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探赜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文章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意义,探究具体的培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1-0062-02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其全面发展。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是學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学生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意义
   在高中历史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素养不仅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还是历史学科课程目标中的最高层级,在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中居核心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历史教育的根本旨归。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内容包括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这些教学内容可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
   为落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解析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解析他们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第一,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和关注各个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思想道德品质,鼓励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第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关注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英雄人物身上的事件,了解该英雄人物是以怎样的民族气节、民族气概承担历史使命的。例如,“辛亥革命”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大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辛亥革命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就是家国情怀极好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为学生讲述孙中山为宣传国民革命而做出的不懈努力,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习其优秀品质,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为落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五四运动”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爆发的必然性,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巴黎和会、火烧赵家楼等影视剧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段历史,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到讲台前朗读顾维钧的演讲稿,从而让学生真切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产生心灵上的碰撞和交流,深刻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促使学生产生感悟
   在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产生感悟,深刻理解提升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提升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专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提高家国情怀素养。例如,在教学“红军长征”时,教师可适当拓展教学空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开展“亲密接触革命老区,学习弘扬长征精神”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感情,并树立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的历史使命。
   4.以新中国的发展进步为内容,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在教学“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时,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历史和现实要求的必然结果,同时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提升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前景的信心,培养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树立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再如,在教学“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时,教师可以系统地为学生讲解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以及杂交水稻等重点内容,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5.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微课、PPT课件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授课形式,以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和抗日战争有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意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让学生树立强国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有利于培養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通过教学情境、实践教学活动等,让学生产生感悟,提升家国情怀素养。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优势,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平,梁静燕.例谈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J].江苏教育,2019(67).
  [2]许微微.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02).
  [3]孙晔.在相互关联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J].中学历史教学,2020(04).
  [4]郭婷婷.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赜[J].成才之路,2020(07).
  [5]杨文姿.历史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其教育原则[J].林区教学,2019(09).
  [6]何喜顺.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J].天津教育,2019(33).
  Explo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motion of Family-country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un Yan
  (Ningde Senior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Ningde 352100, China)
   Abstract: The emotion of family-country is one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Students should have value concern in learning and exploring history, be full of humanistic feelings and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problems, and take serving the national prosperity, national self-improve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as their miss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emotion of family-country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nd explores specific training strategie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of history.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he emotion of family-country; core competence; ability development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值得教师深入实践。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选择生活案例,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利用案例解惑,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借助情境案例,点燃学生思维火花;重视案例评析,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教学质量;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
摘 要: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能够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文章从注重更新教学理念、注重“课程思政”的渗透、以通识教育为本拓展学生视野、按照专业特点设计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课堂汇报、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积极意义。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以学定教、精讲精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及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力求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
摘 要: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认识到校企共赢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简述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必要性,指出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合适的实践基地、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保障企业实践经费、建立健全合理的企业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锻炼效果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企业实践;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7;G45
摘 要:蓬勃发展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架构起全新的互联网背景,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如何进行思政教育创新,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与实效性,是各大高校亟待研究的重难点课题。文章着重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薄弱之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路径,以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摘 要:高校应当从心理辅导层面加大对大学生的关注力度,通过优质心理辅导帮助更多大学生渡过就业难关。要确定就业困难目标群体,进行综合性指导;深入发挥心理咨询体系的作用;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资源;正确看待就业率,对所有大学生一视同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
摘 要: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高等数学的德育价值。文章从高等教育中实施德育的价值、数学发展史与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思维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培养、数学思维方法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美感与道德修养的培养几方面,论述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中的德育价值。   关键词:高等数学;思想方法;德育价值;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摘 要:当前,军队与社会联系交往的范围日益扩大,提前做好社会环境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并科学合理地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对军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社会环境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因素、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三方面,探讨社会环境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关键词: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军队建设;党政领导   中图分类号:G416;G647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教师可从细化教学目标、营造课堂氛围、设计课堂问题、开展地理实践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33.
摘 要: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学生缺乏正确认知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转变师生观念,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打造教学平台,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制定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灵活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