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科学设计实习时间与实习评价机制、建立网络资料库、实行参与式校本培训等方法整合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以解决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与实习低质量等问题是建设和优化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新课标;教育实习;中学英语;校本培训
一、引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与当前教师的水平出现了较大差距。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提高现有教师的师资水平?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求中学做好对在职教师的校本培训,加强现有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则要求高师做好对实习生的培养,从而为当地中学输入具有较高素质的新教师。因此,实行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是教师职前培养、人职教育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新尝试,也是地方高师为当地中学教育服务的创新模式,以有效推动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
二、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也即是师范院校要坚持为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也就“涵盖了高师院校要为地方教育培养出合格人才与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双重职能”。然而,由于近年来各高校大量扩招,导致师范生人数增多,高师院校又没能很好地管理与掌控好教育实习等环节,而使实习多流于形式,同时,中学校本培训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对整合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高质量的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向当地中学输送优秀新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职前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和职业情感的有效形式。但长期以来。教育实习质量低下的问题一直困绕着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尽管许多高师院校为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做出了很多努力与探索,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实习形式,很难从本质上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目前,地方高师由于各种原因疏于为实习生联系实习基地,即使为实习生联系到了实习基地,但也未能对他们的实习过程做好监督与监控措施。除此之外,地方高师也很少会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之外。主动去当地中学指导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这就严重导致了地方高师与当地中学教师培训的脱节,地方高师未能很好地担当起为地方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与培训在职中学教师的双重职能。
其次,作者通过课题调研,发现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本身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第一、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不愿对自己已沿用多年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做出改变,仍使用对教师要求不高的语法翻译法教学,造就了很多哑巴英语与聋子英语。第二,很少有教师采用《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有些教师对任务理念的理解完全失之偏颇,久而久之,与培养完整个体的三维目标背道而驰或者渐行渐远。第三、校本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很多中学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发表几篇教学论文,做些课题研究,没有认识到教研做合一:从教学中研究,反过来,从研究中教学。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整合了两者,高师院校才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出优秀准教师,各中学才能根据自己的特色与发展需求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发展好自己的教育,真正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整合方法
笔者认为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整合能够有效解决高师教育实习质量低、打破高师院校因不了解中学英语教学实际而盲目培养师资的问题,同时,也能使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得到更多的理论指导。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整合办法。
(一)科学设计实习时间与实习评价机制以避免当地高师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改变传统的实习形式(每个师范生都只在大四那一年实习一个月)的束缚。地方高师应与各中学协商好将实习时间分段进行,如在四年的学习中进行两次实习,可以在大三和大四期间到中学各进行一次实习,并给每一位实习生安排一名见习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除了在实习期间指导实习生外,平时也应指导实习生,实习生平时也应主动联系见习指导老师,这种实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较之以往更长的实习时间中。把所学知识与学科教学联系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加强实习生的教学实践,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使教育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实习评价机制则由各中学与地方高师共同制定实习评价委员会来达到,委员会成员可以由中学与高师共同选出若干名英语教师及教学督导组成。在实习生的两次实习期间,评价委员会必须要求实习生至少进行两次公开讲课与说课,由实习委员会对实习生的两次公开讲课进行客观评定与比较。实习生的两次公开课与说课均用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标准进行考核,比较两次实习中公开课与说课的效果。由此,通过两者的整合,来提高实习质量,防止教育实习流于形式。从而使地方高师与中学担当起共同培养和建设优秀英语教师的职责。
(二)建立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整合的运行机制,实行名师双聘。科研互动
要实现建立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整合的运行机制,最为关键的是地方高师与中学双方,在教育局的监督与协调下,签署共同进行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和高师教育实习的协议。在协议中,要规定双方的职责。如当地中学要为高师提供教育实习基地与课题调研基地,要选派优秀的英语教师到高师为即将毕业的师范生讲授上课经验和执行《英语课程标准》的体会;同样地方高师要为中学教师做课题报告及课题研究讲座,定时去当地中学指导与帮助中学教师运用教育知识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从而用具有校本特色的理论指导与服务自己的学校。
