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忠群的“国学精粹管理”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浙东这块创业热土上,浙商以能吃苦、有韧劲的精神,把一家家作坊式的小企业做大,再把这种力量聚集在一起,创造了中国家电产品的大生产基地。任何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都离不开一批品牌的诞生和壮大,在浙东家电产业群落中,宁波方太厨具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典型。
  总裁茅忠群潜心研习多年之后,把“国学精粹”引入到方太的企业管理中,他在一个销售额近20亿元的企业中,要尝试和开创“国学精粹”管理实践,够大胆的。
  
  茅忠群与“国学精粹”
  
  两年前,学工科的茅忠群突然爱上了“国学”,且不辞辛劳,每个月都要北上几天,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听国学课。这个自诩“文科不好”的企业总裁,还真成了一个谦恭的学生,课堂上认真听、细心记,每次听完课回到企业,都要把企业高层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讲述学习的收获,有机会还会对企业员工宣讲。在他的主导下,方太的“国学管理”实践开始从上至下推行,已渗透到了企业的每个细节。
  在慈溪市,方太是一家有实力的大企业;在行业里,方太是一个决速成长起来的“小巨人”。但茅忠群笑言:“没有时间打高尔夫。”他闲暇时最大的乐趣,就是静下心来读书,读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四书五经,读这些并不是寻求心灵上的暂时宁静,而是用国学的思维来系统的思考中国式管理。
  他以“国学”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是以积极的态度“人世”,而不是以消极的态度“出世”;他的“国学管理”实践,是在寻找和重塑企业长青的生命密码,而不是为获取个人心灵上的皈依和慰藉。
  茅忠群在对“国学精粹”的集纳上,可以说是博采众长:儒家的“礼义仁智信”,成为他构筑方太全新管理理念的核心;佛家的“向善”,成为他营造企业生态环境的土壤;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成为他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前提。
  
  茅氏“国学管理”的深层次看点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汲取上,茅忠群不是不做鉴别地一切照搬,他的汲取方式是:“有益者皆可融之。”
  方太的“国学管理”管理实践,就目前情况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看点:
  一、寻找中国文化语境下的企业管理模式。茅忠群是这样形容他的“国学管理”探索的:“第一,中国企业不能只学西方的管理,虽然美国的管理很先进,适合于美国人或者是美国企业。如果原封不动应用到中国企业,肯定会打折扣。第二,我们如果只学美国的管理,就会永远跟在他的后面。第三,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像日本和欧洲国家的管理都是基于本国传统文化,不是简单的照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中国企业未来的管理,一定要基于我们文化背景的中国式管理方式。”
  二、培育和塑造企业的长青基因。方太创办十四年来,通过引进西方管理模式,给企业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但茅忠群觉得,企业里“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块儿还比较薄弱。”所以,他才有了把“国学精粹”引入企业管理的想法。
  茅忠群说:“前几年一直在听课,听了好多年,开始听也是没感觉。后来,与讲课的老师和同学们聊,发现很多人都持这样的观点,觉得‘国学’是很好,可用于修身养性,很难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上”,“一开始我也是这样的感觉,连‘国学’是什么还没搞懂,应用到管理就更谈不上了。学习时间长了,慢慢发现我们的‘国学’真是博大精深。有一句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下都可以治,何况一个小小的企业呢?”
  三、“国学精粹”管理的系统化思考。在学习中悟出了一些道理的茅忠群,于去年初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就是在方太的管理和运营中,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他说,不是“好像弄在一起,而是完美的结合。”
  茅忠群准备用三年时间,在进行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将“国学精粹”全面应用于方太的企业管理实践,并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指导方太未来的发展和运行。他说:“今年可能主要是在文字上做整理,边思考边写下来。现在逼着自己每半个月要写一篇短文,今年下来会写二十来篇。”
  
  方太的“家文化”
  
