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恨生在帝王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16943352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里的贾雨村虽奸邪,但有些见地却颇为深刻,他说人之菩恶乃“气”之所秉,仁者秉清明灵秀之正气,恶者秉残忍乖僻之邪气。但还有一种人恰秉正邪两气,这种人“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历史上,阮籍、嵇康、刘伶、陈后主、温飞卿、李后主、米南宫、柳耆卿、唐伯虎、李龟年、卓文君、红拂、薛涛之流,皆易地而同之人也。
  宋徽宗赵佶亦是此种人。豪门自古是非生。生于帝王之家,是他的不幸。但这不幸却不能引起我们丝亳的同情,哪怕他于“五国城”的囚禁之中写出被王国维称为“以血书者也”的《燕山亭》。作为帝王不能成就伟业如尧舜禹汤,甚至不能作恶如蚩尤共工、夏桀商纣,实在是个失败者。很难相信南宋的礼官们在吞咽着这位帝王留下的偏安苦果时,怎能把他的庙号定为: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南宋不亡,难容天理。
  真的很佩服金帝给他的封号:昏德侯!真的很佩服李逵给他的封号:鸟皇帝!有时不禁会想:如果真是梁山的那帮汉子“杀到东京去,杀了乌皇帝,夺了乌位”,历史又会是个什么样?当然,说他昏,是拿帝王的标准衡量他。如果一个复杂的人真能被分离成几部分来评论的话,我们不能不承认他是个天才的艺术家和鉴赏家,一个充满生活情趣,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因为他钟情于书画词赋、声歌吹弹、美酒茶道。翻看他的十几首词和三卷的《宣和宫词》,满眼的奢华、轻佻与曼艳,满眼的花鸟虫鱼、宫娥嫔妃、美酒宴饮,比之南唐后主李煜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使沦为囚徒亦无洗尽铅华的质朴,那一钱不值的眼泪都是粘满脂粉的。这样一个追求奢华精致的帝王,茶道在他的手上自然远离了陆羽所倡导的“精行俭德”,而入富贵之路!他在《大观茶论》里是主张“罗碾以银为上”“汤瓶宜金银”的,如若茶喝成这样,一般人家也只能是望茶兴叹了。这茶具的精致都还算其次,在他统治期间,龙凤团茶的制作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穷极精巧的地步!他的《宫词》里有一首是这样的:
  今岁闽中别贡茶,翔龙万寿占春芽。初开宝箧新香满,分赐师垣政府家。
  这三月的新茶,香满宫廷,于是他可以组织茶宴一显技艺了。读了《大观茶论》里他关于“点茶”的描述就会相信他的煮茶技术是何等高妙。
  徽宗除了写出一些茶诗和一部精彩的《大观茶论》之外,还画有一幅著名的《文会图》。这幅带有明显的宋朝画院风格的精致明净的作品描述的正是文士的茶会,以此作为帝王统治下人才云集的象征。画中:一所庭园,几株垂柳;瑶琴一张,香炉一尊;一张大案,杯盏交错;八九文士,意态闲雅。旁边的茶床上陈列着茶盏、盏托、茶瓯,一童子手提汤瓶,意在点茶;另一童子手持长柄茶杓,正在分茶。床旁设有茶炉、茶箱等物,炉上放置茶瓶,炉火正炽,想必水已沸腾。画上徽宗的题诗是:“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亳醒醉中。多士作新知人彀,画图犹喜见文雄。”这诗句显然带有天下俊杰已然入瓮的得意。但最有讽刺意味的是,旁边竟然还有“六贼”之首的蔡京的唱和!蔡京在徽宗眼中,无疑是天下的俊杰之最了吧。
  看到这样的雅集,很难想象徽宗在冰天雪地的五国城里喝的是什么,品的又是什么。他还会有雅兴,挥亳泼墨,一展那笔势劲逸、挺瘦润朗、意度天成的瘦金体吗?想来他是不会改变的,这是他的秉赋一财宝被金人掳掠不以为意,皇家藏书的丢失却不能不让他仰天长叹!
