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 让历史教学生活化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36425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课程标准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育。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让历史教学生活化成为新形势下历史教师必须探究并实施的教学之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让历史教学生活化。
  一、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充实历史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是让历史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手段。
  共和国诞生刚刚六十周年,这六十年的历史是鲜活的,它储存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活跃在很多人的口中。学习八年级下册历史时,共和国的见证者是一座非常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库,我用聊天预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对宝库进行了发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寄宿式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的很多内容都与农村息息相关,周五最后一节历史课我会根据进度适当布置几道聊天预习作业:与爷爷奶奶年龄段的老人聊一聊关于……的话题,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我会打印成小纸条,或写在黑板上。
  生活中的历史资源是很多的,需要我们根据所需细心发掘。我们常见的铜钱、粮票、中山装、各地的历史人物、一些地名……都可以成为我们发掘的对象,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让很多人印象中干巴巴的歷史在我们身边活起来,充满生活气息。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二、探究生活中的历史积淀,感受历史
  历史的过去性特点给历史教学增加了难度,也是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原因。其实历史正是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来的生活痕迹,是过去的人们创造生活的印记,我们今天生活凭依的正是历史。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成为探索者、研究者。”探索、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历史积淀,揭开今天生活的面纱,也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乐趣和探索的成就感,以及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学习“美国的诞生”时我这样导入:出示星条旗图片后提问这是哪国国旗?星条旗下的人们肤色跟我们一样吗?有哪几种肤色?其中很多人都会哪种语言?在学生轻松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很多美国人以英语为母语?美国多种族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星条旗有什么含义?在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全的情况下告诉学生“美国的诞生”会向我们揭示这些日常现象背后的历史,让学生初步感知美国人今天的生活是有历史烙印的。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说出以上问题的答案,认识美国正是生活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上,英国的殖民活动、三角贸易、美国独立战争影响了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段历史对我们是否有影响,提示今天英语课本中的很多单词都是美式发音,美国英语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逐步形成的,美国诞生的历史也影响到了我们的生活。
  三、借用生活中的方式,体验历史
  历史是农村初中课程中很尴尬的一门学科,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被很多人包括一部分历史教师认为是读读、划划、背背、做做就可以的课程,很多历史常态课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识记知识点、做题,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对历史没兴趣,历史教学的功能更是无从谈起。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在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中,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以达成我们所期望的课程目标。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方式为载体完成教学任务是值得尝试的一条捷径
  总之,实现历史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走向,发掘历史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途径有很多,以上只是本人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我坚信只要我们勤奋钻研,认真总结,历史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就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
期刊
【摘要】 基础物理教育应关注学生科学的态度、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价值观的形成。这都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过实验探究全过程的学生,才能更准确地答题。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初中物理实验;学生能力;途径多元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探索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更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课标解读》指出基础物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知道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材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所谓实验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安装实验装置、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
期刊
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陪伴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获取学习方法。在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把持讲台、垄断课堂,呼号喝令,教与学之间泾渭分明,各自为战,形成了孤芳独赏、孤掌难鸣的学习状态。为教好学,教师备课夜以继日,讲课口干舌燥、批改作業背疼腰酸,结果仍然是“教”不好。他们恰恰犯了一个错误:学生不是“教”好的,而是“学”好的。  1.“教”的模式不利于启发学
期刊
英语教学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激趣、创新。中学生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地用英语发言、并积极思维。  一、培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达到“课开始,兴趣生;课进行,兴趣浓;课结束,兴趣存”的效果。  托尔斯泰说过
期刊
化学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效益的提升。化学教学要获得理想的效果,要求教师一定要具备有效的教学理念,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化学教学活动在备课、讲授、实验、思维训练等方面要充分凸显有效性。  一、提高备课有效性,优化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方案,充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时45分钟的效率。备课中特别要注重信息采集,每一节课都要有比较大的教学信息量,而
期刊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包办式的教学,没有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 在历史教学改革探索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  一、 探索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在这方面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 1) 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要想使学生喜欢听,爱学自己的地理课,一方面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课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还应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特点,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
期刊
物理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怕学物理,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科学的积极的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高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