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叙事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高年段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选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叙事性文章。本文以六要素为支撑点,从把握文章脉络;以想象为体验点,营造学习氛围;以细节为关键点,感悟人物形象;以读写结合为生发点,提高写作能力四个方面尝试解开叙事性阅读教学的密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叙事性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叙事性阅读教学,是一种以叙事功能为主的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小说、散文、故事等都属于叙事性阅读教学的范畴。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叙事性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叙事性作品,如《少年王冕》《望月》《记金华的双龙洞》《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等。阅读叙事性作品,提高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以六要素为支撑点,把握文章脉络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高段的训练重点。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无论写人、记事、状物、绘景,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场所,必定有事情的前因后果,便产生了“六要素”的说法。这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才能完整、具体。
  比如在教学《少年王冕》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以“时间点”为抓手把握文章内容,老师可以出示: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哪几个年龄段发生的故事,找出有关年龄的词,用波浪线画出来。学生能一下子找出“七岁”“十七八岁”这两个年龄词,但是还有两个表示年龄的词是要联系上下文才能找到,学生通过老师的点拨,关注到了“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了”“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这两个表示十岁和十三四岁的词。接着老师追问:哪个年龄段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年龄段大声地读一读,读完后思考:这个年龄段发生了什么事?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了解故事起因(父亲过世)、经过(辍学放牛、励志学画3)、结果(自立孝母),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为感受人物品质埋下伏笔。
  二、以想象为体验点,营造学习氛围
  深刻理解一个故事,是离不开想象力的。想象一个故事,就是想象一种生活。会讲故事的高手绝不把故事的来龙去脉都说透,而是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而丰富读者想象的过程,不仅是使故事完整的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意义的过程。语文老师必须把学生引入想象,否则故事就会只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只有运用想象,才可以复活故事,复活故事背后的意义。
  如教学《望月》一文,在学习“望月幻想”这个片段时,老师这样过渡:在作者的眼中,月亮是美丽安详的;在诗人的眼中,月亮是贴心的知己;那么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眼中,月亮又会是怎样的呢?(板书:望月幻想)然后出示:“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让学生读读这段话,谈谈对小外甥这个想象的感受。(在小外甥眼里月亮就像我们的亲人,所以他的“童话故事”让我们感到那么温馨、富有童趣、充满情感。)此时老师继续引导:读到这儿,相信同学们也能像小外甥一样,让我们也凝望月亮,展开美丽的想象,写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学生写,交流(月亮像明灯给人温暖、给人光明;月亮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让人感到温馨;月亮像害羞的小姑娘,在娓娓动听地讲述着自己的童话),最后老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想象非常丰富,使我沉醉在这样美妙的童话世界中。我们要感谢这轮明月,是她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让我们编织出一个个美丽的童话。同样你们的幻想也让这轮明月显得更加美丽动人。这节课我们一起与明月相伴,凝望中,是她拨动了我们心中最美的琴弦,她引领我们与历代诗人对话,更唤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愿你们今夜有梦,梦中都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奇特的想象,美好的夙愿,这一切都融于清幽旷远的月色中了。教学这一部分时,重点是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紧扣写小外甥奇特想象的文字,以开启学生的智慧。让他们似作者一般憧憬明月,憧憬美好的未来。
  关于体验,它强调阅读者必须把自己摆放到阅读过程中去。前面说的融入感情,是从教学内容方面说的,其实从教学方法上讲,也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故事高手总是把读者引入一种生活,特别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对这种生活,你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而更需要一份“切己体察”。如课文《负荆请罪》,表现了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以国事为重的高风亮节。宽容之类的美德,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感受、领会、体验的问题。一个人认识到宽容不如体验到宽容,因为认识对象是外在于人的,只有体验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过分偏重认知、方法,忽视人的感受、体验,这也会错过学生蜕变的风景,错失学生成长的机缘。
  三、以细节为关键点,感悟人物形象
  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是指某些琐碎细小的事情,而在文学作品中则是指那些能够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作家韩映山把细节比作“生活的浪花”,可见细节对于作品的重要性。细节,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广阔无垠的自然界里,到处都有,俯拾即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选择那些生动精彩的细节,方能写出多姿多彩的文章。
