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德育方法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200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如何从德育方法论视角去探讨研究德育方法的继承、借鉴与创新,以期提高德育实效性,是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或手段,是师生相互影响与作用的桥梁和媒介。
  关键词:德育方法;继承;借鉴与创新
  一、德育方法的继承
  1.继承是德育方法的重要前提
  德育方法继承是我们传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葆党的政治优势的需要,有些德育方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我们与时俱进,进一步继承和扬弃。德育方法继承是吸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改进德育方法的需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德育工作不竭的源泉。新形势下要发挥传统文化新价值,为德育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内容。
  2.德育方法继承的主要内容
  (1)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中德育方法的合理成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中的德育方法虽有阶级局限性,但也有合理成分,应摒弃糟粕,取其精华。古代德育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克己内省、长善救失、身体力行、环境熏陶、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寓教于乐、慎独等等。
  (2)继承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德育方法。党的德育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内容极其丰富,形成了一整套方针、方法、原则等,简要概括如下:两大根本方法,即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的方法;三大基本方针,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疏导”方针;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民主方法,即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和说服教育的方法。
  二、德育方法的借鉴
  1.借鉴是德育方法的必要条件
  德育方法的借鉴,就是要积极吸取国内外相关学科知识和先进的科技方法及国外德育方法。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德育方法必然要以借鉴作为发展条件。借鉴可以丰富学科研究,在学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趋势下,借鉴相关学科知识与技术,有利于不断充实和丰富德育学科。
  2.德育方法借鉴的主要内容
  积极吸取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吸取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借鉴数学、系统论、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知识,增强德育方法实效性;国内与国外德育方法虽然在目标、阶级性质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国外某些做法值得借鉴,如通过各种载体、活动、大众传媒、强化家庭教育等进行意识形态影响的做法。
  三、德育方法的创新
  1.创新是德育方法的动力源泉
  德育方法创新,是指在继承、借鉴基础上,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方法。素质教育与德育实效性需要德育方法创新,伴随素质教育过程中丰富的教育内容,容易忽视德育,德育缺乏实效,因此要创新方法,增强德育吸引力。
  2.德育方法创新的思路与内容
  (1)创新的思路。改变思维方式,在新形势下思考问题;提升理论素养;走出国门,开放性眼光思考问题。
  (2)创新的内容。创新是发展的力量之源,德育方法内容创新就是要探索实践德育方法发展的趋势,形成德育方法的转变,简要归纳如下: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转变,从经验型德育方法向科学型德育方法转变,从单向灌输型德育方法向双向交流型德育方法转变,从集中型德育方法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德育方法转变,从单向型德育方法向综合型德育方法的转变,从“真空传播”向载体传播的转变,从显型德育方法向显型与隐型相结合型德育方法转变,从定性德育方法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德育方法转变,从平面式向立体式、包办式向自选式的转变。
  四、德育方法继承、借鉴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1.继承、借鉴是创新的基础
  德育方法继承注重方向性,继承内容要分清主次,以继承党的德育方法优良传统为主,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方法为辅,坚持正确方向,不能本末倒置。继承是一种扬弃,绝不是照搬,要坚持科学性,对于前人的有效做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加以改造创新。借鉴是通过比较,确定彼此长处与短处,吸收合理成分,实现自身超越。在借鉴问题上,要做到清醒、理智,既不闭关自守、全盘否定,又不盲目崇拜,全盘照搬,科学合理地吸取他人之长,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2.创新是继承、借鉴的目的
  新时期德育方法的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借鉴过程中的创新,要防止继承与创新对立、借鉴与创新等同的错误思想。德育方法的创新,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体现时代精神和群众的首创精神。
  参考文献:
  [1]冯益谦.比较与创新—中西德育方法比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58-60.
  [2]娄淑华,张丽敏.德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探索[J].社会科学战线,2011,1.
其他文献
摘 要:基础护理技术这门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学院改革教学模式,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研组教师分章节进行课程的微课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笔者将一些体会和感悟记录下来,与同行交流分享。   关键词:基础护理技术;微课制作   基础护理技术这门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有重要意义,它是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希望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既能获得知识,习得技能,同
<正>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除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外,对心脏大血管疾病亦有良好的诊断效果,随MR技术不断进步,MRI的临床应用领域还在扩大。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实地调研了许昌市东城市边缘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关注经济发展中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关注城市边缘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现状,有利于城市化进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冠心病组为2006年6月~2008年1月的9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32~79岁,平均53.8岁。对照组为同期无心管疾病体检人群按年龄随机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57  资料与方法  选经肋间切口开胸手术病人200例,年龄45~75岁。其中食管癌102例,肺癌76例,脓胸22例。在关闭胸腔前,于肋间切口的后端,将切口的上下两肋的壁层胸膜与肋骨、肋间内肌之间钝性分离,即可见肋间神经和血管,然后向后游离约3cm,形成一个横口袋状的间隙,即胸膜外间隙。取硬膜外导管一根,将其有刻度一端置于
隐喻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在修辞学以及文学中很早就被提到过。在修辞学的研究中,这一现象被称为明喻、隐喻、转喻等;而在另一个类别的语言学中,这些修辞现象全部被称为“隐喻”。本
7月19日,励展博览集团与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PIT上海)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对于《谅僻备忘录》中“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和深化展览业务的全方位合作”内容,励展博览
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情境创设的常见误区、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设情境;误区;思考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教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究竟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情境创设的常见误区  1.
摘 要:本文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对叠词进行了探讨,首先明确汉语和英语中叠词的概念,然后从类型和功能两个角度分析汉语中的叠词和英语中的重叠现象,最后以唐诗为例,探讨汉语叠词的英译问题。  关键词:叠词;重叠;中英对比;古诗;叠词英译  一、引言  汉语叠词(或称迭字、叠字、重叠词、叠音字),就是用重叠词素或音节来构成的词,其中一部分属于象声词。在《当代汉语词典》中有“叠字”这一词项,解释为:“把同一个单
根据国家审计署的部署,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我厅组织全区各级审计机关采取“上审下”、“同级审”、“交叉审”等形式对工商部门1998年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和1999年财务收支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