在双方运行机制的整合下,实行“名师互聘”也即是“大学教师走进中学课堂,中学名师走进大学课堂。大学教师帮助中学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增强中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理论基础,而中学教师则可为师范类专业学生讲授中学教育及新课标等知识。使囤于高校的学生了解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使师范生教育实习与中学实现“零距离”对接,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和实习质量。
在双方运行机制的整合下,实行“科研互动”也即是指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与中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改与教研课题申报和研究。大学教师发挥其理论优势,而中学名师则可发挥其实践优势。这样中学能为高师的教改提供实验场所,而中学教师也能学习到大学教师的科研知识。从而真正实现高师与中学校之间的互动与共赢。
(三)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系统,以实现地方高师与中学教育资源的互补
地方高师院校应该为实习生建立专门的教育实习网站,网站按模块建设:如教育实习管理、教学资源库、教育教学方法、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理论研究等模块。同样,各中学也应建立自己 的网站,网站也应按模块建设:如实习基地风采、教学疑难论坛、英语教学课件,英语教师校本培训实践与讨论等模块。通过各中学与地方高师院校所建立的英语教师校本培训与实习网站的对接,高师院校与中学能取得快速的相互切磋与双方的反馈信息,从而实现资源互通,解决地方中学因资金不足而缺乏资源等问题,为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整合物质基础。
(四)在地方高师的支持下,对各中学英语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师培训
“参与式方法”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它没有固定形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即兴创造。在教师培训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小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带、观课、评课、角色扮演、填写图表、画图、相互访谈、辩论、小讲座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游戏和练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培训方法要求教师高度参与其中。在地方高师的支持下,能使参加培训的英语教师高度参与到教师校本培训的活动中,有效消除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排斥,有效消除教师害怕说英语的消极情绪。此外,我们也可以使实习生参与到教师培训的活动中来,如实习生也可以与参训的教师一起观课、评课等。如此整合,才能有效形成教师职前培养、人职教育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创新,有效防止以中学为基地或者以高师为基地的中学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有效解决实习生实习质量问题。
四、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整合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目的是解决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师师资建设的不足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因此,在整合两者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其目的是直接指向学校改革与教师发展。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觉得教学任务本来就很重,根本没有多出的时间参与到校本培训中来,有的学校所实施的校本培训也只是种形式,没有实质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造成很多教师对校本培训产生排斥心理,对其抱可有可无的态度。因此,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与消除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抵触情绪,则需要形成具有自己品牌与特色的校本培训,将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需求联系起来,与此同时,高师院校也应努力帮助中学找到自己的办学特色,针对问题拟定培训计划,使教师意识到学校的发展与他们的专业发展相辅相成。
其次,在整合过程中,地方高师与各中学还应注意协调好双方职能共同做好教育实习监督与监控工作。有效的监督与监控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教育实习得以顺利实施,确保实习质量,同时也能加强地方高师与各中学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有效解决任何一方在对教师培训过程中的偏理论或偏实践问题。
最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变。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
要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
总之,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整合,不仅是中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的新尝试,也是地方高师院校为当地教育服务的创新模式。更是建设和优化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有效举措,应成为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与教师教育发展中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同时,在整合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其整合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多贤,邱小云.高师院校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p228).
[2]钟启全.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p198-200),
[3]蔡亚平.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农村学校校本培训整合探讨[J]教育发展,2009(2).
[4]刘婕.高中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5]伍德勘.论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与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整合[J].教育与职业,2007.
[6]课题组.大学支持下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及模式的实验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7]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P66)
[8]罗桂宝.中英甘肃基础教育中学英语参与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04(P90).
