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墨江Ms5.9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机制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D-InSAR技术得到2018年云南墨江Ms5.9地震的同震形变场,以此为约束,利用SDM程序反演同震形变场和发震断层面的滑动分布,并讨论了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结果 表明:墨江地震造成地表LOS向最大形变量约为6 cm,同震形变场呈对称分布.发震断层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符合区域构造的运动性质.断层面的最大滑动量为0.19m,大约分布在沿断层走向10 ~ 13 km、且沿倾向向下3~6 km处.断层在近地表处滑动量较小,同震错动未破裂至地表.
其他文献
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一直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总觉得三分钟口语训练没有内容,没有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入手,更无法做到持之以恒,所以在这方面多加留心、仔细实践,三年的不断研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Objective China’s petroleum explor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finding deeply buried thin sandbodies for the abundant oil resources they contain.Here thin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基于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经过重定位的4 035个余震数据,利用小震确定大震断层面方法,得到该地震的断层面参数,以余震稀疏区为界将余震分为南北两段进行分段拟合,最后判定了
Objective During the sea-level lowstands of the Late Quaternary,paleo-channels resulting from large-scale glacial regressions were extensively developed on cont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Objective A total of 820 million tons of potash reserves are predicted to exist in the Palaeocene–Eocene of the Jianghan Basin.However,the basin history is 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