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花艺,返璞归真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喝茶的中国人,多多少少对茶文化之源远流长有所感触,对流派众多的茶道也怀有敬畏之心。实际上,享受喝茶这件事,并不需要高深的学问。最要紧的是慢下来,给自己找一个舒服的角落,品味沁人心脾的茶香。听说有这样一家专营台湾茶的郑福星茶业美学馆,不同于其他茶业,笔者在馆内看到这里不仅卖茶,还有来自台湾的名家工艺,甚至能品味到小原流花艺,处处充满了人文艺术气息。用总经理郑正郁的话说:“走进美学馆,就是美的开始”。为达到这个诉求,不仅让店员穿上特别设计的黑色服饰,而且还展示独特的茶道美学,其用心令人敬佩!
  温婉的郑福星茶业文化创意总监,林晓真女士介绍说:“早在宋时,人们就已将茶席置于自然之中。”在花园或露台上设茶席,喝茶的环境与氛围便与在室内时截然不同。当然,设在室内的茶席,也可以有取材于自然或表现自然的艺术元素环绕周围。比如与茶艺共称“四艺”的插花、焚香与挂画。都是为了营造茶室空间的别致雅趣而设。
  “茶具可以说是茶席的灵魂,是茶席整体风格表现的重要部分。当夏天来临,茶席上要喝新上市的春茶。为了表现充满青草昧的新鲜气息,可以挑一套青瓷质地的茶具,除了季节更替所产生的风格变化之外,也可以围绕一只手法极为精湛的艺术茶壶或一套风格强烈的茶器具,来搭配辅助的器具与装饰物,烘托作为主角的茶具。笔者爱极了饮茶,所以看过很多茶道表演,特别是手捧闻香杯的时候,有一丝感动,一直坚信茶是植物中的经典,生于幽幽的山谷,长在青青的坡地,结庐寂静的山林间。
  泡茶的心比泡茶的技巧更为重要。多数时候,生活就像泡茶时的心境,不一定要有百年老茶,也不一定要有雨前龙井,只要有足够的对生活的豁达,再普通的茶里也有无尽的香醇、甘润滋味。这也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与哲学,所谓意气中的幽然、宁静、质朴,唯如此我们才可以认知茶的真谛,感受茶道的魅力,让潜意识与大自然的神秘息息相通,混入天成,茶的意境大抵如是。
  “至清之水,至静之意”。在这里除了能静下来心来喝杯好茶以外,还能欣赏到小原流花艺的独有魅力。林晓真老师讲解到:“任何空间、时间,以任何素材皆可与空间搭配。创作出表达自我风格的花艺。花艺不是单纯的插花,其所重视的是各方面皆可观赏花材的欣赏范围,除了有自然的美感外,其清爽的视觉效果亦有不同的感受。
  茶以人文为根,花以自然为本。郑福星茶业为您展现东方时尚生活的茶道花艺美学,保持着原始质朴的美,亲近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思想,希望依着“单纯和质朴”的心意,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茶·器·花·艺·道,美学中国行,还在继续。
其他文献
云南古树普洱今年热度更大:一是古树茶因资源稀缺性及相对更天然的品质而倍受推崇;二是更多的资金进入这个领域。  上期我们介绍了以老班章、倚邦为、王的版纳各茶山茶事及生态等思考,本期将为大家重点介绍普洱市的景迈古茶山及临沧邦东、凤庆等茶山现状——除了茶、茶价,还有更多民生的变迁。  景迈:万亩古树与手工茶  从勐海到景迈,路并不远,只是弯道特别多。景迈茶山属于普洱地区,交通较便利,基本是平坦的塘石路。
期刊
茶者,朝饮晨露,暮披霞光,为人们体味自然精奥的妙品。而以茶道精神为指导的茶艺,将茶事艺术化,是表演与心修的融合,蕴藏着雅致的美感和悠远的意境。以茶艺为媒,让更多人领悟茶道精髓、清修自我。  然而,社会的浮躁也影响了茶艺的清雅。近来一些茶艺表演可谓是别出新招、异彩纷呈,然而这个“新”和“异”实在令茶人愤懑。  6月23日在广州,三名模特穿着三点式进行茶艺表演。有近500名摄影爱好者和市民到场围观,很
期刊
品茗馆卖的“有泡茶师泡茶的茶汤”,这样的茶汤是商品。茶汤商品的产生需经过相当繁复且细腻的过程才能得到:一要很认真地去寻找原料;二要很好地精炼这些原料;三要将这些原料结合不同的时间、人物、环境、器物和茶食;四要在现场真正把它做出来呈献给客人。  寻找原料,是泡茶师对泡茶、对品茗已经建立想法,了解自己想做的品茗类型(如:专做精致乌龙茶和绿茶品赏的稀有精品型;专做有年份的各种存放茶品赏的老茶型;专做各类
期刊
