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马魂\中体\西用”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833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日益面临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如何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中开创一条中西文化共存共生之路,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应当回答的问题。在拜读李毅、寇清杰等五位老师合作的《综合创新论与“马魂、中体、西用”——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探讨》一文后颇受启发,认为“马魂、中体、西用”是对中西文化共存共生之路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挑战;文化建设;民众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纷纷涌现。解决各种矛盾问题迫切需要先进文化的有力支撑,而与经济建设相比,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相对滞后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尚在探索阶段,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文化建设面临来自外部的,特别是来自西方的新挑战。
  
  一、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1.国际贸易背后的文化输出
  自从加入WTO,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急剧增长,这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的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这是因为:国际贸易作为“交往”的一种形式,并非仅存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层面,与大规模的商品资本流动相伴随的是人类精神层面的交往。具体说来,在跨国公司进驻中国,拓展中国市场的过程中,存在于他们管理理念,营销理念和工作生活理念之中的西方文化也在悄然进入中国社会,它首先将深刻的影响那些在外企工作的中国员工,进而通过广告和文化制品影响受众和广大消费者。值得警惕的是,长久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妄图以“文化殖民”的方式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及其所谓的“民主模式”输入中国,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挑战。
  2.通过传播媒介掌控话语霸权
  新闻媒介一直被称为“无冕之王”,它一旦被某种强权所掌控,其发挥的便是掩盖真相,愚弄甚至蛊惑大众的作用。在国际社会,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优势,始终掌控着话语霸权。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民众可以更多地听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声音,这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眼界,另一方面也容易被某些歪曲事实的西方媒体所蛊惑。例如,CNN对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的歪曲报道以及许多西方媒体对西藏经济社会和人权状况的不实报道等等,这些都是西方国家掌控话语霸权,有意混淆视听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力证。这是我国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3.网络技术加速了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广泛传播
  网络对当代人类生活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网络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将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不经甄别地全方位地展现给中国民众,这对中华文化造成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尤其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转型时期,民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网民当中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这些缺乏辨别能力的群体一旦被西方消极价值观所侵蚀,其对我国文化建设发展造成的影响将是十分恶劣的。
  
  二、“马魂、中体、西用”:新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一)马魂: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
  1、“马”: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1]。马克思主义以事实求是为原则,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不断地自我修正,自我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应当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灵魂,特别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为其根本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坚持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策略,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而取得令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果。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同时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体: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为主体,以民众的现实需要为本
  1、中国五千年以来的灿烂文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始终文脉相承,未有中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炎黄子孙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以道家和易家为代表探索自然和生命的奥秘,以儒家为代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探索社会生活的奥秘,以禅家为代表叩问人类的内心深处以达到自我修养、自我超脱的目的。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对“道”的体悟,它是中华文化最深邃的哲学意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境界。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在乎于此。
  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深入挖掘有益的民族文化,普及民族文化教育,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世代相传。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才能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进而才能为本民族的发展赢得足够的空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
  2、立足于民众的现实需要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认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民众的需要也日益呈现多元化。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此在文化建设中应当体察民众的意愿,满足民众的诉求,大力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文化样式,不断鼓励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大力扶植民间艺术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力,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
  (三)西用: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形式为用,不断吸纳、改造和创新
  1、“西”:即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形式
  不可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而对于西方文化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理解。一方面,就其内容来看,西方文化主要是宣扬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等腐朽的价值观,这是我们应当摒弃的;另一方面,应当说,西方的文化形式是先进的,例如其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传播文化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吸纳、改造和创新
  2005年,一场名为“超级女声”的选秀节目几乎轰动全中国,它形式新颖,节目紧张刺激,成为当时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娱乐节目;近来“非诚勿扰”作为新兴的婚恋题材类娱乐节目,其收视率也是居高不下,甚至一度引起广泛的争议。选秀类节目,谈话类节目,婚恋类节目原本是西方的节目形式,它们引进中国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甚至争议,这说明:首先,这些节目形式得到了中国民众的普遍认可,应当广泛吸纳、为我所用;其次,我们也不能单纯照搬其形式,应当根据我国国情和民众的现实需要加以改造,用先进的形式传播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这才是我们吸纳西方先进文化形式的初衷。
  更为重要的是,在吸纳与改造的基础上,文化工作者应当立足实际,融入自己的智慧,创新多种文化形式,使吸纳、改造和创新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不仅如此,先进的文化形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相互融合,其结果必将是我国的先进文化赶超西方,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2卷,p63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关键能力培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创新思想指导下的培养实践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指出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应在培养目标、教育指导原则、系统化教学、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给予针对性的立体化对待,以期对我国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作一些参考性补充。  【关键词】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系统化    高职教育不仅仅是针对现有工作岗位的需要,且要使毕业
期刊
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3月29日在上海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延东指出,创新创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增进民众福祉。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自主创业活动,把支持
期刊
【摘要】三生教育源于西方的生命教育,却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中的不断进行适应性演化。高师院校以师范教育为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三生教育以其终身学习和全人培养的理念,应作为高师院校进行师范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技术和文化,以社会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为切入点,来分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高师院校实施“三生教育”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三生教育;高师院校;教学模式    一、三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人才培养与学校办学定位的问题、与社会需求均衡发展的问题、与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问题、与学校综合管理的问题、与人才的个性发展的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认真对待。    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本科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决定了其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了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心和目标,并以目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的教育现状为例阐述了强化思维能力培养应当重视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低年级;思维;培养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以下简称华师增院)是一所民营企业与华南师范大学合办的本科独立院校,和其它类型的独立学院类似,华师增院的学生思维能力弱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几个带有共性的问题的分析,得到建设性的化解办法,希望能给择业中的大学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时下正值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也是几年大学生活中最令人焦虑和困惑的时期,求职碰壁固然使会学子们沮丧一时,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在向学子们择业提供着广阔的空间,职场所提供岗位的多样性也会让大学生们感到眼花缭乱和无所适从。该不该马上签约?一时找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与震撼。这就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工作方式上也应随之改进。要突出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以迎接时代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的联系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对策机制研究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大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地方院校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学类本科专业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希望对指导当前我国农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实践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学类本科专业;就业;探析    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事实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既是高等农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的需求,更是社会
期刊
【摘要】基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特点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脱节的现状,我们主张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来抓,建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模式,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
期刊
【摘要】全国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再次让食品安全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频频爆发食品安全危机,面对我们生存的基本食物,消费者由不可思议到恐慌,然后是无奈的麻木,面对食品,我们到底应该如何保证基本的身体健康?作为消费者很难鉴别食品的卫生达标等问题,真正可以让消费者放心的只能是国家的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机关,只有当人们对基本的生活环境有了安全感,才能对整个国家有安全和归属感,“十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