[关键词]新课标;教育实习;中学英语;校本培训
一、引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与当前教师的水平出现了较大差距。在当前情况下,如何提高现有教师的师资水平?笔者认为,一方面,要求中学做好对在职教师的校本培训,加强现有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则要求高师做好对实习生的培养,从而为当地中学输入具有较高素质的新教师。因此,实行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是教师职前培养、人职教育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新尝试,也是地方高师为当地中学教育服务的创新模式,以有效推动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
二、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也即是师范院校要坚持为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也就“涵盖了高师院校要为地方教育培养出合格人才与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双重职能”。然而,由于近年来各高校大量扩招,导致师范生人数增多,高师院校又没能很好地管理与掌控好教育实习等环节,而使实习多流于形式,同时,中学校本培训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对整合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高质量的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向当地中学输送优秀新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职前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和职业情感的有效形式。但长期以来。教育实习质量低下的问题一直困绕着地方高师院校的发展,尽管许多高师院校为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做出了很多努力与探索,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实习形式,很难从本质上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目前,地方高师由于各种原因疏于为实习生联系实习基地,即使为实习生联系到了实习基地,但也未能对他们的实习过程做好监督与监控措施。除此之外,地方高师也很少会在自己的课题研究之外。主动去当地中学指导教师进行校本培训,这就严重导致了地方高师与当地中学教师培训的脱节,地方高师未能很好地担当起为地方教育培养合格教师与培训在职中学教师的双重职能。
其次,作者通过课题调研,发现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本身也存在一些严重问题。第一、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不愿对自己已沿用多年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做出改变,仍使用对教师要求不高的语法翻译法教学,造就了很多哑巴英语与聋子英语。第二,很少有教师采用《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有些教师对任务理念的理解完全失之偏颇,久而久之,与培养完整个体的三维目标背道而驰或者渐行渐远。第三、校本培训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严重。很多中学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发表几篇教学论文,做些课题研究,没有认识到教研做合一:从教学中研究,反过来,从研究中教学。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整合了两者,高师院校才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出优秀准教师,各中学才能根据自己的特色与发展需求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发展好自己的教育,真正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整合方法
笔者认为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整合能够有效解决高师教育实习质量低、打破高师院校因不了解中学英语教学实际而盲目培养师资的问题,同时,也能使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得到更多的理论指导。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整合办法。
(一)科学设计实习时间与实习评价机制以避免当地高师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改变传统的实习形式(每个师范生都只在大四那一年实习一个月)的束缚。地方高师应与各中学协商好将实习时间分段进行,如在四年的学习中进行两次实习,可以在大三和大四期间到中学各进行一次实习,并给每一位实习生安排一名见习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除了在实习期间指导实习生外,平时也应指导实习生,实习生平时也应主动联系见习指导老师,这种实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较之以往更长的实习时间中。把所学知识与学科教学联系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加强实习生的教学实践,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使教育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实习评价机制则由各中学与地方高师共同制定实习评价委员会来达到,委员会成员可以由中学与高师共同选出若干名英语教师及教学督导组成。在实习生的两次实习期间,评价委员会必须要求实习生至少进行两次公开讲课与说课,由实习委员会对实习生的两次公开讲课进行客观评定与比较。实习生的两次公开课与说课均用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标准进行考核,比较两次实习中公开课与说课的效果。由此,通过两者的整合,来提高实习质量,防止教育实习流于形式。从而使地方高师与中学担当起共同培养和建设优秀英语教师的职责。
(二)建立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整合的运行机制,实行名师双聘。科研互动
要实现建立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整合的运行机制,最为关键的是地方高师与中学双方,在教育局的监督与协调下,签署共同进行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和高师教育实习的协议。在协议中,要规定双方的职责。如当地中学要为高师提供教育实习基地与课题调研基地,要选派优秀的英语教师到高师为即将毕业的师范生讲授上课经验和执行《英语课程标准》的体会;同样地方高师要为中学教师做课题报告及课题研究讲座,定时去当地中学指导与帮助中学教师运用教育知识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从而用具有校本特色的理论指导与服务自己的学校。
在双方运行机制的整合下,实行“名师互聘”也即是“大学教师走进中学课堂,中学名师走进大学课堂。大学教师帮助中学教师进行科研活动,增强中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与理论基础,而中学教师则可为师范类专业学生讲授中学教育及新课标等知识。使囤于高校的学生了解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使师范生教育实习与中学实现“零距离”对接,从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和实习质量。