静,听得见雨滴从屋檐滴落到石板上细碎溅开,山泉在红泥炉上的银壶中微微作松涛之响。  古木楼里的一方天光微微泛青色,细雨自天穹密密落下,接近地面时却了无声息。不用抬头,知道对面的三席茶,国栋、汪云、茗仙和我一样在静候;旁的两席,木白、志琼及每个茶席对面的五位嘉宾亦一致默默等候,心意相通。而临院亦有五席茶、一席香。一席流水席,人人都在候着。  茶鼓声渐起,如隐隐滚雷涌入耳中,是为吃茶之令。  提壶注水
期刊
神秘诡异的佤家寨——远古庄严的木鼓声、一部活的佤族社会发展史、一处人与神灵共居的地方、一座原生态的古茶园;一段属于临沧沧源的记忆、一种封存在时光中的普洱茶味。  “来吧,试试2D06年开业时订制的这块生饼。”恒昌泰茶庄当家人茂鹏兄的一句话打破了我内心的宁静。这茶饼我早有所耳闻,也好奇,七年的时光于这块生饼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摒心静气。等待约定时刻郑重开汤。  小心翼翼地打开茶饼的外包装,周正紧实的饼
期刊
近年来,福建茶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但是茶叶的品种,茶叶的加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绿色发展方面有了很大的建树。4月12日,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到安溪调研茶业消息,重点提出了:“注重生态、做响品牌、着力创新、绿色发展”。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于5月17日在安溪召开“茶产业发展座谈会”,来自福建省各设区市海茶会会长和部分茶专家、茶企负责人及相关部门领导等100多人会聚安溪,共同分析了全国茶产业面临的
期刊
“如果茶艺竞赛或茶艺师证照考试的规则要求我们得穿旗袍或唐装,然后在成绩评定标准上又有服装这一项,那么我们肯定会穿旗袍或唐装;如果没有要求穿哪一款式的服装,但在成绩评定标准上有服装这一项,我们也会想办法穿件出奇制胜的衣服以求得这个项目的高分。这样长时间实施的结果会不会误导茶文化界与社会大众。以为茶道艺术就是要这样穿着或这么重视打扮?”  “会的,这是比赛或考试的规则制定与出题时应留意的。如果主办单位
期刊
“如果把福鼎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一点儿也不比武夷山逊色!”这是福鼎当地一个小伙子发出的感慨。虽然这句话里明显融入了个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主观情感,但若撇开先入为主的知名度,将福鼎和武夷山进行PK,二者的确伯仲难分——同样都有名山秀水,同样都有历史名茶,同样都有儒释道文化交融的印迹。不同的是,福鼎还坐拥着一片蔚蓝的大海和几座旖旎的岛屿。  品山读水也好,阅读回味历史也罢,寻美依然是我们出发的最初理
期刊
天津是座特别的城市,地处华北平原,是京畿重地,有着煌煌大派的古老威严气象;天津又是平民之城,曲艺之乡,是相声的圣地。天津百姓寻常生活的家长里短,讨价还价中的你来我往,都像一捧一哏地抖着包袱演相声。从这里的相声茶馆,走出了大师马三立、侯宝林、常宝望以及马季、郭德纲。泡茶馆、听相声、啃麻花,再加几个狗不理,老津门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地千年不厌,历久弥香。  这样的一座天津城,自然也少不了茶叶的灵芬滋养。
期刊
随着唐代对外交流的加强,不仅向外输出茶与茶文化,而且也以更博大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广泛吸收异域文化,使饮茶器不再囿于陶瓷,而出现了金银、琉璃、漆艺等新材质,形制亦有着令人耳目—新的变化。  同时,魏晋时代由印度传入的佛教在唐代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寺院僧侣日常修行时无不饮茶,从而影响到饮茶器的造型与材质。  因此,茶托发展到唐代,无论器型风格,还是材质,都异彩纷呈,体现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流露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