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色地区本主信仰简述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g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村落概况
  
  挖色位于洱海东北岸,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东有三峰山、东北有凤尾箐与宾川县鸡足山镇毗邻;南面有旗鼓山、西南有玉案山与海东镇接壤;北面有大官山,东北有大坪山与双廊镇为邻;西临洱海与大理市境相连。东距云南省政府所在地昆明335公里,西南距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下关40公里。行政区划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挖色镇,镇政府驻地挖色村委会。下辖高兴、大城、官邑、康廊、海印、挖色6个村民委员会,14个自然村,共56个村民小组。2006年末全镇总户数5876户,总人口21340人,其中男性10399人,女性10941人。白族人口占98.4%,其他有汉、藏、彝、哈尼、纳西等民族,为婚嫁中入赘或嫁入。挖色是白族世居地区,100%的白族人口都操白语。全镇国土面积114.8平方公里,坝区面积17平方公里,是洱海东岸坝子最大、人口最集中的白族村落。
  
  二、历史沿革
  
  挖色古名“鲁川”,原属宾川,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划归大理县。附近的老辈白族称“鲁白赕”。古代书籍记载中有“楼薄”、“陇坪”、“鲁摆”、“鲁白”,实际为“鲁川”二字的音译或意译。“鲁川”的汉语直译意为“虎坪”,即老虎在的平坝。有的认为因挖色有鹿峨山(虎山)的缘故而命名,有的认为因古代这里经常出勇猛的战将而命名,有的则认为是与这里人民粗放、豪爽的性格有关。到了清代,开始出现“挖色”②名称,逐渐代替了海边邑的名称(挖色村),同时,随着清末、民国年间经济和政治中心向海边邑的转移,开始沿用“挖色”名称至今。
  挖色古为白濮地。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末三世纪初,秦朝的统治势力已经达到了现在的宾川、鹤庆地区。西汉时期属益州郡叶榆县地。东汉属永昌郡叶榆县地。蜀汉属云南郡。西晋属云南郡云平州。东晋属河阳郡。隋设越析州,属南宁州总管府。初唐时属姚州都督府。唐中叶六诏兴起,为越析诏地。唐中叶至宋代,属南诏、大理国辖地,宋大理国为天水郡河东赕。元代设孟州。明初属太和县,在大成设行化乡,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改属大理府宾川州。清沿明制。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宾川州为县,属宾川县第三区(西区),区公所设大城村文庙,1949年前夕迁至挖色村赵家祠(今镇政府驻地)。1949年后属宾川县,初设第五区,后因平川分成两个区后,改为第六区。1958年10月,祥云、弥渡、宾川三县合并设立祥云县,挖色随宾川并入祥云县,1961年撤大县,挖色划入大理县,设挖色公社、区、乡、镇至今。
  
  三、本主信仰情况
  
  同其他白族地区一样,挖色地区的宗教信仰内涵十分丰富,儒、释、道、本主、原始宗教信仰在这里并行不悖。境内现存大小寺庙和遗址几十座。农历正月和二月,是挖色坝子节日最多的日子,除一年一度的春节外,“本主节”和“释迦节”在挖色坝子的各个村、登中轮流进行,不仅迎送场面浩大,同时家家庆祝请客,你来我往,热闹非凡。节日先后延续达40多天,这种现象在白族地区首屈一指,值得研究。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凡大理州境内的白族聚居区都有本主庙,都要在本主的寿诞或出巡日与本主同乐,或迎送本主,欢度节日。挖色地区对“本主”的称呼有“武诏”“武增”“老谷”“老太”“金奶”等,不仅有男性本主,女性本主也不逊色。现存本主庙有10多座。下面将沙漠庙供奉的大义宁国皇帝杨干贞、药神孟优、明代对水利有功的杨守正、“九天开化应国安邦信时景帝”托塔天王,挖色村下本主庙侍奉的“白男仁政护疆景帝”以及官邑、小城两村合村本主李珠及其将领作简要介绍。
