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指出了方向,同时使课改更具可操作性,但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 课堂仅靠课本行吗
  长期以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的课本,一直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然而,当前的课程改革使得现在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相对滞后。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有许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以至于在学生的头脑中数学与实际生活经验构成了两个互不相干的认知空间。有这么一位实验老师说:“教材仅仅是众多媒体的一种,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在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课程文本进行再加工、再建构。在这种加工和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某种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必然。”如此说来,光靠数学课本显然是不够的。
  二、 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讨论要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如果过多,往往他们连问题都记不住,还合作探究什么?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第一,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且有一定难度时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第三,当学生的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争论时,不妨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探究,准备与对方争辩。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功效。
  三、 训练时多一些问题解决
  巩固训练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即《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等课改理念。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还指出: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正是在训练学生发现创造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都有收获,即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 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小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总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然而,中国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就算目标达到了。而西方之教育目标则相反,它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了。这说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中,教师承担的是“传道授业”的重任,扮演着“解惑”的角色。如果学生课前没有思考的空间,课后没有问题的延伸,那么,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扼杀学生与生俱来的学习天赋和创造能力。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和完善。如:把所学的图形知识、统计知识等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连云港市灌南县长茂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爱是人类的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今天的孩子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事业继往开来的希望之所在。他们在"爱"的情感体验和培养方面程
<正>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出版图书最早的国家,对“藏书建设”也有很深的研究,早在宋代,我国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图书分类的理论家郑樵曾
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关键在课堂。"观念决定行动",法学教育要最大可能地使不同走向的学生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使不
<正> 我们馆抓计算机管理,起步比较早。1984年配备了专门技术人员,先后开发过采编、期刊、流通等管理系统软件,在技术上进行练兵。1988年1月正式自行开发外文图书流通微机管
陕鼓自动化的前身为陕鼓成套处,自1990年始,先后为冶金、石油、化工、空分、制药、污水处理、煤化工、大型风洞等诸多行业数千个重点项目提供了完善的电气和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
武威市凉州区作为百万人口的大区,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过程中,上下一心、不畏艰险,推出系列改革举措,扎实推进教育发展,掀起了切实提高教育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与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基于GIS的出租车调度系统和打车软件被提出来,该系统可合理规划出租车运力的投放,使得乘客享受高品质的服务。而在现有的出租
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是使学生成绩快速进步,养成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我担任过小学
<正> 一、期刊是一种最重要的情报源。期刊的最大优点是:内容新,信息含量大,报道速度快,因而它倍受读者青昧。据情报学家调查统计,一般科研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从各
<正> 耗散结构理论是1969年由比利时自由大学教授普列高津(I.Prigogine)提出的,主要探讨一个系统从混沌无序的初态向稳定有序的终态演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普列高津指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