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门五年记》比35个博士学位更光荣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i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尔纲先生是我国近当代著名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代宗师。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和他早年在胡适家中“亲炙师教”有很大关系。他们之间的师生情,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一段令人称道的佳话。笔者和罗尔纲先生相识,他送过笔者他写的《师门五年记》、《生涯六记》等多本著作,其中记述了他和胡适之间的这段令人难忘的师生情。
  
  初进师门
  
  1930年初夏,罗尔纲要从上海中国公学毕业,他想毕业后去搞历史研究工作,于是就给他的老师和校长胡适写了一封信,请他引荐去历史研究所。胡适对这个学生是了解的,他当中国公学校长时,设立了一个奖学金,全校每年以成绩最优的5个学生应选,罗尔纲就获过奖。胡适对罗尔纲说,历史所远在北平,问罗愿不愿意到他家中去工作。罗尔纲觉得自己能“置身在一位当代大师的家庭,终日亲炙师教”,“真是说不尽的欢喜”!
  罗尔纲在胡适家中开始主要是抄录整理胡适父亲胡传(铁花)的遗集,并辅导胡适两个儿子的学习;还帮胡适整理图书和做一些学术工作。罗尔纲认为自己在胡适家是向他学做“考证”的“学徒”,除吃饭住房外,不能再受报酬,因此他坚决不肯收受胡适的任何报酬,每年让家里寄零用钱给他。
  罗尔纲在胡适家第一年,主要是抄录整理胡传的遗稿。胡传是清代的一位地理学者,一生中,东北到吉林边疆,南到海南岛,东南到台湾,足迹所至,对地理学上多所订正;他还在清光绪年间参加过中俄交涉、中葡交涉、黄河河工、中日战争等一系列事件,并都有文书报告和日记详载其事,全部遗稿80万字,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可是这些原始材料经作者东涂西改,左添右补,难以辨认。抄写人要非常小心,且有耐心,有时还要用校勘方法,才能找出一点线索来。胡适搁置了许多年不曾找到一个适当的人来抄写和整理。罗尔纲一到胡家,便来做这样一件繁难的工作。他用了约9个月时间,才完成这一工作。这一工作,使罗尔纲养成了伏案工作时具有忍耐、小心、“不苟且”的好习惯,也初步学到了校勘和考证的方法。
  罗尔纲去胡家不久,胡适就辞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并将家从上海搬往北平,罗尔纲也跟着去了北平。他在胡家前后5年,跟胡适学做考证的学问,怎样对材料进行辨伪,养成在做学问上“一丝一毫不草率不苟且”的工作习惯。到北平后,胡适打算动手考证《醒世姻缘传》的作者问题,他要证明该书作者西周生就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他借了两部《聊斋全集》的抄本,叫罗尔纲将其中的文、诗、词的目录和上海中华图书馆出版的石印本《聊斋全集》对照,列一个对照表,校其异同。罗尔纲列出对勘表后,胡适据此写成一篇《蒲松龄的生年考》(后改名《辨伪举例》),就揭穿了石印本的捏造,把那些假证据都推翻了。胡适以此教导罗尔纲用对勘的方法解决考证问题,使罗尔纲获益一生。这成了罗尔纲后来解决太平天国史料辨伪,以及解决《水浒传》原本和著者的嚆矢。
  罗尔纲刚到胡适家时,还是个学术“新手”,胡适根据罗尔纲具体情况来指导他的学术研究方向。罗尔纲在中国公学时,读过一些社会学著作,到胡适家后,白天工作,晚上就写《春秋战国民族史》。他根据的史料,主要是《左传》等先秦古籍和《史记》等。他把已写好的两章给胡适看。胡适看后说:你根据的(《左传》)史料,本身还是有问题的,用有问题的史料来写历史,那是最危险的,就是你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帮助你。胡适劝罗尔纲还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因为近代史的史料比较丰富,也比较易于鉴别真伪。胡适这一“黑夜明灯般的指示”,从此改变了罗尔纲的研究方向,不久就使他走上了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道路。
  对罗尔纲来说,胡适是个“严师”。罗尔纲在胡适家写的第一篇考证论文是《水浒传与天地会》,认为“天地会”这个反清复明的秘密结社名号、信条和组织,正是从《水浒传》的理想渊源来的。他把这篇论文送胡适看,胡适又帮他补充了一条材料,才拿去发表。接着,罗尔纲又写了一篇《上太平军书的黄畹考》,这是太平天国史上的一个疑案。罗考证后认为“黄畹”即是清同治、光绪年间的名人王韬的化名(虽然王本人否认)。胡适看后,说证据不够,叫罗慢慢补充证据,不要赶着发表。过了一阵儿,罗尔纲又增添了几条证据,重写后再送胡适看。胡认为证据还不够,亲自动手帮他找证据,找来王韬的著作和“黄畹”上太平军书作词句上的比较研究;又从图书馆找来王韬的手迹,作字迹上的对勘;还写信请人代查王韬人学的名字,等等。各项材料都收齐了,罗尔纲才写第三稿。胡适看后,认为这次证据充足,结论能站住了,让罗尔纲拿到北大《国学季刊》发表了。这是罗尔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考证论文。后来胡适教导他:“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一分证据只可以说一分话,有三分证据,然后可以说三分话。”
  罗尔纲在胡适指导下,写过多篇学术辨伪和考证论文。胡适教导他要懂得怀疑,要疑而后信。引起罗尔纲开始研究太平天国动机的,是他在家乡怀疑一本薛福成所述张嘉祥故事的传说,结果考证史实,证明了薛福成记载的虚谬。这件事对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史有重要意义,因为当时官书野乘对太平天国史事已经传说纷纭,甚至抱着某种目的伪造文献,因此罗尔纲按照胡适的教导,一开步走就存着怀疑的态度,从而在太平天国史研究上开了一种辨伪考证的风气,一点一滴地把太平天国史上的伪传说、伪文件逐步推翻。罗尔纲说:“这一点小小的工作,都是从适之师给我的训练,给我的教训得来的。”
  罗尔纲在胡家把自己当做一个“学徒”,然而胡适夫妇却把他当做自己的“子侄”看待,对他这个学生“熙熙如春阳”般的关怀,既一丝不苟,又处处为学生着想。胡适是个有名望有地位的大学者,他家常常是名流满座。罗尔纲拙于言辞,难免会有自卑感。胡适早就考虑到这一点,对人介绍罗时总是用“我的朋友罗尔纲”,并夸奖几句,使客人不致太忽略这个无名无位的年轻人。胡适如有重要宴会,也一定要请罗尔纲参加。罗尔纲讲到这一点时说:“适之师爱护一个青年人的自尊心,不让他发生变态的心理竟体贴到了这个地步,叫我一想起就感激得流起眼泪来。我还不曾见过如此的一个厚德君子之风,抱热诚以鼓舞人,怀谦虚以礼下人,存慈爱以体恤人,使我置身其中,感觉到一种奋发的、淳厚的有如融融的春日般的安慰。”
  
