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仕兰CEO鲁乐夫:用中国牛奶制造荷兰标准的奶粉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隔7年,2008年的三聚氰胺阴霾至今仍在不少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国内奶业仍在重塑信任的道路上。
  今年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卖奶难现象,“倒奶”“杀牛”时有发生。
  中国乳业如何走向未来,成为业内最大的困惑。
  如今,中国乳业正在向西寻找突围之路。
  来自西欧的荷兰奶农成为中国奶业的朋友。早在去年3月,习近平出访荷兰,已关注到了荷兰乳业模式和荷兰皇家菲仕兰会员牧场及全产业链管理经验。中荷双方共建了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时就表示,双方可以在农牧业等领域广泛深入开展合作。
  荷兰产的牛奶与中国产的牛奶差别有多大;荷兰近代140年养育奶牛的历史以及从牧场到餐桌的理念到底有何秘诀;荷兰的奶业高管给中国开出何种锦囊妙计。
  带着这些疑问,10月27日,在北京,中国财富记者专访了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CEO鲁乐夫。
  鲁乐夫喝过中国本土出产的牛奶。他觉得中国牛奶喝起来并没有和荷兰产的牛奶有太大的不同。
  “我觉得牛奶的品质差不多。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牛奶品质能坚持一以贯之。做到所有的牧场生产的牛奶都达到统一的标准。”
  把我们140年的经验带到中国
  中国财富:您陪同荷兰国王去了顺义的农场,国王对中国牧场的评价怎样?
  鲁乐夫:荷兰国王和王后这次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中,特地抽空去看中国奶牛发展中心下属的荷兰奶业示范中心的牧场,亲眼见证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所取得的进展。他非常高兴,因为他看到中国、荷兰在乳业技术经验交流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
  荷兰好的经验怎样能够让中国乳业学以致用,我们在示范牧场上做了很多工作。当时奶牛信号学的创始人正在牧场培训中国“学生”,国王和王后观摩了培训,也与荷兰老师和中国学生沟通和交流。奶牛信号学是通过观察奶牛的外表和行为,去判断它是否健康,这对于奶牛养殖及乳业整个产业链都非常重要。这是荷兰好的养殖经验和做法在中国推广和应用的体现之一。
  国王和王后对于我们取得的进展也是非常认可、非常高兴。
  中国财富:菲仕兰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什么?
  鲁乐夫:谈到核心竞争力,荷兰乳业生产的组织方式是合作社,我们有19000多名会员奶农,这些奶农和公司有非常密切的连接,在提升质量这一方面,我们能够把消费者对于质量的期待传达给奶农,让他们在平时的生产过程当中,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我们有非常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在所有会员牧场推广执行。每一个会员奶农本身就是企业家,对质量有着非常强的自律要求,这就是荷兰乳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财富:为什么菲仕兰看重中国市场?为什么愿意加入中荷奶业发展中心?
  鲁乐夫:对于荷兰来说,我们有非常好的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环境,我们的天气、水资源、人口,与此同时,荷兰资源也非常有限,这决定了我们在生产中必须非常高效,所有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们的生产方式。我们希望2015年菲仕兰在中国达到10亿欧元的销售额,我们能够实现。到2020年我们希望这个数字能够翻番。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一起共同推动成立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我们要把从牧场到餐桌的理念带到中国来,从根本来说,这不只是要帮助我们在中国业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去重塑中国消费者对于本土产品的信心。消费者不光对海外生产的产品有信心,对于本土生产的产品具有同样的信心,这样整个市场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中国财富: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是非营利性机构,并不赚钱,还要花钱。
  鲁乐夫:是的。菲仕兰在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每年投入约100多万欧元,这几年公司投了大约300万欧元。当然,最重要的并不是投了多少钱在其中,重要的是结果。中心有这么多的项目,它们确实卓有成效。
  我所关注的是把我们140多年的乳业经验带到中国来,帮助中国同行提升乳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如果消费者对于本土生产的产品有了很好的信心,整个市场就会提升。
  我在中国的梦想就是,中国消费者也能够像荷兰人一样,每年能够人均消费350升的牛奶。如果能够实现,中国本身生产的牛奶是不够的,荷兰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方面作出我们的贡献。
  中国财富:您刚才一直在强调信心。过去两年,您觉得中国消费者对于乳业的信心是否真的有提升?
  鲁乐夫: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吧,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目前中国消费者购买本土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比例占市场的约50%,另外一半都是进口的。在2008年以前,大约70%-80%的中国消费者都会选择购买本土生产的奶粉。这实际上是很明显的倒退。


  但我感觉,目前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的购买信心正在渐渐稳固。我相信在中荷奶业发展中心这样的机构推动下,整个产业链安全水平得到提升,就能重新让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恢复信心,如此一来,整个市场也会重新活起来。这样受益的就是中荷两国的企业。
  中国奶业养殖观念正在改变
  中国财富:你有没有喝过中国产的牛奶?觉得口味如何?
