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演变与优化——以“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来源 :山地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1026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是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由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传统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西藏高原城镇化的动力与其他区域有着不同的特点。本研究在对"一江两河地区"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阶段对该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实施的援助西藏的特殊政策对城镇化的作用,认为援藏政策是西藏城镇化的核心动力,但同时也强化了西藏"非典型的二元结构",城镇缺乏自然发育和自觉成长的过程,缺乏内在的经济利益驱动和活力,经济职能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一江两河"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城镇外来人口的机械增长,本土非农化进程缓慢,城镇化在改善当地农牧民生活水平方面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从推进本土农牧民城镇化进程的角度出发,并充分考虑援藏政策对西藏城镇化的作用,提出今后"一江两河"地区城镇化动力系统优化的思路,为其他具有高原环境特征和特殊社会背景地区的城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新闻语体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电视新闻语体作为新闻语体的下位语体,其发展历史则相对更短,它是逐渐在电视新闻实践中形成的、伴随社会进步而发
<正>9月20日,湛江市高一岳麓版教材培训活动有幸邀请了"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名教师培养对象陈穗老师进行示范教学。陈穗老师所呈现的"古罗马的政制与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采
<正>地理学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高中阶段主要学习这三大分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主要讲解自然地理学知识,必修Ⅱ主要讲解人文地理学知识,必修Ⅲ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石杉碱甲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用
<正>随着回归全国统一命题,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维、素材的呈现方式及试题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的相关要求,将有利于教师制定高效的复习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复
本文根据济南会议要求,在前二报的基础上,以大白鼠离体子宫解痉作用和小鼠镇痛作用为观察指标,用正交设计法对香附炮制工艺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煮、蒸、焖进行了研究分析。
清嘉庆年间在外藩蒙古科布多城发生了"贾德保辜"一案,其法律上争论之处在于"到底是适用蒙古律还是大清律",清政府最后适用了《蒙古律例》,说明法律适用从属人主义转向属地主
<正>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区域地理仍作为命题的基础和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知识或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高中系统地理知识。高考试题往往以某一个或某几个区域和局部的经纬线
“中外美术鉴赏”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文章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特点 ,提出美术鉴赏教学应努力做到课内与课外的良好沟通 ,合理运用媒体组合式教学手段以及加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