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酱爆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1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代,爆菜之法已成为中国烹调技法中的佼佼者,尤以鲁菜为代表的北方菜肴最具特色。清代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所述“将肚洗净,取极薄处,去上下皮,单用中心,切骰子块,滚油炮炒,加料起锅,以脆最佳。”这里所说的“炮炒”,即为爆炒之意。
  一般认为爆法可追溯到两宋年间,由“爆肉”和“暴齑”演化而来。明刘若愚所撰《明宫史·饮食好尚》中提到的“爆炒羊肚”这个菜,经有关考证被认为是爆菜之法。除此之外,高濂在其《非馔服食笺》的“脯类”,有一菜肴,名曰:“炒腰子”就是明代的爆炒菜。随着烹调技法的不断丰富,爆法逐渐分为有芡和无芡两种。有芡的以油爆为主,而无芡的则有酱爆、葱爆、芫爆、汤爆(即水爆)等等。在诸多爆法之中,尤以酱爆最具特色,下面就着重谈谈酱爆。
  酱爆之法,在《中国烹饪辞典》里解释为,用炒熟的甜面酱或黄酱爆炒已预熟的主料。酱爆中的酱须炒透,炒出香味来,并炒去部分水分,使之酱香浓郁,稀稠适当,能与主料融为一体。
  明清时期,大批山东籍人士入朝为官,随之一同前来的还有他们所带的厨师。这些人当中,不乏为本地的名师高厨,日后随世事变迁,有的就在京城安身,以餐馆为业。酱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被传入京城,逐渐成为京菜的“四大爆”之一。初时的酱爆菜肴,所用的都是山东自造大酱,由于运输不便,加之在经营中又发现这种酱并不合京城人的口味,于是就将产自京城本地的甜面酱和黄酱代替了山东大酱,用在菜肴中,不但味道更加可口,也使酱爆菜肴很快融入到京城饮食文化当中。
  回顾历史,可知酱爆这一系列爆菜之法的形成年代较晚,又属烹调技法中难度较高的一种。烹制一道酱爆菜肴,在“飞”酱时一定要注意火候,过老则味苦色黑,过嫩则有生酱味不香,故其制做有一定难度。现在,不少地方将其定为考核菜肴,以考核厨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例如酱爆鸡丁,笔者认为在选料上,应选用细嫩、新鲜的鸡脯肉,片去表皮,两侧剞上十字花刀剁切15 cm见方的丁,用绍酒、酱油、蛋清、精盐、水淀粉上浆后,利用热锅温油之法(油温约四五成热,滑散、滑透,成球状(便于酱汁包裹)。炒酱锅内加入适量底油,酱可选用一半甜面酱和一半黄酱(六必居),并加绍酒、姜汁、白糖,火候要适当,直至炒出香味时倒入滑好的鸡丁,颠翻放些味精,淋入香油,使酱汁均匀的包裹在鸡丁上出锅。其成品要求色泽深红,口味咸、甜、香,口感滑嫩爽脆,有浓郁酱香味,形体清爽利落,食后盘内见汁不见芡。
  以上仅就京、鲁菜系中的酱爆之法略说一二。从中可知爆是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炒是爆法之源,爆是炒法之流。在众多风味流派当中,无论哪一种口味,任何一种技法,其实都是在原有的制做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而来。只有经过实践中的摸索,才可使我国的饮食文化日臻完美。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手段。初中数学存在知识复杂而抽象的特点,而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情境想对应起来,加深学生对
比索洛尔(Bisoprolol)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常用来治疗高血压,近几年的临床试验表明,其对心力衰竭也有较好的疗效。笔者从2002年1月~2006年1月对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抗心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这门课到底该如何开展、如何运作,其中确实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猪血,美称血豆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猪血入肴,美味可口,可人们一般的做法是直接炒(猪血)、煮(水煮猪血)等,法比较单调。笔者前不久创制了几款猪血美馔,颇受食客欢迎。现特介绍给广大
我国一向提倡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也有人主张少吃多餐。这里讲的“放牧式”饮食法则又是一种,可供一阅。
<正> 马蹄糕是广式点心中富有代表性的品种,也是全国首批认定的“中华名小吃”之一。马蹄糕以其工艺独特、形态美观、富有弹性、清香滋润、口感清甜、爽脆的特点,具有养颜滋
<正> 菜肴粉烧是经笔者细心研制的一种新的烹调技法。它介于粉蒸与红烧之间,是粉蒸和红烧的结合。用这种方法烹制出的菜肴不仅具有粉蒸的香味,还有红烧的韵味。粉烧可分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