落在南京东路518号,曾是上海滩最具韵味的欧式商行。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风格,巴洛克式的古朴外饰,使其早在19
期刊
万辉珠宝旅游基地(珠宝城),给伦教珠宝首饰加工业注入新的元素,吹响了珠宝首饰产业由纯加工向创造基地转型,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进军号角!  珠宝首饰被誉为“美丽产业”。近几年来,国内珠宝首饰呈超常规发展态势,广东省是我国大陆地区珠宝首饰加工制造最集中、规模最大省份,拥有深圳、番禺、伦教、花都等国内四大珠宝首饰制造基地。  作为中国最早的珠宝首饰投资发源地之一及主要珠宝首饰加工基地,“伦教珠宝”的名头
期刊
重庆金店的资深老总刘乾银一见到我们就带着浓浓的四川口音说:上海原来是全国金银首饰行业的龙头老大,在设计和技术方面是全国的标杆,尤其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全国的贵金属首饰行业技术比武培训等都是上海牵的头,我们这里的技术人员都是当时由上海的老师传、帮、带教出来的,这实在令人难忘。如今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上海的金银首饰制造业似平风光不再,从我们的角度讲总有点可惜,不过这也是经济发展的
期刊
磁州窑瓷,宋、金、元时期北方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所产瓷器以风格豪放,民间色彩浓郁而著称。  磁州窑烧制地河北邯郸市磁县观台镇、彭城镇等地,因宋属磁州,故名。磁州窑由漳河和滏阳河两大窑区组成,先后产生观台窑、治子窑、北贾壁窑、临水窑、东艾口窑、观兵台窑、荣华寨窑、南莲花窑、彭城窑等17个窑址。磁州地区早在7千年前就始烧,并开创“磁山文化”。磁州窑自五代末年便进入鼎盛时期,经宋、金、元一直持续至明清。
期刊
神龙悠忽摆尾而去,接着我们迎来的是地支第六位的蛇年。作为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爬行动物,蛇冰冷的躯体与身上的毒液有时难免使人感到害怕,但在中国远古的传说神话中,蛇却曾被视为崇拜的对象。比如在《山海经》中就经常提到蛇:“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蛇还曾一度被视为象征吉祥的延年之物,据魏晋志怪小说《拾遗记》所载,三国时东吴丞相张昭的祖母孙氏
期刊
开通于2000年的雅昌艺术网,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中国艺术品门户网站。但1994年时,雅昌还仅是一个定位于为画家印刷画册,为拍卖行印刷图录等的企业。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雅昌在其印刷业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艺术品拍卖图文、数据资料和艺术家作品图文资料,于是雅昌创办者拿来做成了雅昌艺术网。  当初的雅昌网只是以提供艺术品拍卖信息和接受咨询为主,如今已拥有综合资讯频道、艺术专业频道、互动社区、电子商
期刊
法国雕塑家阿兰·古戴1970年毕业于久负盛名的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之后有近30年的建筑师职业经历,参加过多项法国重要的市政建设工程,对城市、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53岁那年,他毅然结束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建筑事务所,从巴黎移居诺曼底乡下,同时期在诺曼底建立了自己的雕塑工作室。  阿兰·古戴擅长创作大型室外雕塑,在巴黎市中心、诺曼底大区等地的广场上、花园里、教堂前,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他个人最
期刊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第七届北京文博会重点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首次公开亮相的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简称中国艺交所)一口气签订了七个战略合作协议,累计签约金额达到250亿元。这是本届北京文博会重点推介的项目组团之一,也是当场签约家数最多、签约金额最大的项目组团。中国艺交所同时也是唯一一个与北京文博会组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合作方。  中国艺交所此次签约的合作伙伴,包括北京文博会组委会、北京市海淀区、中
期刊
成立于1979年的“瓷扬窑”是台湾当代书画家创作陶瓷画重要的据点,30年间往来于瓷扬窑的艺术家不下二百人,瓷扬窑也成为众艺术家创作陶瓷画的共同画室,闻名于台湾陶艺界。  一般书画创作在作者停笔签名之后,便算完成创作,而陶瓷绘画则必须经过窑烧才能完成,同时釉彩也非寻常墨汁颜料,必须专人调配、试验才得以使用。因此,绘制陶瓷画的事先准备与事后处理,都须要有专人打点,而在瓷扬窑处理这些繁杂事务的人便是窑厂
期刊
“中国的文学艺术,是一般的极重实际,但又能摆脱外面种种手续与堆砌,超脱一切的束缚,用空灵渊微的方式直入深处.他们一片天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艺术化。”这是钱穆先生所言。老先生熟识了中国文化的根柢,看透了中国艺术人生的本质。在他看来,中国的文学艺术,抑或工艺美术,都是在一片天机中追求自由自在人与物,人与自然的交融。  为此,中国的画家往往是画山未必是山,画水未必是水,他们画画往往是为写胸中逸气,或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