  1、沙漠庙诸神:沙漠庙是挖色乃至洱海东岸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应国安邦神庙记》③详细记载了沙漠庙的历史风貌。这里环境清幽,水源丰富,寺庙规模宏大。直至上世纪80年代,仍是学生和广大民众组织集体活动的最佳地方。现存庙宇只有三开间大殿和两旁各两开间偏殿。大殿中间主神为托塔天王坐像,主神前有托塔天王的出行雕像,明代对农田水利有功的“石马老祖”杨守正雕像及托塔天王的外甥青龙、黄龙雕像。两旁则为杨干贞、药神孟优的塑像。杨干贞塑像左上方有康廊董姓的祖先雕像。
  (1)杨干贞:大义宁国皇帝,伪谥“肃恭帝”,在位八年。胡蔚本《南诏野史》·南诏历代载:“杨干贞于后唐明宗己丑天成四年(公元929年)夺大天兴国赵善政之位,改国号曰大义宁国,建元兴圣,又改元大明。干贞,萂村人(今大理府宾川州所属地),母名弥录,有美色,蒙隆舜私焉。有孕,适渔人杨氏,生干贞,后又生诏。其父捕鱼,贞立船头,见水中有人龙,衣冠冕,左右有凤鸟,白光拥护。呼其父视之,父见是贞之影,大奇之。长仕郑氏,官至东川节度使,至是夺善政位而自立……。”④现存萂村立于民国三十一(1941年)的《南诏大义宁国杨干贞故里碑记》⑤详细记载了杨干贞让位后到保山金鸡村为僧及其后代繁衍状况。
  关于杨干贞的民间传说较多,其中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杨干贞父亲杨和丰,萂村人,为南诏将领,因南诏内乱而出逃在外,母亲怀上干贞也只能出逃在外,临近生产都没有落脚处。就来到挖色坝,到了沙漠庙附近孩子就要临盆,母亲只好躲在大刺蓬下生下干贞,所以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起赫”(白语刺生)。第二天沙漠庙的庙祝发现了母子俩,就把母子俩安排在沙漠庙后面的岩洞里。不久,干贞随母亲嫁到挖色村渔民杨氏。干贞不仅一表人才,还从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同时还是捕鱼能手。后来干贞当上了皇帝,人们就把母子俩住过的岩洞叫“天子洞”,天子洞所属的山脉也叫“大官洞”,连在一起的叫“小官洞”,“天子洞”现在还遗存。人们还在干贞出生的地方盖了一座天子庙,现已毁。
  杨干贞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弓务信”,即汉语“弓鱼星”,这与南诏时期“信苴”“信么”的说法是一样的。传说杨干贞当政时期,洱海里的弓鱼较多,但都纷纷逃往山林,逃避捕捉,渔民上书,干贞命弓鱼回洱海,规定弓鱼的活动地盘,西岸至烧香路,东岸至凤尾河石马桥,然而其中的一对弓鱼不听命令,被干贞射落在地,变成竹鼠,就地繁衍,永世不得回洱海。如今凤尾大箐的支箐竹箐中的竹鼠,就是由弓鱼变成的,据说是治疗肝痨病的最佳良药,村中如有人不幸得了肺病,就要想方设法到竹子箐弄一只竹鼠。关于竹鼠的传说,经过多次民间访问,普遍认为是鱼类在丰水季节顺河流上游,竹箐的水流相对深,到了枯水季节,鱼类只能停留在这里,环境的改变使鱼类产生了变异,水中没有吃的东西,只能吃竹叶,长此以往,就变成了竹鼠。直至上世纪40年代,挖色杨姓渔民后裔拥有挖色区域内“油鱼洞”和“弓鱼沟”的捕鱼权,不需上税,杨干贞的后裔拥有特殊的捕鱼权,说明传说有真实性的一面。
  现在杨干贞的塑像是黄袍衣冠,右手捏一条“弓鱼”,左手握“大印”,一副雄姿焕发的样子,塑像显然与传说故事浑然一体。
  杨干贞的寿诞八月初十,这一天挖色村杨姓渔民要到沙漠庙跟杨干贞一起“打拼伙”共度寿诞,生前杨干贞最爱吃“弓鱼拌”,这一天最重要的一道菜也就是“弓鱼拌”。迎送杨干贞的热闹活动则在萂村举行,正月十五是萂村本主节里最热闹的一天,整个萂村(萂头、萂中、萂尾)相继过节,迎送用车,村中的新婚男子争相“机委造”(拉大佛车),有渔、樵、耕、读表演,有扮演清道的小鬼,骑马的侍卫等,加上耍龙、霸王鞭、白族调对唱等活动,场面不仅浩大壮观,气氛也很热烈。