  一百多年前,徽宗的祖先把儒雅风流、才华横溢的李煜毒死于汴京之时,哪曾想到七代帝王之后,同样一个儒雅风流、才华横溢的子孙葬送了他的半壁江山,亦凄惨地死于异国他乡。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话虽俗,理却真。徽宗和李煜都本该作个纯粹的艺术家,可让人叹息的是:只恨生在帝王家,不能畅饮做闲人。
其他文献
品茗馆卖的“有泡茶师泡茶的茶汤”,这样的茶汤是商品。茶汤商品的产生需经过相当繁复且细腻的过程才能得到:一要很认真地去寻找原料;二要很好地精炼这些原料;三要将这些原料结合不同的时间、人物、环境、器物和茶食;四要在现场真正把它做出来呈献给客人。  寻找原料,是泡茶师对泡茶、对品茗已经建立想法,了解自己想做的品茗类型(如:专做精致乌龙茶和绿茶品赏的稀有精品型;专做有年份的各种存放茶品赏的老茶型;专做各类
期刊
静,听得见雨滴从屋檐滴落到石板上细碎溅开,山泉在红泥炉上的银壶中微微作松涛之响。  古木楼里的一方天光微微泛青色,细雨自天穹密密落下,接近地面时却了无声息。不用抬头,知道对面的三席茶,国栋、汪云、茗仙和我一样在静候;旁的两席,木白、志琼及每个茶席对面的五位嘉宾亦一致默默等候,心意相通。而临院亦有五席茶、一席香。一席流水席,人人都在候着。  茶鼓声渐起,如隐隐滚雷涌入耳中,是为吃茶之令。  提壶注水
期刊
神秘诡异的佤家寨——远古庄严的木鼓声、一部活的佤族社会发展史、一处人与神灵共居的地方、一座原生态的古茶园;一段属于临沧沧源的记忆、一种封存在时光中的普洱茶味。  “来吧,试试2D06年开业时订制的这块生饼。”恒昌泰茶庄当家人茂鹏兄的一句话打破了我内心的宁静。这茶饼我早有所耳闻,也好奇,七年的时光于这块生饼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摒心静气。等待约定时刻郑重开汤。  小心翼翼地打开茶饼的外包装,周正紧实的饼
期刊
近年来,福建茶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但是茶叶的品种,茶叶的加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绿色发展方面有了很大的建树。4月12日,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到安溪调研茶业消息,重点提出了:“注重生态、做响品牌、着力创新、绿色发展”。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于5月17日在安溪召开“茶产业发展座谈会”,来自福建省各设区市海茶会会长和部分茶专家、茶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领导等100多人会聚安溪,共同分析了全国茶产业面临的
期刊
“如果茶艺竞赛或茶艺师证照考试的规则要求我们得穿旗袍或唐装,然后在成绩评定标准上又有服装这一项,那么我们肯定会穿旗袍或唐装;如果没有要求穿哪一款式的服装,但在成绩评定标准上有服装这一项,我们也会想办法穿件出奇制胜的衣服以求得这个项目的高分。这样长时间实施的结果会不会误导茶文化界与社会大众。以为茶道艺术就是要这样穿着或这么重视打扮?”  “会的,这是比赛或考试的规则制定与出题时应留意的。如果主办单位
期刊
“如果把福鼎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一点儿也不比武夷山逊色!”这是福鼎当地一个小伙子发出的感慨。虽然这句话里明显融入了个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主观情感,但若撇开先入为主的知名度,将福鼎和武夷山进行PK,二者的确伯仲难分——同样都有名山秀水,同样都有历史名茶,同样都有儒释道文化交融的印迹。不同的是,福鼎还坐拥着一片蔚蓝的大海和几座旖旎的岛屿。  品山读水也好,阅读回味历史也罢,寻美依然是我们出发的最初理
期刊
天津是座特别的城市,地处华北平原,是京畿重地,有着煌煌大派的古老威严气象;天津又是平民之城,曲艺之乡,是相声的圣地。天津百姓寻常生活的家长里短,讨价还价中的你来我往,都像一捧一哏地抖着包袱演相声。从这里的相声茶馆,走出了大师马三立、侯宝林、常宝望以及马季、郭德纲。泡茶馆、听相声、啃麻花,再加几个狗不理,老津门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地千年不厌,历久弥香。  这样的一座天津城,自然也少不了茶叶的灵芬滋养。
期刊
随着唐代对外交流的加强,不仅向外输出茶与茶文化,而且也以更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广泛吸收异域文化,使饮茶器不再囿于陶瓷,而出现了金银、琉璃、漆艺等新材质,形制亦有着令人耳目—新的变化。  同时,魏晋时代由印度传入的佛教在唐代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寺院僧侣日常修行时无不饮茶,从而影响到饮茶器的造型与材质。  因此,茶托发展到唐代,无论器型风格,还是材质,都异彩纷呈,体现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流露出
期刊
习惯喝茶的中国人,多多少少对茶文化之源远流长有所感触,对流派众多的茶道也怀有敬畏之心。实际上,享受喝茶这件事,并不需要高深的学问。最要紧的是慢下来,给自己找一个舒服的角落,品味沁人心脾的茶香。听说有这样一家专营台湾茶的郑福星茶业美学馆,不同于其他茶业,笔者在馆内看到这里不仅卖茶,还有来自台湾的名家工艺,甚至能品味到小原流花艺,处处充满了人文艺术气息。用总经理郑正郁的话说:“走进美学馆,就是美的开始
期刊
刚从江南访茶回来,就得到消息:三千院客栈的苏菲要在丽江结婚了。这对在丽江的移民来说,是个大事:见证一段长达八年的异国恋情终得正果。  苏菲是个美丽的江西女子,典型的射手座性格,自由、热情、活力四射。四年前在束河租了个院子做客栈,半移居丽江状态。她的夫君原田,日本大阪人士,热爱中国文化,中文极好且亲和开朗,很受大家的喜爱。他们相识相恋于中国,有着很深的丽江情结。  在丽江这么些年,还是第一次参加丽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