  再进师门
  
  1931年,罗尔纲因母病,回广西两年。走前,他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表示惜别之情。第二天胡适就给他回信,信的抬头称之为“尔纲弟”,并高度评价罗尔纲在他家的工作,说“你的工作没有一件不是超过我的期望的”;他说罗尔纲的家乡并不适宜做研究工作,如罗要再出来,“肯留在我家中我十分欢迎”。不过他向罗尔纲提了三个“条件”:一是罗不能再向老家取钱用;二是每月胡适送罗40元钱,“你不可再辞”;三是“你何时来,我寄100元给你作旅 费,你不可辞。如此数不敷,望你实告我”。1934年春天,罗尔纲回到北平重入师门,胡适一家人热烈欢迎他。他到的头一天,胡适曾两次去车站接他不着,晚上又打电话到车站去问列车的消息。
  这次到胡家,原先做的工作都已做完,罗尔纲的事已经不多,胡适就叫他去图书馆看书,搞研究,写考证论文。不过罗尔纲那种“狷介”的天性,使他不愿不劳而受老师家的款待,就提出要胡适介绍一件事做。胡适给他介绍了一个北大考古室的工作,月薪60元。不久,罗尔纲的妻小从老家搬来北平,他就在外面租了房子,每月开销要90元,还缺30元,于是罗尔纲决定公余时间写文章以补不足。按照当时的稿酬标准,他每月得写出并发表1.5万字才能凑够30元。这样,许多文章就成了“急就章”。胡适在报上看到一篇《清代士大夫好利的由来》的短文,知道是罗尔纲写的,非常生气,就写了一封很严厉的信责备他,说“这种文章是做不得的,整个题目根本就不能成立”。他分析了罗文的论据不能成立外,还说“你作文字,固是好训练,但文字不可轻作,太轻易了就流为‘滑’,流为‘苟且’”。罗尔纲收到胡适的责备信,一连四个晚上伏在桌上给老师回了一封几十页的长信,向老师恳切地表白他的感激,并报告他一年来的工作、研究和生活情况;还将他准备“研究清代军制计划”向老师作了汇报,请老师指导。胡适当时正在协和医院住院,接到信后,在炎炎酷暑中一天连写两封长信给罗尔纲,教导他不要有半点自满,鼓励他向金石学上努力,还指导他研究清代军制的方法。信中他还建议罗尔纲挑选研究金石最精的成果,陆续送给《国学季刊》发表,要用真姓名,因为“此项文字可以给你一个学术的地位”。
  1935年秋,罗尔纲发表了一篇《淮军的兴起》的文章,清华大学史学系主任蒋廷黻看后极为赞赏,认为是“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的真相”。他通过吴晗约罗尔纲谈谈。翌年春,蒋廷黻要去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就推荐罗尔纲接任他在清华大学教授的中国近代史课。于是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到北大找胡适商谈这件事。胡适刚听到时很高兴,因为他的一个无名学生已经让著名教授重视了;继之他却替罗尔纲辞谢了清华的邀请。罗尔纲的朋友知道后,愤愤不平,认为胡适在北大既不升罗尔纲的级,又不放去清华,是看不起他。当时罗尔纲住在外边,每到周日就到胡府去看看胡适儿子的功课。自此之后,罗尔纲的朋友就不准他去胡家,一到星期天就拉他到公园去玩。如是有两个月。一次,罗尔纲怀着踌躇趑趄的心情走进胡家,胡适知道他的心思,说:“尔纲你生气了,不上我家。你要知道,我不让你到清华去,为的是替你着想,中国近代史包括的部分很广,你现在只研究了太平天国一部分,如何去教人?何况蒋廷黻先生是个名教授,你初出教书如何就接到他的手?如果你在清华站不住,你还回得北大来吗?”胡适说,为你着想,还是留在北大好,到别的机关,恐怕人家很难赏识你。听了老师一番话,罗尔纲一腔热泪,涌上眉睫,他完全明白了适之师对他的爱护。后来,胡适决定北大给罗尔纲升级、加薪;还每月领中央研究院的津贴50元,以研究清代军制。这就完全解决了罗尔纲的家庭所需。罗尔纲后来说:“我这个人,性鲁行方,不会应付人事,不是适之师,谁能同他那样爱护我,体谅我,宽恕我,弃我之短而录我之长?”
  
