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存在主义的道德悖论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tou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无葬身之地》是萨特重要的情境剧。从哲学方面,它表现出作者对选择自主性及世界荒诞性的强调,从伦理学方面,它表现了作者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的部分思考:人必须自由地选择,以获得区别于物的存在意义;人必须道德地选择,在自身以外寻求一个实现特殊理想的道德目标,以体现自己真正是人;人人都根据自己设定的道德目标进行选择,因而世界特殊理想的道德目标,以体现自己真正是人;人人都根据自己设写的道德目标进
其他文献
本文从《驴皮记》中的超自然现象所蕴涵的象征意义出发,揭示了隐藏在它背后的贯穿整个作品并构成其统一的二元对立体系。得与失、神秘主义与唯科学论、个人与社会、善与恶这些矛盾体表现了梦想与现实的对立,而这种树立正是处于迷茫与因惑中的一代人的真实感受。充满矛盾组合的文本世界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对立统一。同时,本文还通过对小说中现实主义与志怪效应关系的分析,展示了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浪漫主义风格-不仅运用现实主
爵士乐作为一种叙述策略,以即兴演奏的方式推动着,又解构着悲剧的形成,使莫里森对本世纪20年代哈莱姆作为个体的黑人的生活际遇与心理状态的探讨成为可能?事实上,爵士乐在构成莫里林行文风格的同时,更成为小说人物在一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生存境遇的一种隐喻。它所表现的冲突与摩擦是非洲裔美国黑人的特殊经历所形成的民族心理与文化同北方城市中白人工业文明的碰撞,也可理解为人物内心固有的理性与潜意识的消长。同时,其即
福尔斯秉承英国小说表现自我、关注个体自由的传统,在《捕蝶者》中对人的自我本质以及个体的心灵进行了探索,不仅揭示了当代西方社会自我幽闭和灵魂扭曲的现状,而且深刻地触及到普通个体走向畸变孤独的社会根源。自我陷入内在和外在的现实不能自拔,人性在社会种种合力之下扭曲变形,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小说在叙事结构上以文本结构的循环、与文学曲籍的对应平行以及双重叙述视角等手段,巧妙地切合了小说所要表现的自
虽然经过犹太祭司们长达六七百年的“正典化”(亦即“圣经化”)的努力,犹太教圣经却仍没有正直成为一部统一而同质的经典。在正典《旧约》中有三部明显的“非圣经化”文本--《约伯记》、《传道书》和《雅歌》,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因为在正典《旧约》中潜存着两种“非圣经化”倾向--叛逆倾向和世谷倾向。这种有违(或漠视)「神学原则的显在的“非圣经化”文本和潜在的“非圣经化”倾向何民进入正典?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
期刊
本文通过对康拉德小说《吉姆爷》的细读,发现小说的开篇为主人公吉姆在整个小说中的发展提供了巧妙的暗示。作者还发现,有两条至关重要的伏红(戒指和火光)见证了吉姆的得势与失势,凭借或伴随着它们,吉姆成了“爷”,然而又是它们目了吉姆“爷”位的颠覆。文章认为,将吉姆作如此的处理,与康拉德的宗教观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