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功能,促进学科建设快速发展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是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推动医学教学过程现代化都起着重要作用。2000年以来,我校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学科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精品课程及网络课程建设、师生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功能,全面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功能,推进学科的教育现代化建设
  
  1.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为在全校传播和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中心在工作上不断完善。首先,教育技术中心内部加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与知识积淀,在每月举办一次技术专题讲座的基础上,每季度新增两次专题研讨会,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种教育技术学术交流会,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其次,不定期组织学院的教育技术学术交流和骨干培训;每年组织一次新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教育技术新技术学习培训;每年开展一次教育技术教学观摩活动,并把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效果作为学院岗位考核评选、晋职升级的必要条件。
  2.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功能、推进学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一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教育技术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与需求,促进我校教学媒体不断更新,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的发展如表1所示:
  
  3.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指教学内容要紧跟国际前沿,不断地丰富完善,与时俱进,体现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为保障与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我们积极加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建立特色的学科学习网站,并联系教学需求自主研发电子教材。2007年,教育技术中心分别与校护理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联合中标中华医学会视听教材两项;2008年,教育技术中心与校临床技能中心联合中标卫生部视听教材一项,目前这三项电视教材均已出版发行并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结合我校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的教学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对优化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结合教学需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与多媒体教材建设,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我校的多媒体教学。比如,依托校园网建立视频点播系统,将多媒体教材和素材按照学科进行分类,方便广大师生随时调用和查询;对新进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材开发常用工具软件应用的培训等等。
  (2)现代教育技术在电视直播教学中的应用。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实时地共享优秀教员的授课内容,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电视直播教学,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教室课堂教学空间局限性这一弊端,在新生入学教育和实验、病例、手术、技能操作等过程的演示教学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在以校园网为平台的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以校园网为依托,建设了天空教室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积极对全院师生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应用的培训,协助专业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建设,满足教师教学需要,适应学生自主、交互、协同式的学习,为创新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模式。
  
  以自主创新推动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构建优质的信息化资源环境
  
  1.加强校园网建设
  (1)出口建设。2006年5月,我校校园网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学校启用了cmc.edu.cn域名,保障了学校网上招生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校园网用户提供了一条访问国内高校的快捷通道;2007年9月,校园网开通了IPV6网络,申请了IPV6地址(280个)和域名(cmc6.edu.cn),校园网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连接IPV6网络、使用IPV6网络资源,同时还建立了IPV6网站,提供了多种网络服务和应用,成为国内第一所全面开通IPV6网络的高校;校园网出口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现在的五个——公网(铁通)、教育科研网、CERNET2(IPV6网)、第三军医大学(VPN,数据库访问)、VPN通道(允许校外访问校内)。
  (2)无线网络建设。2007年10月,校园网开通了无线网络,建立了认证系统并投入实际应用,目前有用户近300人。
  (3)应用系统建设。校园网新增协同办公、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天空教室、精品课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6个应用系统。
  (4)网站建设。校园网各类网站由20余个增加到94个。
  (5)网络安全建设。2006年9月,布署了网络防病毒软件系统和网络运行管理平台,安装配置了防火墙和操作系统补丁自动更新系统。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容灾备份机制;建立校园网网络安全紧急响应组;建立网络运行、监控、日志审核管理办法。
  (6)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总量由3TB增加到7TB。
  (7)新建校园论坛和校园博客。
  2.加强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库建设
  信息资源库具有存储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分类存储、方便检索的特点。为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充分建设、利用、使用数据资源,进一步整合校园网网络资源,规范网络资源的存储,方便用户上传、下载与查询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的魅力,我们依托INTER网、中国教学科研网和校园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资源共享”的思路,以课程为单位,以本科生为主体,搭建完成了信息资源库平台,促使与课程教学配套的医学及社科课程教学资源库更加丰富和完善,并为课程考核、多媒体教材制作、备课施教、学生自学、远程教学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3.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
  2000年5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出了“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目的是建设一批既可供学生远程学习,又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的网络课程;2003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意在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根据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作,我校加强了学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大力开展我校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形成了一批反映我校现代化教学水平的特色课程,并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自主、开放的交流平台,效果明显。一方面,展示了办学特色,构建了多个学科的门户网站,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课堂教学教师学生比例超负荷的矛盾,形成了无限延伸的教学与交流空间,提升了教学效果、优化了教学资源。
  
  以现代教育技术为驱动,深化教育改革,开创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新模式
  
  1.做好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工作,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教育技术培训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一方面,为建设一支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高校教师队伍,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我们每年针对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资源的使用、网上资源的传输和共享等内容举办教育技术培训班,从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为作好教学资源建设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另一方面,加强学生骨干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每年九月,新生教务代表必须通过教育技术中心的业务培训才能负责本教室的教务工作。主要培训内容有: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网上教学资源的调用、电教设备的维护与报修流程等,提高了学生应用教育技术设备的水平与能力。
  2.教学模式的优化
  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使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得到了科学有机地配合,发挥总体功能。教育技术中心为专业教师建设网络课程提供平台、培训与技术保障,借助网络共享的优势辅助日常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与限制,突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个别化教学、互动式教学。从传统的课堂考核及注重到课率、及格率变为课程考核注重的访问量(参与度)、创新性,实现了对课程的宏观管理与全方位的考核,促进了我校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满足了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3.学习方式的创新
  教师依托校园网及辅助教学平台建立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在网站上发布教学信息,布置学习任务,配合资源、讨论、考试等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与反馈,为个体与小组团队的学习、交流、师生互动提供平台与环境,针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提供了资源、目标、帮助与支持,从而利用网络构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达到了提高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只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注重应用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科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才能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其他文献
介绍了民航华东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引进的Gematronik公司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主要产品及功能,并着重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单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方法--UW(均匀风)技术.
随着市场发展的逐渐深入,消费者对显示器屏幕的需求也格外多元,从CRT到LCD再到消费者对屏幕亮化的深入需求。记者日前从市场找到一款较为出众的产品NEC19WMGX,其独具的OPTICLEAR
由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于2006年5月21日至22日在浙江金华召开,教育部师范司和浙江省教育厅部分领
通过深入调查,从空间的开放性、可识别性等7个方面对北京建外SOHO的公共空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今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积累经
【正】 鼻泪管道行植管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术式。我们采用了一种新型球头硅胶管作义管(以下简称义管),由于头部大(球管比例约3:2)植于泪囊内嵌于鼻泪管内口上不致
【正】 以往在施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时,我们一直采用经断裂泪小管的逆行或顺行置管法,实践中发现较多弊端。自1995年10月起我们采用环形置管法治疗此症,获得较满意效果,现以
介绍了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用途的改变,对房屋结构安全性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对该框架进行局部加固的过程,以确保结构的安全使用,积累了框架结构加固经验。
从分析洞庭湖区洪涝危险性形成机制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了洞庭湖区洪涝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湖区洪涝危险性总体程度较高;危险性程度无明显的地区差异;
【正】 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这些反应经过药物治疗,多数在术后1~2周内逐渐消退和消失。但也有炎症消退后突然又复发,甚至导致严重葡
对风灾频繁的城市而言,有计划地确立合理的减灾对策是城市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在简要分析城市风灾减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汕头市抗击“尤特”台风的实例,提出了跨入新世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