  比35个名誉博士学位更光荣的“小书”
  
  1943年,罗尔纲应桂林一家出版社总编辑之约,将他在胡适家的学习工作情况写成一本小书《师门辱教记》。他之所以起这个书名是觉得有负师教和希望。此书1944年出版;1945年,罗尔纲又将此书修改后准备重印,出版者要胡适写篇序。胡适很看重罗尔纲这本小书,说这本小书给他的光荣,比他一生所得的35个名誉博士学位还要光荣!可是胡适1948年才写好序,而当时的形势已不可能使此书重印了。
  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胡适和罗尔纲从此天各一方。又不久,大陆在知识分子中开展了“批判胡适”运动,许多人表态、著文批判胡适,和他“划清界限”。罗尔纲因这一段和胡适的特殊交往关系,他们的师生情,使“胡适问题”“沉重地压在心头”,他不知如何“划清界限”。一次,他们的共同熟人、已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陶孟和对罗尔纲说,最近胡适的小儿子胡思杜写了一篇文章《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写得很好,叫罗尔纲找来看看。罗尔纲马上找来看了,他看后得到“启发”:“胡思杜与胡适还可以划清敌我界限,我做学生的,更可以与老师划清敌我界限了!”从此解决了他“心头的难题”,豁然开朗了。不过罗尔纲和胡适“划清界限”,主要还是学术思想方面。1937年初春,罗尔纲写的《太平天国史纲》出版,他马上送一本给胡适,胡在病中当天就看了,下午就把罗尔纲叫去,“厉声斥责”,说罗尔纲专表扬太平天国,中国近代自经太平天国之乱,几十年来不曾恢复元气,却没有写,有失史家的公正,等等。1952年“思想改造后”,罗尔纲认识到,这是“受了胡适资产阶级客观主义的消极影响了。胡适这一个申饬是错误的,他的资产阶级客观主义立场是应该批判的”。不过罗尔纲又说:“但他在病床上一个上午就赶看完了我那部十多万字的书,下午特地起床,扶病到楼下书房严肃地等候我。他那一片教学生的苦心却是可见的。”
  然而,海峡那边的胡适却没有和罗尔纲“划清界限”。1952年,胡适在台湾向出版方取得《师门辱教记》的修改稿本。不久胡适去美,就将这部书稿带去美国。1958年,胡适回台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是年12月17日,是北京大学成立60周年纪念日,又适逢老校长胡适68岁诞辰,在台北的北大同学及各界人士纷纷去台湾“中研院”给胡适贺寿,会上向胡氏赠送织锦签名祝寿册两册,胡适则是回赠与会者每人一本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原来,胡适早在寿辰前十天就把罗尔纲的《师门辱教记》改名为《师门五年记》,亲题了书名,写了篇《后记》,说:“我现在自己出钱把这个小册子印出来,不作卖品,只作赠送朋友之用。”其后一个月,胡适又把这本小册子重改重印了一次,以后不断赠送给学术文化界人士。1962年2月24日下午,胡适宴请从美国回台的吴健雄等四位台湾“中研院”院士,宴会前送他们每人一本《师门五年记》,接着致词。此后不久,胡适就因心脏病遽发而逝世。胡适至死还在向外送发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说明他很重视和罗尔纲的这一段师生情谊。该书后来名播中国台、港、澳三地和海外。20世纪80年代,台湾一位教授来祖国大陆看望罗尔纲,说《师门五年记》如同教科书一样在台湾销行。可惜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祖国大陆直到1995年才公开出版了这本书。
  
