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方法。同时,实验也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又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巩固物理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实验;物理;自主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方法。同时,实验也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从认识论的角度说,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能产生质的飞跃。物理学在实现这一认识上的飞跃时,要经过假设、实验、抽象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实验是重要基础。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又显得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巩固物理知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 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必须转变实验观念
  据了解,一般的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也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智力与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调节课程气氛上,而忽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其它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者必须努力转变实验观,要对实验教学有一个全面的和科学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本身独特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实验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改革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只有教育者的思想转变了,才会引起实验教学实践的转变和改革。
  2 定制实验探究目标
  实验探究目标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对实验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它也制约着实验教学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实验教学评价的开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有合理的、明确的、细致的、可以量化的实验探究目标。说简单一些,就是要让教师自己明确这个探究实验或这节实验探究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什么技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目标不宜定制过多,但要定制确切,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例如,有的教师只要是用到电流表的探究实验,就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用到温度计的实验,就提出“练习温度计的使用”的目标;等等。这样提实验探究目标可以说就是敷衍和应付。如果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中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就比较恰当,学生才学习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理当练习;若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提出这样的实验目标就不妥当了,因为在做这个实验之前,电流表学生已经使用很多次,已经很熟习使用方法,再提这个实验探究目标就没有必要了。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实验探究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 物理实验教学的分类(从实际教学和中考角度)
  3.1 测量型实验分为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
  1)直接测量型,包括用刻度尺测长度,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使用这七种基本测量工具要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并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
  2)间接测量型。根据待测物理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式,先测出式中其他量,然后算出该量。对这类实验,要在掌握其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如何测量这些量,然后确定选择哪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注意事项,并会分析实验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例如,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小灯泡的功率。
  3.2 探究型实验
  通过一些实验现象,探索并总结物理规律,包括探究固体的熔化过程,探究水的沸腾,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3 演示型实验
  根据实验装置的图文信息,说明研究什么;观察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包括真空铃实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液体对容器壁、底的压强实验,覆杯实验,浮力产生的原因实验,单摆、滚摆实验,扩散现象,分子引力实验,电磁感应……
  3.4 设计型实验
  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运用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选取适当器材,规范地进行物理实验操作,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包括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测滑轮组的機械效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测小灯泡的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5 开放型实验
  用多种实验方案得出同一结论(或验证同一结论),给出一定的实验器材进行多种实验,包括测物体的密度,探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测导体的电阻……
  4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精”是要精心准备,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在教法上,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对何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
  “真”是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问题,教师一忌忙乱,二忌简单,三忌虚假,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找出错误的所在,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
  “显”是显明易见,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是现代刑事政策的需要,有助于保障未成年人人权,是未成年人权利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司法发展潮流。本文在分析中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现状的基础
孔子最早阐释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和理念,之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也有相关零散的论述,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尔·郎格朗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让人们开始从整个人生的角度
以信息通信为基础的网络技术正迅速深入教育教学领域,并且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学校的教育面貌。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这一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正深刻影响和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笔者就网络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认识。  1 大众数学思想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大众数学思想的基本含义包括:人人学有用的数
机动车辆保险(以下简称"车险")占据着财产保险的半壁江山,1999年全国车险市场结构:投保1494万辆,306.8亿元保费,而同期市场机动车辆的保有量为4500万辆.承保比例约占全部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