  在叙事性作品当中,细节是指那些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人物是情节得以发生发展的动力。一般而言,情节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正因为如此,叙事性作品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摆在中心位置,使事件的叙述和场景的描写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教学时,我们可以循着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细节学习感悟人物的特点。由于人物的品质特征是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逐渐丰满立体化的,所以,许多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读来意蕴悠长。   例如《望月》一文中,在教学“月下江景”这个片段时,老师和学生紧紧抓住“安详”、“晶莹闪烁”、“隐隐约约”、“镀”这几个关键词语品读出一份宁静、温馨、柔美、朦胧,特别是一个“镀”字,用得极为巧妙。它把月光洒落在江上的情态,写得自然、巧妙。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书实践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体悟、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此外在学习“月下对诗”这个片段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描写月亮的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体会那一份月夜情思。兴致勃勃的对话,意韵悠长的诗词,读着这些情意绵绵的文字不免使我们沉醉其中。教学时应着力指导学生在感知、揣摩诗词的基础上吟诵、品评。在建构小外甥和舅舅对话的基础上打开视野,让学生与月亮对话,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对话。“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了细节,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真谛。
  四、以读写结合为生发点,提高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很多优秀的叙事性作品,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动能力。因此,在教学叙事性文章的时候,老师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素材,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模仿语言促积累、比较语言品其味、转换语言练表达中体会写作方法。
  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课后练习:先默读课文,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然后介绍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景点。这是对游览顺序写作方法的渗透和巩固。再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中的课后练习:“展开想象,说一说40年后,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然后写下来”。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合理想象和拓展延伸。
  通过读写结合认识,可以总结出读写结合的读更多的是强调通过读书、读诗、读史来学习,积累知识,而写便是强调练习、常识、学以致用。读写结合旨在并行推进,双效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用到教学当中,读写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高效学习方法,也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教育精华。高年段叙事性课文的编写是多元、丰富、扎实、生动而新颖的。因此,教师可以按照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写得怎么样—怎样学写”的思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准确而又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真谛的过程,是一个由文本外部向文本内部、由浅层感知向深层领悟逐步深入的递进过程。叙事性文章中承载着人性、人情,包含着丰富的语言训练和人文资源。只有让学生探究方法、习得规律、养成习惯,文章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才有可能促进学生言语、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这或许是叙事性阅读教学所要追寻的一种价值,一种境界。
其他文献
药物滥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影响着公众的健康,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研究表明与高选择性的kappa受体激动剂相比,具有kappa和mu活性的化合物在降低可卡因
学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一、探究性学习的原则  1.探究的内容要求  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点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它源于祖先,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理应得到后人的重视、传承与发展。现如今,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新时期网络等新兴事物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迷恋于如今的网络流行元素,从而逐渐忘却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语文作为
语文教学如何更出彩?语文教学如何更深刻?带着这些问题,我拜读了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朱昌元先生的《品味语文》和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的《语文的原点》,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两位大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循循善诱的风采,好像看到了学生们心动情生、主动探究的神态。他们的课堂之所以精彩和深刻,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位大师在课堂上对语言本身的解读和剖析,他们都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
目的:观察麻醉药水合氯醛对小鼠心电图的影响以及对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以探讨水合氯醛影响心肌电活动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小鼠分为A,B,C,D,E组,A组应用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语言学科,它的学习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可见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是多方面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许多语文知识和能力,还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初中生经过了小学语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只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倡导“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
目的 分析绩效考核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了3000例手术室患者,遵循患者就诊时间,将护士分为观察组(n=54)、对照组(n=54).观察组
烟曲霉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海洋,有着极强的生活能力,并逐渐被发现在动植物共生体系和一些极端环境中也有生存迹象,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得益于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适当的合作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呢?  1.探索有效的
目的 研究分析在妇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5月在本院妇科十一病区接受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8年4月在本病区接受治疗的患者设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