  (责任编辑 文世芳)
其他文献
一、故事情境  陈成(化名),男,12周岁,初中一年级学生,身高1.65米左右,长相斯文,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亲工作稳定,家庭经济情况良好。陈成从初一开始住校。经详细询问,父母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陈成自小学习成绩优异,颇受老师偏爱和父母宠爱。父母认为只要他学习成绩好,他们什么都愿意付出。因此,整个小学阶段,陈成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声中长大的,没有体验过失败的
毛泽东强调,重视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发展中国的医药科学,培养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队伍,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应极力发展这项工作。  在陕甘宁边区期间,毛泽东就提出搞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同时要抓好卫生防疫工作,“在五年到十年之内,我们要求得在科学知识普及方面的进步,医药卫生应该放在我们的计划里,和生产计划同时并进”。新中国成立后,面对85%的人口在农村这一实际,提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1965
1920年8月底,张国焘将陈独秀所谈有关建党的主张和计划告知李大钊,李大钊表示赞成。1920年9月中旬,张申府同陈独秀进一步商谈建党工作。陈独秀希望李大钊“从速在北方发动,先组织北京小组”。9月下旬,张申府把同陈独秀商谈的情况告诉李大钊,他们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建立组织,发展党员。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在沙滩北大红楼李大釗办公室正式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北京的党组织在建立后,
主持人语  2010年7月29日,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第五章《高中教育》明确指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2013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启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的构建研究”,建构具有区域特征的高中学生发展
2014年7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韩国首尔大学发表了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回顾了中韩人民的友谊,特别提到了出生在韩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曲者郑律成。值得一提的是,朝鲜的《人民军军歌》也是郑律成创作的。在世界音乐史上,为两个国家军队谱写军歌,郑律成是第一人。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我们是一
杨明轩  1962年,毛泽东评价杨明轩是“西北地区共产主义新思潮启蒙运动中”的“最先进最英勇的战士和旗手”“陕西青年的伟大导师”;1982年,习仲勋在纪念杨明轩逝世15周年大会上赞誉他是“伟大的爱国者,卓越的教育家和民主运动的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明轩一生为革命学习,为革命办教育,为救国爱国奋斗。五四運动的旗手勇士  杨明轩,名荃骏,字明轩,1891年生于陕西省户县黄堆堡,祖上历代靠租种
【关键词】初一学生;自信;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8-0054-02  【作者简介】吴明霞,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初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32)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初一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早期,伴随着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努力地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世界。但是由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他们还不能全面地认识自我,不
红军老战士王殿斌,被誉为南梁山上的“不老松”。从1931年起,他就跟随刘志丹参加革命,曾任南梁政府警卫班长。1980年7月17日,张锋采访了77岁高龄的王殿斌。本文就是根据王殿斌的口述整理而成。  1935年4月13日,即农历三月十一,正逢南梁地区荔园堡的集市日,马鸿宾部1000多骑兵突破红军在老爷岭的防线,直犯南梁政府。当时,南梁政府驻在小河沟的寨子湾,红军主力正在陕西富县黑水寺附近作战,守卫老
苏区时期,国民党反动政府对中央苏区实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企图以此围困、“剿杀”苏区军民。因此,苏区军民既要与敌人进行残酷的战争,又要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进行各业生产建设。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改善军民生活、保障革命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群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春耕生产运动。在运动中,瑞金武阳区及其所属石水乡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此,毛泽东亲授武阳区和石水乡“春耕模范”锦旗各一面,以表彰其所起到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回族,是祖国大家庭56个兄弟民族中的一员,人口居第四位,以大分散、小聚居、分散之中有聚居的形式分布于全国各地。宁夏是全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2017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有681.79万各族人民,其中回族247.57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6.31%,占全国回族人口的近23%,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