在双方运行机制的整合下,实行“科研互动”也即是指大学英语教学法教师与中学英语教师合作开展教改与教研课题申报和研究。大学教师发挥其理论优势,而中学名师则可发挥其实践优势。这样中学能为高师的教改提供实验场所,而中学教师也能学习到大学教师的科研知识。从而真正实现高师与中学校之间的互动与共赢。
(三)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系统,以实现地方高师与中学教育资源的互补
地方高师院校应该为实习生建立专门的教育实习网站,网站按模块建设:如教育实习管理、教学资源库、教育教学方法、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理论研究等模块。同样,各中学也应建立自己 的网站,网站也应按模块建设:如实习基地风采、教学疑难论坛、英语教学课件,英语教师校本培训实践与讨论等模块。通过各中学与地方高师院校所建立的英语教师校本培训与实习网站的对接,高师院校与中学能取得快速的相互切磋与双方的反馈信息,从而实现资源互通,解决地方中学因资金不足而缺乏资源等问题,为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整合物质基础。
(四)在地方高师的支持下,对各中学英语教师进行参与式教师培训
“参与式方法”指的是那些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它没有固定形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即兴创造。在教师培训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小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带、观课、评课、角色扮演、填写图表、画图、相互访谈、辩论、小讲座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游戏和练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培训方法要求教师高度参与其中。在地方高师的支持下,能使参加培训的英语教师高度参与到教师校本培训的活动中,有效消除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排斥,有效消除教师害怕说英语的消极情绪。此外,我们也可以使实习生参与到教师培训的活动中来,如实习生也可以与参训的教师一起观课、评课等。如此整合,才能有效形成教师职前培养、人职教育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创新,有效防止以中学为基地或者以高师为基地的中学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有效解决实习生实习质量问题。
四、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整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整合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目的是解决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师师资建设的不足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因此,在整合两者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学校和教师的发展需要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其目的是直接指向学校改革与教师发展。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觉得教学任务本来就很重,根本没有多出的时间参与到校本培训中来,有的学校所实施的校本培训也只是种形式,没有实质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造成很多教师对校本培训产生排斥心理,对其抱可有可无的态度。因此,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与消除教师对校本培训的抵触情绪,则需要形成具有自己品牌与特色的校本培训,将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需求联系起来,与此同时,高师院校也应努力帮助中学找到自己的办学特色,针对问题拟定培训计划,使教师意识到学校的发展与他们的专业发展相辅相成。
其次,在整合过程中,地方高师与各中学还应注意协调好双方职能共同做好教育实习监督与监控工作。有效的监督与监控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教育实习得以顺利实施,确保实习质量,同时也能加强地方高师与各中学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有效解决任何一方在对教师培训过程中的偏理论或偏实践问题。
最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变。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
要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
总之,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中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的整合,不仅是中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模式的新尝试,也是地方高师院校为当地教育服务的创新模式。更是建设和优化中学英语师资队伍的有效举措,应成为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与教师教育发展中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同时,在整合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其整合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多贤,邱小云.高师院校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p228).
[2]钟启全.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p198-200),
[3]蔡亚平.地方高师教育实习与农村学校校本培训整合探讨[J]教育发展,2009(2).
[4]刘婕.高中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5]伍德勘.论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与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整合[J].教育与职业,2007.
[6]课题组.大学支持下的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及模式的实验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7]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2(P66)
[8]罗桂宝.中英甘肃基础教育中学英语参与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04(P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