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形栖居

来源 :时代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z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树建筑,由陈曦创立于美国纽约/中国深圳.事务所专注于中小规模公共与艺术建筑项目,尊重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人群的设计需求,力求为当代城市创造出独具创意与精神内涵的空间作品.命名“一树”,我们相信每一个或微小或宏大的空间里都蕴藏着世界的奥秘,与生活的光荣.我们希望精心种下每一树安静而茁壮的空间,让生活与故事在其中繁茂生长.
其他文献
他者之域是一则在文明的比较样本中的建造故事.rn2020年末,我跟随包括12名建筑师的考察团队来到平武民主村参与乡建,这次的设计任务正是在此地为摄影师设计一处野外拍摄的民
期刊
文章围绕政策、建造和传播三条线索,对line+新近完成的作品山东泰安九女峰·故乡的云展开评述。旅游型乡建模式“自上而下”的特性决定了当代乡村的发展必然需要与城市建立资源流动,由此产生的设计策略也显示出直白的城市审美,最终项目经由媒体传播而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并从而推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用建筑桥接起三重线索是本项目的特征,它也形成了一份普通乡村如何以空间作为催化剂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范本。与此同时,在这一模式中,对于传统乡村生活的想象、对现代生活方式的需求,以及与既有村落的日常生活之间亦形成了一组充满
文章首先总结了城市有机更新面临的三个新技术问题:如何实现城市和社区发展情况的科学体检和专项问题评估,如何实现有机更新方案的科学模拟与评估,以及如何通过新的技术工具对有机更新与治理过程的有效组织和参与进行响应。随后,笔者团队提出了人本—循证—参与式设计流程,并通过研究新技术方法、开发部分智能工具,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了响应。最后,以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的有机更新项目进行了实证。
文章回顾了蒙山下民宿“云舍”的设计过程,将其归纳为以“云”这一类比物进行“拟物”化的思考,并通过建筑形体、流线架构、空间体验以及材料感知等建筑语言形成独特、可被感知的空间氛围。希望以这个设计和思考历程回应场地与建筑、材料与形式、内与外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简单、绿色的竹纳米纤维素(NCC)的制备方法,并将其用于明胶性能的增强。分析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超声作用对NCC得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EM、XRD、TGA、万能材料试验机对NCC的结构、形貌、谱学性质、晶体性能以及纳米复合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60min、超声功率600W条件下,NCC得率达到90%;TEM显示纳米纤维素的直径在10~40nm,长度为400~700nm;XRD分析显示NCC为纤维素Ι型,结晶度78.31%。当NCC含量1%
电渣重熔工艺是获取高洁净轴承钢的重要工艺技术,其所使用的精炼炉渣成分对轴承钢冶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传统的70%CaF2-30%Al2O3精炼渣,进行了成分优化,通过加入少量的CaO、MgO以替代渣中部分CaF2和Al2O3,并对所设计的CaF2-Al2O3-CaO-MgO四元渣系进行了熔点、黏度、密度
朱培栋博士以研究型的工作方法,“空间赋能”的实践线索,积极而持续地介入设计的第一线,回应当代建筑学复杂背景下的设计需求及社会问题,并不断通过“场景构型”的方式,以建
期刊
火电机组长期运行,高压调节阀门的流量特性通常会不同程度的偏离设计值,使总阀位与开度的变化不匹配,进而影响机组的一次调频功能。基于某火电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机组的高压调节阀流量特性进行了优化整定。对不同总阀位区间的一次调频情况进行仿真,探讨了阀门流量特性对一次调频功能的影响。一次调频算例显示,阀门流量特性优化后,机组一次调频动作15 s出力响应指数增至84.32%,30 s出力响应指数增至93.61%,满足发电厂并网运行管理对一次调频的考核要求,一次调频性能得到优化。
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带来极大挑战。储能技术能够改变系统固有的能量流动,降低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对电网的影响,进而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支撑技术。文中对储能技术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首先,总结了当前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其次,系统综述了用于促进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储能系统控制与配置方法;最后,针对电网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下面临的调频、调压问题,阐述了储能参与电网调频调压的技术现状及储能控制策略。对制订储能运行技术
1970年代的西柏林无法逾越的边界,以及持续减少的人口,O.M.Ungers与Rem Koohaas提议将城市以绿色公园为背景,用点的形式发展城市功能,形成群岛式的城市规划.彼时的柏林与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