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对高师院校实施三生教育的影响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p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生教育源于西方的生命教育,却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中的不断进行适应性演化。高师院校以师范教育为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三生教育以其终身学习和全人培养的理念,应作为高师院校进行师范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技术和文化,以社会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为切入点,来分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高师院校实施“三生教育”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三生教育;高师院校;教学模式
  
  一、三生教育目前的应用现状
  1.在国外的应用现状
  三生教育源于西方的生命教育,是后者在中国具体国情中的适应性演化。美国学者J·Walters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理念,目前,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而澳大利亚则在1979年建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这是全世界最早的生命教育机构,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中的一员。近年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热爱生命,选择坚强的口号,就是针对现在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我国台湾地区自1997年始从小学到大学开始实施生命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少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且目标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全人教育”的目标取向。
  2.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三生教育”是云南省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现代教育事业而提出并实施的新举措。云南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将“三生教育”列入全省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在国内,三生教育通常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实施,上海(2004年)、辽宁(2005年)、湖南(2006年)和云南(2008年)等省相继开始实施三生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包括思品、科学和语言在内的众多课程标准中,都渗透了丰富的三生教育内容。国内的一些高校在三生教育方面也作了积极的探索,如:北京师范大学以中小学为实验学校,通过两种方式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一是开发三生教育校本课程,二是与其他课程相整合开展专题教育。云南省自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三生教育和教师培训工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研究会,制定实施基本框架,编写针对幼儿园、中小学和高校使用的系列教材;组织学术报告会和公益巡讲活动,书画和说课大赛,以及论文、教案等征集评选活动;建立了一批“三生教育”实践基地;与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红十字会等机构合作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和研究。
  二、高师院校开展“三生教育”的特殊性
  由于学校情况不同,学生情况不同,学生就业的领域不同等,高校必须把"三生教育"的普遍真理或基本原理与学校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将“三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在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中的重要作用。将“三生教育”融入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和法律教育中,为大学生适应社会保驾护航;融入学校工作中,为学校分忧解难;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大学生关爱社会,学会生活,走“校本化”和“生本化”道路,才更有生机和实效。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高师院校的德育品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对高师毕业生的就业和招生及办学资源的配置等方面,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师范教育不仅是高师院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三生教育以其终身学习和全人培养的理念,应作为高师院校进行师范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现代教育技术“三生教育”效果的影响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要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经常要借助于网络技术而来促进教学。
  1.现代教育技术颠覆传统教育模式
  现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与以往的函授、广播、电视等教育模式完全不同,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蓬勃发展起来。它跨越时空,将知识本身、知识的传授者和知识的接受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校园之间、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教育得以优质高效、无时空限制地进行。远程教育使得身处异地的教师、学生能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活动,增加了学习机会,扩大了教学的规模,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室,甚至可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接受同一种教育。计算机前的课堂不再是被动的听讲,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提问、发言,甚至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协作学习。学生可以共享世界各地图书馆的资料和信息,为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计划和论文计划提供了未曾有过的优越条件。远程教学系统建立了跨越校墙、跨越边界的虚拟校园,把全球的教育系统连为一体。
  2.借助网络技术优化三生教育效果
  要使“三生教育”的效果显著,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借助网络社区进行教育。比如网络课程、博客、微博、智能导师系统、在线学习系统等。这些网络技术都为学生建立了随处学习的环境,可以形成一个浓厚的“三生教育”学习文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有关三生教育的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素材实现网络共享,达到能够将“三生教育”切实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去的目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的讨论式教学,主要要求配合“三生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系列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专题,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形成书面语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增强教育的效果。
  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创立在线学习和泛在学习的模式,创设模拟情景能够促进“三生教育”教学实践。“三生教育”课程具有整合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几种内在特征,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创造过程中更好地开发潜能。
  3.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高师院校开展三生教育课程,其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学生学习理解时的水平与层次。应该有一般性的知识性了解,有较深层次的内涵思考,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论思辩。对各层次的内容没有硬性的评价指标,目的在于提供给学生更广泛的理解空间。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所特有的多样化、多元化展现“三生教育”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学特点,从客观上给学生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三生教育”课堂教学,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地创设情境,选用动感的生活资源课件,结合教师优美、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语言来诠释教材,必能激活三生课堂,使整个“三生教育”学习过程快乐而深刻,让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个性更加丰富多元和彰显,提高“三生教育”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严明杰.“三生教育”在大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2,VOL2(6):66-70.
  [2]陶晴.对“三生教育”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10(01).
  [3]杨其勇.刍议当前“三生教育”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昆明学院学报,2009(03).
  [4]罗明东.三生教育本质论[J].昆明学院学报,2009,31(1):6-9.
  [5]罗华玲,刘寒雁.云南特色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之路——高等学校“三生教育”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09(06).
  [6]唐孝云.3G网络文化传播与青年大学生教育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09(35).
  [7]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8]徐光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应用中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04,11.VOL4(6):116-117.
其他文献
【摘要】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师范类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凸显。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长春师范学院320名大女学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了2010年师范类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得出几点结论,以期进一步归析其深层原因并寻求合理化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结论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30万
期刊
【摘要】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专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清专业脉络,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提高学习兴趣尤为关键。本文结合测绘类學生专业教育过程,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专业教育,从创新实践层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专业教育;大学新生;教育形式    专业教育是通过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增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与评价,它包括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论体系、实践环节、发展前景以及就业去向等内容
期刊
据2009年6月公布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①调查数据显示:11个专业大类中,2008届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9%,排名倒数第二,远低于当年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88%。而2006届和2007届的法学类毕业生就业率也分别排名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一。  此外,法学大类的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率仅为47%,排名倒数第二,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法学大类本科毕业生没有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
期刊
【摘要】从国贸专业人才就业角度出发,探讨基于就业导向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和实习基地建设,为外贸类本科院校培养高级复合应用型国际经贸专业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就业导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世界贸易市场起伏不定和贸易理论空前繁荣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改革国贸专业人
期刊
【摘要】通过对广西师大体育学院党建对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影响进行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为高校体育专业利用党建工作开展就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党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    高校党建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是评估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指标。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学院党建工作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党建工作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总结当前取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很大,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因受所学专业的限制及就业渠道狭窄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就业难”问题尤显突出,笔者着眼河北省实际情况,分析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努力寻求探讨解决之道。  【关键词】音乐教育;就业;创业    在目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促进大学生就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
期刊
【摘要】我国旅游管理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一直未形成规范,实习效果不理想。目前实习问题仍未引起国内外学者和酒店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和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展教学实习为例,探讨了旅游管理教学中实习的基本方式——酒店实习。并着重谈了学生在酒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酒店双方管理对策。  【关键词】旅游
期刊
【摘要】在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对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人才培养保障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方面的建设改革情况进行分析;就师范院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对非师类生物技术与农业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左右,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关键能力培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创新思想指导下的培养实践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指出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应在培养目标、教育指导原则、系统化教学、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给予针对性的立体化对待,以期对我国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作一些参考性补充。  【关键词】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系统化    高职教育不仅仅是针对现有工作岗位的需要,且要使毕业
期刊
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3月29日在上海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延东指出,创新创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增进民众福祉。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自主创业活动,把支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