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观念是行动的前提和准则,因此可以说对待教材的态度决定了处理教材的行为。那么,对待教材应采取何种态度,处理教材又应采取何种行为呢?下面简要谈谈我在平时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一、激发兴趣,用好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思想品德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端,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怀着期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为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精心设计导语,以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如:教学《汉字与书的故事》一课时,在“奇妙的汉字”这一部分,我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设计了“猜猜看”的环节,当一个个奇特的符号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地把他们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后面的学习变得容易多了。
二、开发资源,充实教材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的依据。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现在我们使用的新教材,与之相配套的影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以及教学参考资料都比较少,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去充实、开发。为此,我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此过程中虽然耗费了我大量的个人时间,但是收获颇丰,既锻炼了自己制作课件的能力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在讲述“被掠走的中国国宝”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利用影视资料直观、形象的特点,首先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断,同时设计了“流失的国宝”这一活动主题。由于影视资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缩小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精选材料,补充教材
新教材中许多课设计了“活动天地”部分,如果教师精心策划,选用其中的材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伟大的先人》一课时,根据“活动天地”的内容,我设计了“制作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这一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查找资料,制作手抄报。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教材和其他学习内容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丰富了他们的历史知识。
四、深入钻研,升华教材
有位学者曾说过,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想方设法去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再展开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奇妙的汉字》一课时,对于汉字的特点如果一一由教师讲解,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学生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而让学生亲自玩文字游戏,可以使他们在动嘴说、动手写、动脑想中深刻地认识到汉字能表意、构词能力强、表达意思简洁准确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在认识汉字特点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了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开创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来,而且这也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因此,作为品德课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不断地感悟、创新中真正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一、激发兴趣,用好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思想品德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端,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怀着期待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为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精心设计导语,以体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如:教学《汉字与书的故事》一课时,在“奇妙的汉字”这一部分,我从学生喜爱的游戏入手,设计了“猜猜看”的环节,当一个个奇特的符号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强烈的好奇心很快地把他们吸引到教学中来。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后面的学习变得容易多了。
二、开发资源,充实教材
课程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学的依据。新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现在我们使用的新教材,与之相配套的影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以及教学参考资料都比较少,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去充实、开发。为此,我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此过程中虽然耗费了我大量的个人时间,但是收获颇丰,既锻炼了自己制作课件的能力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在讲述“被掠走的中国国宝”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利用影视资料直观、形象的特点,首先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断,同时设计了“流失的国宝”这一活动主题。由于影视资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缩小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精选材料,补充教材
新教材中许多课设计了“活动天地”部分,如果教师精心策划,选用其中的材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伟大的先人》一课时,根据“活动天地”的内容,我设计了“制作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传”这一主题活动,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查找资料,制作手抄报。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教材和其他学习内容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能力,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丰富了他们的历史知识。
四、深入钻研,升华教材
有位学者曾说过,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想方设法去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再展开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奇妙的汉字》一课时,对于汉字的特点如果一一由教师讲解,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学生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而让学生亲自玩文字游戏,可以使他们在动嘴说、动手写、动脑想中深刻地认识到汉字能表意、构词能力强、表达意思简洁准确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在认识汉字特点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了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开创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来,而且这也是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因此,作为品德课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不断地感悟、创新中真正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