  (2)、托塔天王:《应国安邦神庙记》载:“夫太极判而阴阳分,天地位而万物育……后请广目天王镇九□□石鸡足山顶,拥护洞内诸佛境界。及后,南诏蒙氏阁罗凤王见其至圣最灵,就于……树建殿宇,请奠维中尊,左右辅翼二十一力士神衹,……锡福格祥,为斯方之土主也。蒙氏复请,而应国安邦……乃为十八堂之第一也……”。⑥
  关于托塔天王,在《应国安邦神庙记》中记载是“广目天王”,据大成村王富先生介绍,上世纪80年代的塑像也没有托塔,现在的塑像托塔,这与《托塔李天王》的传说有关。历史上李靖实有其人,为唐代的开国功臣,后来的《封神演义》、《西游记》中托塔李天王所塑造的原型就是来自唐代的开国功臣李靖,现在演变为托塔天王李靖,与《西游记》尤其是《封神演义》在民间的普及有关。
  结合其他的民间故事,托塔天王前的本主是沙漠大王,沙漠大王的让位故事,以及寺庙碑刻记载“广目天王”,药神孟优的对联“沙漠景帝传万古,全福罗将著千秋”等,反映了他们之间变化的复杂性。到了现在,由于天子庙和白马神庙的毁灭,杨干贞和石马老祖又加入沙漠庙,形成了分散本主的“大团聚”。
  ⑶、药神孟优
  相传为三国时孟获的弟弟,孟优周游各地寻医访药为民治病。来到挖色境内,看见这里的人们正为爆发的肿脖子病困扰,当孟优知道苍山上岩石间一种蛇吐过唾液的植物能治好这种怪病时,不顾生命危险寻到这种药材,治好了这种病。人们为了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就把他塑在沙漠庙。⑦另一个传说讲的是一天,孟优到凤尾箐水幡岭采药,远远看见一位樵夫用帽子舀蛇游过的水塘水喝,急忙要跟上樵夫抢救,可走了很长时间,樵夫却相安无事。孟优一气之下便把采到的药材撒在地上,认为“采药没有什么用处了”,从此水幡岭上药材丰富,俗传“一足踏三株,屁股落地就有十味药”。挖色境内的山中药材丰富,且贵重药材占多数,是云南中药材丰富的产区之一。⑧
  关于药神孟优,只有民间传说,无史料记载。但在白族村落的本主庙中,一般供奉有药神,只是名号不一。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渴望得到药神的保护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于是便有“痘二哥哥”等药神在本主庙的出现。
  (4)、石马老祖杨守正:传说杨守正为小城村人,明末任赤石崖巡检,洱海卫总兵签事昭武将军。他在赤石崖任巡检时,根除平川匪患,同时兴修水利,开垦农田,爱民护民,死后尊为平川本主。任职期间,杨守正还带兵回到挖色地区,带领人民一起修筑了凤尾箐长达几十公里的引水小沟,利用古孟州城南城墙废址修筑了一条从小城村至凤尾箐的道路,解决了牲畜经过农田坝易糟蹋庄稼的状况,又修筑了一座从沙漠庙至凤尾箐口的石马大桥,因此被尊为石马老祖,圣号“崇德大王”,原来的庙宇修在石马桥旁,现在移入沙漠庙。⑨
  明代挖色地区对兴修农田水利比较重视,关于杨守正本人事迹虽未见史料,但沿凤尾箐的主河流走,会不断发现有人工修理河堤的痕迹,有大青石板搭的桥,也有河堤垒石,从工程的投入度来看,政府参与的可能性较大。民间传说挖色坝各村因分水灌溉不公平而引发命案,引起明朝中央的重视,拨专款修理堤坝。现存大城文昌宫的嘉靖三十年和三十二年的《水利碑记》,详细记载挖色地区农田灌溉分配日期以及分配方法。这些都印证了明朝地方政府对挖色地区兴修农田水利的重视程度。
  正月初十至十八日是大城村的本主节,大成的小村、登较多,所以迎送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并且迎送场面较大,参加的人数也较多,迎送的是托塔天王、石马老祖、青、黄龙四尊。因本主神为帝王,要有全副銮驾,即有清道旗、红旗、龙旗、凤旗、日月星辰旗,木制芭蕉扇、本主圣号牌(“九天开化应国安邦信时景帝”“灵应三台沙漠景帝”)、高脚牌、龙头、乾坤圈、降魔杵、大刀、钺、斧、枪、剑、戟各一至二对。抬各种旗帜和器物的队伍就很壮观,加上耍龙、霸王鞭、对唱、莲池会念经等活动,非常热闹。迎本主时家家门口燃香柏柴火,整个村庄香烟缭绕,成了人间仙境。
