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复制世界客车博览办展模式的首届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在上海举办,举办伊始,其按照世界客车博览运作的客车周车辆评选活动和颁奖晚会开国内客车评选风气之先。
2010年,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即上海客车展)迎来10岁生日。
10年间,国内客车展会不断发展壮大,北京、上海成为客车展会“重镇”,苏州、天津、西安、重庆、广州等地各类客车展也是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对展会的批评也日趋激烈。
10年间,国内客车展会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从“双雄并立”到“三足鼎立”
在上海客车展之前,“北京国际公用工程车辆设备暨技术展览会”的参展主体也是客车企业。
1997年,首届“北京国际公用工程车辆设备暨技术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该展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城市车辆总公司,展会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展会中客车企业有25家。专用车和卡车企业数量则超过30家。
但此后。该展会专用车和卡车数量锐减,而参展客车企业则较稳定。
随着上海客车展诞生,国内客车展会呈现“双雄并立”势态。上海客车展虽然没有官方背景,但因为世界客车联盟参与了展会举办,在邀请国际买家和海外媒体上具有巨大优势。不仅如此,按照业内人士说法,上海客车展的主办方是一个很会营销的团队,几年下来已经把上海客车展“卖”进客车这个本地色彩很强的行业。
而另一方面,“北京国际公用工程车辆设备暨技术展览会”2003年更名为“北京国际商用车展”,主办单位也更改为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等,专用车和卡车企业参展企业首次少于10家。
客车展会“双雄对立”局面形成。两个客车展随后都有较快发展。
从2001年算起,“北京国际商用车展”专用车和卡车数量不断减少,其零部件展商却逐年增加。2007年,零部件展商有110家。2003年,客车评选和相关论坛活动也引入展会中。
2001年诞生戈初,上海客车展展会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2006年,参展面积扩大到3万平方米。
不过,2009年4月22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召开,“双雄对立”局面被打破。
该展会被部分媒体誉为“业界级别最高的客车展会”。有评论指出,交通运输部成立后。公路客运、城市公交统一归口到交通运输部,北京道路运输展蕴藏深厚能量。
三大客车展,展会展商却基本一致,展会竞争愈发激烈。
展会之重
对于众多客车企业来说,对三大展会已有疲于应对之态。 上海客车展在2006年和2007年之间达到高峰。《中国展会》杂志在2006年年底,通过评点2006年国内两百多个汽车及配件类展会,将之评为国内三大汽车展会之一。
但2008年,宇通客车和大金龙却联袂缺席上海客车展。
业内人士曲涛尖锐指出,大金龙和宇通的缺席以龙头企业间少有的默契暴露了上海客车展的生存危机。曲涛认为,随着出口渠道的增多,上海客车展促进国际交流的作用显然正在弱化。年年参加各种展会对微利的客车行业来说,已成重负。
另一方面,“北京国际商用车展”为了吸引展商,近几年来,往往祭出招标“诱饵”。2009年更是抛出了天津、杭州、济南三城市10亿元客车采购订单,各个客车企业踊跃参加。但随后,业内媒体少有的将之招标批评为“作秀”。
不仅如此,虽然宣称两年一届,但在双数年,“北京国际商用车展”的主办单位却往往移师其他城市举办类似展会。如2008年在苏州举办客车展,2010年则改为天津。
除了举办次数频繁外,展会的评奖活动奖项之多也备受批评,几乎每一款参展客车都会有奖可拿。
2010年,国内三大客车展会依然火热进行。
2010年天津客车展的客车招展由天津公交集团公司负责。而天津市公交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二。对国内客车企业,天津客车展需要认真对待。
2010年,上海客车展恰逢世博良机,据悉,宇通客车再度回归。
而有交通运输部背景的“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自然也备受客车厂商关注。
未来如何发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2010年,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即上海客车展)迎来10岁生日。
10年间,国内客车展会不断发展壮大,北京、上海成为客车展会“重镇”,苏州、天津、西安、重庆、广州等地各类客车展也是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对展会的批评也日趋激烈。
10年间,国内客车展会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从“双雄并立”到“三足鼎立”
在上海客车展之前,“北京国际公用工程车辆设备暨技术展览会”的参展主体也是客车企业。
1997年,首届“北京国际公用工程车辆设备暨技术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该展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城市车辆总公司,展会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展会中客车企业有25家。专用车和卡车企业数量则超过30家。
但此后。该展会专用车和卡车数量锐减,而参展客车企业则较稳定。
随着上海客车展诞生,国内客车展会呈现“双雄并立”势态。上海客车展虽然没有官方背景,但因为世界客车联盟参与了展会举办,在邀请国际买家和海外媒体上具有巨大优势。不仅如此,按照业内人士说法,上海客车展的主办方是一个很会营销的团队,几年下来已经把上海客车展“卖”进客车这个本地色彩很强的行业。
而另一方面,“北京国际公用工程车辆设备暨技术展览会”2003年更名为“北京国际商用车展”,主办单位也更改为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等,专用车和卡车企业参展企业首次少于10家。
客车展会“双雄对立”局面形成。两个客车展随后都有较快发展。
从2001年算起,“北京国际商用车展”专用车和卡车数量不断减少,其零部件展商却逐年增加。2007年,零部件展商有110家。2003年,客车评选和相关论坛活动也引入展会中。
2001年诞生戈初,上海客车展展会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2006年,参展面积扩大到3万平方米。
不过,2009年4月22日,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召开,“双雄对立”局面被打破。
该展会被部分媒体誉为“业界级别最高的客车展会”。有评论指出,交通运输部成立后。公路客运、城市公交统一归口到交通运输部,北京道路运输展蕴藏深厚能量。
三大客车展,展会展商却基本一致,展会竞争愈发激烈。
展会之重
对于众多客车企业来说,对三大展会已有疲于应对之态。 上海客车展在2006年和2007年之间达到高峰。《中国展会》杂志在2006年年底,通过评点2006年国内两百多个汽车及配件类展会,将之评为国内三大汽车展会之一。
但2008年,宇通客车和大金龙却联袂缺席上海客车展。
业内人士曲涛尖锐指出,大金龙和宇通的缺席以龙头企业间少有的默契暴露了上海客车展的生存危机。曲涛认为,随着出口渠道的增多,上海客车展促进国际交流的作用显然正在弱化。年年参加各种展会对微利的客车行业来说,已成重负。
另一方面,“北京国际商用车展”为了吸引展商,近几年来,往往祭出招标“诱饵”。2009年更是抛出了天津、杭州、济南三城市10亿元客车采购订单,各个客车企业踊跃参加。但随后,业内媒体少有的将之招标批评为“作秀”。
不仅如此,虽然宣称两年一届,但在双数年,“北京国际商用车展”的主办单位却往往移师其他城市举办类似展会。如2008年在苏州举办客车展,2010年则改为天津。
除了举办次数频繁外,展会的评奖活动奖项之多也备受批评,几乎每一款参展客车都会有奖可拿。
2010年,国内三大客车展会依然火热进行。
2010年天津客车展的客车招展由天津公交集团公司负责。而天津市公交车保有量位居全国第二。对国内客车企业,天津客车展需要认真对待。
2010年,上海客车展恰逢世博良机,据悉,宇通客车再度回归。
而有交通运输部背景的“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自然也备受客车厂商关注。
未来如何发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