  鲁乐夫:我觉得中国牛奶喝起来并没有和荷兰产的牛奶有太大的不同。我觉得牛奶的品质是差不多的。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品质能坚持一以贯之。做到所有的牧场生产的牛奶都达到统一的标准。
  另外,我觉得目前中荷两国对牛奶品质的评价标准还不相同。就中国的标准来说,我喝到的牛奶是达标的。
  但就目前两年来看,我感受到中国奶制品的质量确确实实是在提升的。我们希望这种良好的态势能够持续并普遍推广,但你也知道很多东西没有办法一蹴而就。
  中国财富:你有没有到过中国的牧场参观?   鲁乐夫:目前中国还是存在大量的小牧场,不同牧场产出的牛奶品质相差很大。在推动牧场规模化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找出一个最适合中国当下情况的牧场规模。我们不能直接照搬荷兰模式,中国也需要自己摸索,找到适应目前现有资源条件的标准化牧场规模。
  只有从源头,也就是牧场做到了统一标准,原奶品质才能标准化,那么生产出来的各种乳制品,比如婴幼儿配方奶粉、液态奶等,才能同样保证统一、稳定的质量。只有完成了第一步对质量的把控,才能往下一步去努力。
  我每次在中国牧场待的时间都不长,但是我感受到中国的奶农都非常友好、也乐于学习来自荷兰的新知识新技术。所以我对中国乳业未来的前景持积极态度,我很有信心在未来这一统一的行业质量标准可以建立起来。中国已经在路上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往前走,不断提升质量。我相信有朝一日,乳业产业链能够实现对消费者的透明公开,真正做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面品质保障。
  中国财富: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立两年来做了不少工作,有什么效果?
  鲁乐夫:我去过很多次中国牧场。我发现通过我们的一系列交流和技术培训,他们对于怎样饲养奶牛、改善养殖技术的观念都在发生着改变。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菲仕兰所做的这些并不是要把荷兰的养殖方式强加到中国来,而是一种经验交流和分享,为中国奶农提供“他山之石”。在荷兰我们花了140多年的时间来建立这套经验和标准,我觉得中国应该不需要同样长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同等水平了。通过直接学习借鉴荷兰的经验,而非再重新探路,中国的奶农可以加快脚步赶上荷兰的标准。
  在中国,要在公司层面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同时政府或者第三方机构从更上层建立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比如建立第三方机构给牧场提供检测服务。
  目前加入到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的还有5家中国企业。我相信如果有一天这些中国企业能与荷兰企业达到统一的标准了,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技术交流,也方便我们将荷兰的一整套产业模式引入到中国来。
  中国财富:在重塑消费者信心上,你认为有实质性进展的一个工作是什么?
  鲁乐夫:我们与辉山成立的合资公司就是要在中国利用中国本土的奶源去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这对于辉山和菲仕兰而言都将会是很重要的一步。目前我们是想把荷兰的奶粉标准复制到中国来,用辉山生产的牛奶来制造荷兰标准的奶粉。这种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复制也在中国得以实现,这样也有助于消费者重塑对乳制品的信心。
  中国财富:目前合作进展如何?
  鲁乐夫:我们这家合资企业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去实现本土化生产婴儿配方奶粉,要生产婴儿配方奶粉需要在中国做很多测试和验证工作。工厂已经建好了,但是不可能马上投入生产,因为我们要做很多验证和检查。我们跟辉山非常密切地合作,去检验他们牛奶的品质。辉山现在生产的牛奶已经达到欧盟标准,但如果想生产婴儿配方奶粉还需要一到一年半的准备时间,才能在奶源基础上生产产品,这是我们现在最首要的任务。下一步我们会再考虑把其他产品引入进来,去扩大菲仕兰与辉山的合作。
  公司、政府和大学组成“金三角”
  中国财富:在过去140多年历史里,你们在荷兰有没有遇到过食品安全的危机?能否介绍你们保障品质的管理经验?
  鲁乐夫:没有人是不犯错误的,我们公司在我来看是非常完美的公司,但我们也会面临问题和挑战。关键在于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怎样去处理它,有什么样的体系去发现问题,去发现背后的根本原因。
  对菲仕兰来说,我们发现问题一般都是在非常早的时期,因为我们有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的管理,会在牧场上就做质量管控,在源头就会很好地去管控品质,这也就是荷兰和中国的不同。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早发现早解决,就会避免在市场流通这个环节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一个很好的控制体系,能够更好地避免问题的发生。
  中国财富: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鲁乐夫:我们所有会员奶农必须遵守质量体系,这个体系涵盖了方方面面,包括动物福利、饲料、持续性和抗生素的使用,还有牛奶成分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我们会做持续的检验,还会聘请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司,它会根据我们设定的这些参数去做检验。我们也有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查,确保体系能够很好地执行。


  在荷兰有一个很好的合作机制,就是由公司、政府和大学组成“金三角”,三方有持续的合作,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我们希望和中国政府有很好的合作,去帮助中国乳业发展,让他们能够学习荷兰的经验,应对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挑战。我们不光提供经验和做法,我们也希望大家一起去为这个目标努力。
  我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安全是不容有失的,我们要让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的信任,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中国财富: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未来的计划?