  2、李珠及其将领:李珠及其将领是官邑、小城两村的合村本主。名号分别为小城李姓祖先“至道安邦摧奸灵帝”李珠,官邑杨姓祖先“昌国佑民钟英景帝”、尹姓祖先“催灵胤兆绍化景帝”,康廊苏姓祖先“护世英男佑民景帝”。因尹姓将领殉难时尚未成家立业,所以没能塑金身,只存名号。⑩苏姓后代因较单薄,路途远,不宜接送,只在二月初十这天到小城本主庙中“打拼伙”祭祀。
  关于李珠事迹,明代感通寺住持无极禅师撰文的《仁德墓志》{11}(李珠之父李兴)、四川成都府金堂县承侍郎知县杨森撰文的《李公益墓志铭》{12}(李珠之侄儿辈)、陈渊撰文的《故土官舍人李公(敏)墓志铭》{13}中有详细记载。李珠官至“武略将军洱海卫中左所土官千户”,其父李兴“仕前元,初授海东等处民义军千户,再迁从仕郎缥甸军民长官,三升丽江签宣尉事。”李氏家族从唐代到明代比较发达,李兴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故资善大夫云南省右丞高祥”和“故广威将军大理卫都指挥周能”,{14}同时也跟鹤庆高氏土司间相互通婚。{15}说明了挖色地区李氏家族势力之强大。李珠的诸将领在《李珠告御状》民间故事中有详细叙述。结合碑文记载和民间传说,这些事迹有历史的真实性。
  二月初十至十五是官邑、小城合村本主节。初十官邑村到小城本主庙迎本主到官邑村行宫小住,村中的新婚男子、莲池会、洞经会人员都要参加。“摧奸灵帝”和“钟英景帝”要坐车,所以也要“机委造”(拉大佛车),拉车的队伍庞大,一切礼遇按生前的习惯进行,有师爷陪着,生前喜欢看书,所以要挑上一担书,其他人则用轿。官邑杨姓“昌国佑民钟英景帝”的后裔较发达,所以每年的这一天,整个家族都要出钱出粮出力,备好猪头三牲,蒸好几甑糕,燃香柏,为祖先献上最丰富的饭菜,本主经过杨氏家族巷口时,所有杨姓族人都要跪拜,恭请本主下车下轿享用精心备制的佳肴。迎本主的队伍到了这里就要停下小憩,主人为每位客人献上一片糕和姜糖水,休息片刻后方可继续前行。
  3、“白男仁政护疆大德佑民威光景帝”等:供奉在挖色村下本主庙,是挖色村营中(玉龙寺)、营尾、花椒箐以及海印村南、中、北三登共六登渔民的本主。正月初八、初九日挖色村营中、营尾渔民相继过节,初十迎至海印休息一天,初十一至十三海印南、中、北三登相继过节。渔民迎送本主也跟其他村落一样,新婚男子争相抬本主,抢不到的也要摸一下轿子,家中添了小孩或有其他喜事,则在家门口摆香案,准备丰富的斋菜、三牲,等待本主来品尝,当本主经过香案前时,要停下来或多停留一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渔民迎本主不耍龙,而是耍狮子,同时进行跳神表演。八月十五要请戏团来唱戏,现在都改为在春节期间举行。
  关于挖色渔民的本主,说法不一。本主庙中立于2001年的《本主历史文化碑》认为本主与唐天宝战争有关,因唐军在挖色地区设营造船,准备用船攻方式攻打南诏,结果被大军将王乐宽捣毁,事后吸取教训,分封造船营的将士,其根据是《南诏德化碑》和民间抄本《万化更元》,赐封造船营的五位将军是:李敬成,封号湖南威光大德智慧卫国景帝,寿诞正月初十;先锋李珍,封号政国将军,李进成长子,寿诞七月二十三日;二先锋李荣,封号护国将军,寿诞七月十五日,李进成二子;三先锋李华,封号辅国将军,李进成三子,寿诞正月十四日;五焦新爷,李珍先锋抱子,封号白男仁政护疆大德佑民威光景帝,寿诞八月十五日。照如此说,主要接送的人为“五焦新爷”。这与民间故事《壁虎本主李敬成》出入较大,壁虎本主内容与农事有关,但这里的渔民一般以渔业为主,所以供奉的本主要与渔业,至少是与造船业有关,《本主文化历史碑》的讲述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挖色地区渔民本主信仰的起源、时间、人物都尚待进一步探讨。
  
  注 释:
  ①该文为《让大理本主文化走向世界——河赕古道·武庙会本主文化征集活动》的征文稿,只涉及挖色地区指定的几位本主。
