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微生物学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来源 :科技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et0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生物学基础是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文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以雨课堂为平台,借助教学视频,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微生物学基础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为其他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码摄像技术在物理实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数码摄像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从初中物理实验、高中物理实验和大学物理实验三个角度出发,对数码摄像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归纳,并对数码摄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文章阐述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科普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论述了科普教育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与途径,表明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对青少年自身发展有重大意义,是青少年获得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校理工类专业必修课,具有逻辑性强、应用广泛、枯燥、难懂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探讨如何改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探讨基于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混合式教学创新研究.从研究背景、教学设计、实例应用分析、价值意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思路.
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文章提出多元融合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将MATLAB、Multisim以及虚拟仪器等技术有机融合,在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专业,它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与行业结合紧密等特点.文章在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以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例,基于OBE理念,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交叉融合、分层递进、协同共享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了师资、平台、教学模式、保障与协同机制等要素的建设问题.为培养高质量的智能制造专业化人才培养形成有效支撑,也可为同类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是高职院校适应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的必要性入手,阐述二者融合的价值意义.结合目前的耦合现状,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主要的融合途径:“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课外融合机制构建及双创师资培养,并指出融合过程中的几大典型问题: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校园双创文化不足及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的缺乏,为后续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自2016年开始,各高职院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文章在分析了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两张皮”现象,随机开展思政教育的现状和MI理论的基础上,搭建了“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四个教学情境,以“家——春节主题海报设计”为例,将知识点、技能点进行了序化,设计了其多元教学目标和“赏、析、演、临、创、展、评”的教学模式,并在学生中开展了实施和对比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链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应顺应产业发展变化,加强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以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分析“三教”改革研究的意义,指出教师、教材、教法建设中存在教师创新素养与实践能力不足、教材陈旧过时及质量把控不足、教法缺乏创新性及信息技术运用不足这三大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三大对策建议:一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二是改革与创新教材;三是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自2014年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西餐工艺专业(目前更名为西式烹饪工艺专业)以来,西式烹饪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课程的建设,欧美名菜制作课程是我院西式烹饪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文章以欧美名菜制作为例,从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教学配套、教学实施等三个方面对本门课程的建设提出一些分析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