  鲁乐夫: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希望能够吸纳更多的中国乳企进来,共同来建立一个大的合作平台。在未来,我们还将在中国的其他地区成立更多的培训中心,例如河南、黑龙江、内蒙古。同时我们还将继续中荷两方的人员交流,不断对中荷乳业情况对比的白皮书进行更新。此外,我们还会开展一些科研项目,使其适应国家乳业发展的需要。一系列的项目都将在未来几年逐一启动。
其他文献
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全民创新时代、公民公益时代,中国需要大量的公益外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公益内资”。外资要欢迎,内资更要大量激发。好就好在,当今的社会,出现的一些新的技术手法和社会创新,正在或者即将彻底颠覆公益的传统路线。  不参与众筹的基金会或将消亡  基金会的使命,本来就是众筹的。大型门户网站加基金会加公益行动派的方式,让今天说的众筹,与传统意义上的“众筹”,有了鲜明的分野。  过去的
期刊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本#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一个故事,主人公叫房涛。  商务套装,齐耳短发,公众面前的房涛总是一副精致干练的“女强人”形象。接受采访于她而言是家常便饭,她语速飞快,不忌讳敏感问题,即便是一些未竟事业,聊起来也落落大方,仿佛天下之大,无她不可谈之事。  她从中国公益事业的低谷一路走来,经历着国内慈善市场的
期刊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本#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二个故事,主人公叫莫凡。  莫凡,一名自由职业者、美术设计师。他自称“现代麦客”,他说,自己总在麦熟季节,外出走乡跋涉,像替人收割麦子的农民一样,到各个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乡村去劳作。所不同的是,他是教孩子们画画,以公益的名义。  很久以前,莫凡就喜欢画画。他说,“小时候的梦想
期刊
传播之于公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国逐渐进入全民公益时代的大背景下,塑造品牌成为公益机构建立组织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撬动社会资源的重要战略手段。  在南方,一群媒体人、公益人希望为公益传播增添一把柴火。  公益传播年会:五维的链接  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首度策划举办的“公益传播年会”将在广州中山大学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亮相,携手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
期刊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本#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三个故事,主人公叫周如南。  高校“男神”老师、公民社会研究者、广州NGO最活跃的年轻学者之一……加了很多定语,只为说明一个问题,他红。被夸的时候,周如南会略带羞涩地连说“没有没有”,然后是一阵爽朗的笑声,让人很容易对他心生好感。  周如南,人送外号周公子。80后,水瓶座,老
期刊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个#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六个故事,主人公叫雷闯。  2009年,雷闯从浙江大学毕业,那年他22岁,随后被保送上海交通大学,专攻化学工程专业。  身处江南富庶之地,身披两大名校光环,他是无数人艳羡的青年才俊,尽管有那么一点点“缺憾”——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无碍他的光辉前程。早在2009年,随着乙肝“
期刊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本#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四个故事,主人公叫徐永光。  人前的徐永光,总是笑容可掬,平易近人,但是,这位“好好先生”抨击时事毫不含糊,往往辣味儿十足。他从中国公益事业的荒芜期一路走来,披荆斩棘而后深耕细作,是中国公益界“教父级”的人物。  说起徐永光,故事得从“希望工程”讲起。  大名鼎鼎的“希望工程
期刊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个#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五个故事,主人公叫万涛。  万涛,70后,他以“老鹰”自喻,微信名“老鹰”,头像也是印有“FLY”字样的卡通老鹰形象。2000年前后,万涛参与组织中美黑客大战并创立中国鹰派联盟网,在互联网界小有名气,媒体甚至称之为“中国黑客教父”。如今,万涛活跃于公益圈,成为一名社会创业者,
期刊
2015年,“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进入第六个年头。  以往,此奖项主要由南方都市报社一家主办,但从去年开始,这个盛典由南方都市报社、深圳卫视、新浪新浪微博三家合办。在实现全媒体战略联合的同时,主办方希望,这个关注公民行动的民间奖项能如同生命体一般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成长走向全国。在这个有风向标意义的大奖中,媒体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主办方代表、深圳卫视节目总监张峥看来,在现代公益中,媒体最重要的就是
期刊
逼出来的“勇敢”  四川宜宾市高县可久镇腹地,二夹河在这里蜿蜒流淌。几十年来,附近的乡亲和孩子们要过河,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河上的几十个“跳蹬子”。但是,这样过河并不安全,“跳蹬子”表面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河里,特别是在汛期,湍急的河水会淹没这些“跳蹬子”,附近星山村的娃娃们却每天要到河对岸的红旗小学上学。  几十年了,几代上学的孩子们日日从这“跳蹬子”上走过, 远远看去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水上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