  ②关于挖色名称的来由,有的认为是因在海印村南挖出颜色矿而命名,有的则认为与所处位置的命名有关,一般称挖色往东的宾川地界为“肯史”(内川),称挖色为“汪史”(外川),“挖色”是“汪史”的音译。
  ③《南诏大理历史文化丛书·南诏野史(上)》,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编,1998年10月。
  ④见《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
  ⑤见《大理丛书·金石篇》卷10第37页。
  ⑥据官邑村尹茂老人讲述。
  ⑦见王富著《鲁川志稿》203页。
  ⑧见王富著《鲁川志稿》203页。
  ⑨见王富著《鲁川志稿》204—205页。
  ⑩据官邑村尹茂老人讲述
  {11}见《大理丛书·金石篇》卷10第28页。
  {12}见《大理丛书·金石篇》卷10第41页。
  {13}见《大理丛书·金石篇》卷10第28页。
  {14}见《大理丛书·金石篇》卷10第28页。
  {15}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之《淑人李母高氏墓志铭》)。
其他文献
读书人最早读的往往是图,再次就是听大人讲故事了。曲折的故事,美丽的童话,都曾让我兴奋和感动。读了《丑小鸭》,我的心里隐隐作痛;读了《海的女儿》,我发誓要做一个好孩子———因
迎接信息革命时代的到来王秉瑞(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一)信息技术是现代文明的技术基础,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是高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它以微电子技术
本文从摩擦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车轴轮座表面产生微振磨蚀的过程和机理。结合我国高速动力车车轴具体情况,提出了采用喷钼工艺是消除该车轴轮庄表面微振磨蚀的最佳措施,并简要分
目的:在日本“后期肾疾病”治疗的最大特点是依赖肾透析(亦称HD),而肾移植(亦称RT)尤其是死体肾移植则比欧美少得多。据Wing et al先生1978年推算,在10万名肾透析患者中,EC(
图书馆的流通工作是对外服务的窗口,图书馆的藏书是通过流通工作到达读者手中的.流通工作是量大而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劣.因此,为读
老君山地处滇东南边陲的马,关、麻栗坡两县交界处,山上熊、豹、野猪出没无定,使许多喜爱登山的人久久不敢贸然闯入。上老君山的路有两条,一条经麻栗坡县的南温河乡,另一条经
介绍ABB公司X2000和菲亚特Pendolino摆式列车采用的主动倾摆系统,以及SIG公司和Talgo公司开发的被动倾摆系统。阐述了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和试验与运用情况。比较了性能,并对安全极限、经济效益以及舒适度
编者的话:管桦爷爷是《东方少年》杂志的第一任主编,他最喜欢儿童,关心儿童,他给我们少年儿童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你一定知道并且会唱《我们的田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
面部特征 人的面容各异,哪怕是一对孪生子用人类学方法测量也可发现差异。如用人类学方法测量面部各个解剖部位间的点、线,并用红外线对面部热相进行扫描,可以做人像个人识
资源共享是图书情报业从馆际协作到信息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信息网络的建立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实现资源共享的压力很大,但它必将成为现代图书情报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