  在慈溪,能进入方太工作,会很受人羡慕。方太的员工,也以能进入方太工作为荣,无论是大学毕业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还是与茅忠群一起创业、现已担任公司高管的老员工,都觉得在方太工作是一种荣耀。
  员工对自己的企业产生一种“恋家”心态,也许这就是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氛围一旦形成,会在无形中渗透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当他在决定一些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到的不是个人,而是想,对这个集体意味着什么。
  方太是一个有着强烈“家文化”气息的企业,即使是在刚建成一年多的新园区里,也能感受到这种气息的存在。茅忠群在新产业园区的设计和建设时,除了合理安排园区的生产布局,也没有忘记在园区里设置和建设员工的活动休憩场所。在方太行政办公大楼后面,是一个能容纳600多人的员工大礼堂,里边的设施如同一家高档影院。在员工餐厅旁,建有方太的高管公寓,据陪同我们采访的市场部小芳介绍,里边的设施和服务是按四星级宾馆设计的。她说:“茅总这样做,就是要让高管们能安心在公司工作,他们的工作很累,需要得到很好的休息和照顾。”
  茅忠群在推行“国学精粹”管理企业的同时,还在行政办公楼里特意设立了一个“孔子堂”,用于聘请专家到企业讲学和企业高管培训。如今的方太,以“国学精粹”践行企业管理已不是表面文章,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真说实做,这在上规模的中国民营企业中,目前可能也是第一家。
其他文献
有无相生,无极生太极    记者:道家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无极门是道家的—个分支还是自成体系呢?  刘荣庭:过去,道教是根在哪里就叫做什么派,例如华山派、崂山派、武当派,这些既是老子传下来的东西。又是各自独立的门户。无极门产生于我家乡的一座山叫医巫闾山。宋元时期,道教老祖化名大龙真人,先后三度张三丰于辽西医巫闾山。第三次,才告以真实身份,并立下无极门二十字联谱,撰联于阁山大朝阳三
期刊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独特的诗性智慧成为不朽之作,传诵千古。作为鹳雀楼的实体,有几人能见,有几人能登,有几人能知,楼之享有大名和王之涣的这首诗是分不开的。  据《清一统志》,旧楼在山西蒲州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蒲州今山西永济),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沈括《梦溪笔谈》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世事沧桑,河道变迁,尽管当年的鹳雀楼已淹没于黄河中游,今目的鹳雀楼已
期刊
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  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关羽《风雨竹》  在山东有文圣“孔子”而在河东古代名人灿若繁星的天穹中,有一颗耀眼的星宿,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被后世封为“大帝”、尊称为“武圣”的关公。孔子与关公被后人并称为“山东山西两圣人”。  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生于公元一六0年,卒于公元二一九年,为今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常平村人。关公从幼年开始,便喜读《左氏春秋》等儒家经典,其人
期刊
荷上的露水、草间的鸣虫,是有着诡异的神奇作用的药引子;半夏、乌头,本有毒性,可一经独到的炮制,却即成疗病的秘药……中国人对药草的理解,像高山与清风;中国人与药草的关系,像鱼儿与水。历经数千年锤炼的中药,在西方人眼里是“玄虚”,而在中国文化中却是“玄妙”。老子云:“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厚朴”是一味中药。中医药书称其因“木质朴而皮厚”得名。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厚,是淳厚的厚;朴,是
期刊
养生,是当今国人普遍的追求;养德,即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也是社会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养生与养德古已有之,重温古贤在养生与养德方面的教诲与实践,在今天不无意义。  所谓养生,又称养身,乃保养身体、延年益寿之道。这方面古人积累经验多矣。《管子·形势解》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庄子·达生》云:“人之所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险也”;《战国策·齐策四》曰:“晚食以
期刊
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了“无为而治”这一核心主张;但它长期被人们看作消极避世,或者对失败者的抚慰。其实,“无为而治”的精髓是合理、健康、积极的,它在管理、引领、协调社会方面,至今闪烁着智慧之光。  不扰民。圣人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给老百姓营造宽松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民众各司其职,相安无事。“天下多忌讳,而民弭贫。”如果政令烦苛,人民就会疲惫、贫穷。上世纪极左路线时,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期刊
茶叶与鸦片战争  茶饮进入英王室    1662年英国皇室为新婚的国王查理二世和他的王妃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欧洲宫廷婚礼。在这场豪华的婚宴上,凯瑟琳公主婉拒了宾客奉上的各种名酒,举起一杯红色的汁液向全场致意。这个举动引起了法国皇后的好奇,出于妒忌,她一定要搞清楚这杯红色的液体到底是什么?  于是皇后派出了特工潜入英国皇宫,看到了凯瑟琳公主向查理国王介绍这种红色汁液是由一种来自中国的植物
期刊
成长在圣人故乡的鲁商,得天独厚地受到孔子思想精华的熏陶,形成独特的鲁商精神。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its place”。我说你指的是“礼”,但只是“礼”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
期刊
编辑推荐:  稻盛和夫是哲学家,但他首先是实业家、实践家,他的哲学都是来自于他的人生成长所感及经营企业过程中所思,他的人生哲学从根本上说是生动的实践哲学,本书结合他的成长经历讲述他的哲学,非常生动有趣。曹岫云老师作为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最信赖的中国学生,作为中国传播推广稻盛和夫哲学的第一人,对于稻盛和夫及其哲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亲自撷取的稻盛和夫的60个哲理故事,寓哲理于故事,以故事说哲理,追本溯源,
期刊
中国人的管理经验,很多来自治理黄河。在与水奋斗的过程中,总结出很多宝贵的道理。单独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治水,得把众人组织起来,而世界上最自然、最庞大、最优秀、最灵活、最有效的组织,便是天地。  法天地的组织,需仿效天地自然的运作。中国人想出太极拳式管理法,一切顺乎自然,并不应有什么压力。  令人不解的是,现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式管理之后,深觉压力强大而支撑不住,这时候为什么不会想一下,我们原本是一个相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