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指导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提倡以朗读为主,理解为辅,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朗读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领会表达。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3
  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变成有声的语言。语言或字字珠玑,或春风拂面,如小桥流水。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学得愉快,学得有效。”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指导非常必要。
  一、感情范读,激发兴趣
  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朗读训练的积极性。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在听老师范读时往往会自觉地以自己的情况与老师作比,激发起他们要向老师学习的愿望,主动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錯误和不足,从而对课文朗读水平的审美标准有了个感性的体会。我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都会作一番深情的范读。范读时,我力求披文入境融情于声,以自己的声、情感染学生,让他们与我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每当范读时,我都发现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他们脸上的神情时而专注,时而敬佩,时而兴趣盎然,时而又流露向往之意……
  二、逐句领读,培养语感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有句名言:“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自自然然地受到熏陶,且能不断地提高读书的兴趣。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读完一篇比较难读的文章后,学生早已跃跃欲试了,这时可采用逐句领读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通过领读,就可以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了解重音的确定、停顿的时机、节奏的掌握、语气的舒缓、感情的处理等,只需“转轴拨弦三两声”,便已“未成曲调先有情”了。这种“授之以法”的形象直观的朗读指导,更能对学生起到引导、启发、激励、帮助和感染的作用。学生通过长期的耳听、口读、心会的训练,能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今后即使遇到一些陌生的文章,他们也能试着借助自己学过的朗读方法来把文章读正确,读出感情。
  三、巧用齐读,提高能力
  针对学生朗读的水平和特点,在初步把握某篇文章的感情后,可充分利用齐读的功效来提高整班学生朗读的能力。齐读时,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集中指导,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在读中互相纠正,互相体会。特别是对那些平时语感较差,朗读能力较低的学生,这就避免了个读时的胆怯和尴尬,更有利于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和谐、活泼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朗读,有利于找到朗读感觉,发现朗读规律,掌握朗读方法,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树立朗读的信心,从而体验到一种成功的乐趣。长此以往,他们的朗读能力便会在齐读中得到提高。
  四、创设情境,读出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并且对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范读、领读和齐读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孩子们个人的感情表达,不能满足他们的表现需要。这时,学生们渴望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朗读时富有个性的语气、感情处理来表达各自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例如浅显易懂,利于抒发感情的课文,可指导学生自由体味,自由朗读,读后适当开展“向老师的范读挑战”活动。评比时不必以教师的范读作为唯一标准,只要学生感情处理恰当就可算挑战成功,给予适当鼓励。有效的朗读指导隐而无痕,润物无声,就像春雨点点,沁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搏,读出文本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再现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表达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读得情意浓浓,读得眉开眼笑,读得兴高采烈,读得热泪盈眶,读得潸然泪下。
  五、借说促读,巩固效果
  “读”是“说”的前提,“说”是“读”的后续,在朗读训练时,可以把说迁移至读,在读中汲取说的方法、说的技巧,以便克服读中一字一顿、拖腔、唱读等现象,便于巩固朗读训练的效果。
  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在熟读课文,充分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把握了作者的感情之后,我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写解说词,接着再结合课文挂图,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罗布泊。学生大都能带着新奇和欣喜的感情,作一番绘声绘色的解说。这种说的训练,不仅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帮助他们将作者描绘的作品情感内化为自身情感。最后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时,他们对感情的把握会更加深刻,更加真切,作者对罗布泊的变化自然会溢于学生的言表。
  再者,鼓励学生课后使用普通话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借说练读的好方法。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由于学生多年来习惯了使用地方方言,所以在刚开始使用普通话交流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诸如不好意思、字音和语调把握不准、或过于强调咬音而表达生硬、不自然等现象。这时,就必须要求教师能以准确、流利、自然的口语表达勇做学生学习的典范,无任何时何地都坚持在学生面前使用普通话,同时注意在班内树立学生典型。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不出数月,班内定会掀起学普通话的热潮,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会在相互倾听、相互纠正中得到提高。说准确了,说流利了,那么在朗读指导中解决“正确、流利”的难题,也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的朗读指导,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那么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必将因朗读而精彩!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科学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它具有涵盖内容广、涉及面宽、难理解、难教学的特点,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生物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法及方法,集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为一体的学科课程,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中学生物教学易忽略的要点,提出在教学中注意的要点,仅供同行进行借鉴。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要点  中国分类号:G633.91  前言  在中学阶段课程设置中
摘要:针对新环境对教育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生物教学的模式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三四五”模式进一步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关键词:人文精神;初中生物;“三四五”;教学模式  中国分类号:G633.91  引言  随着知识在经济等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初中教育
一、数字描述出的城市电台发展的空间 1、听众调查所显示出的广播受众市场的发展空间 2001年,新生代调查公司对全国十几个重点城市作了一次听众调查,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城
目的:建立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观察大黄素对牙周炎大鼠临床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探诊出血BOP)及牙龈组织中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大黄素治疗牙周炎
摘要:高效课堂是人人参与的课堂,是人人有所收获、人人有所发展的课堂,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要最大限度解放学生,通过创设让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实践操作、自我表现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坐标,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
一.引言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男生已达24%。视力不良率仍居高不下,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67%,大学生为82%。[1]这一结果的公布曾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为扭转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趋势
目的:探讨耳后美容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可行性,介绍面神经解剖术的要点以及如何避免术后面部畸形。 方法:临床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病人44例,共45侧腺体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尽管传播学理论早已表明传播是双向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传播系统中,传递与反馈也是相依相存、相互作用的,但过去任何时候都不如21世纪对互动报纸的呼唤更迫切。当网上BBS、网
摘 要: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离不开文化教育。因此,我们教师有必要在传授语言的同时同步传授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让学生通过所学语言了解其与该语言有关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中国分类号:G633.41  学语言即是学其国家的文化,教语言也是教一种文化。任何一种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这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我们英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使
摘要:学校教育不仅要关注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和美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保障每个学生学习发展的权利,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核心,面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