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量为王的移动互联时代,"洗脑广告"成为撬动流量增长的有力武器。虽然缺乏创意性与审美性,但其凭借百试不爽的洗脑效应,吸引了不少企业前赴后继,比如2018年世界杯期间斥巨资投放广告的BOSS直聘、马蜂窝和知乎。笔者认为,此类广告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伦理问题:消解创意、伤害品牌、审美低级、操纵媒介、价值导向偏颇。笔者就此建议通过洗脑广告自身调整和外部规制减弱其危害性,比如:增强有效性和趣味性、诉诸精准传播与合理曝光、完善广告审查与监督机制、坚持行业批判和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