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石斋”记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1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神之间
  我的人生履历很简单:在山东老家长到18岁,因高考到济南读书和工作11年,到北京读博士和工作至今又20多年。在外人看来,我是地道的山东人,因为行为上崇信孔孟之道,但他们或许有所不知,我是齐鲁大地上的齐人,是被海水包裹的胶东人,是受海市蜃楼故事熏陶的蓬莱人,所以在精神和灵魂上是喜欢做梦的人。
  打小我就喜欢梦。当听到老人讲“南柯一梦”时,心生无限遐想。倒不是向往自己成为梦中人,而是被梦这种方式折服和迷醉。上大学前,第一次从山区来到蓬莱城,天高海阔之下的蓬莱阁凌空欲飞,惊得我目瞪口呆,也让我心驰神往。大学期间登泰山,后来又看到“登泰山而小鲁”的句子,尤其是外省人惊叹泰山之雄伟壮大,我总有些不以为然,并发出无言的反问:“泰山不就是盖在齐鲁大地上的一方印章吗?”所以,长期以来,在蓬莱仙境的光照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其间也不乏某些无知,以及对于“无知”的执着和热爱。
  现在我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仍喜欢做梦,做那些稀奇古怪的梦,尤其爱做白日梦。如一夜安眠,无梦相伴,虽神清气爽,但总觉得若有所失!许多人总认为,现实为真,梦想为幻;而我常想,人生七十岁,睡眠三十五,而睡与梦又常各半,“梦”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中国哲人表示:“一个智者,总是半睡半醒。醒时闭一眼,梦中睁一眼。”在我的人生中,梦与醒、梦中醒、醒中梦是关键词,它们常开出快乐和幸福之花。
  这次莱州之行,行前我只知道莱州在山东某地,至于其他方面几乎一无所知!我没上网查阅,因担心失了神秘感,作家采风岂能没有玄机,失了“无知”中的“求知”欲?我甚至生出这样的思绪的缠绕:“胶东有个莱山,还有蓬莱、莱西、莱阳和莱芜,莱州在何处,怎么有这么多‘莱’字。按字面解释,‘莱’即来到‘草里’,为何这一带有这么多草木?‘莱’与胶莱河以及以前的‘莱子国’‘东莱国’莫不是大有关系?”出我意料,自北京到烟台,下飞机,乘车到莱州,竟路过我的老家蓬莱,一直往西,再过黄县(今之龙口)、招远,时间是两小时。有趣的是,在车上,从莱州人那里得知,所谓的“莱州”即是以前的“掖县”。童年就对有关“蓬、黄、掖”的故事耳熟能详,所以不免心中窃喜。喜从何来?记得,小时候听到“掖县”这个称呼,我还简单地将之理解成“夜县”,并因此产生无限的想望:中国之大,岂不是还有个“日县”,否则,“夜县”会多么的孤独寂寞?后来,知道“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时,还简单无知地将之与“夜县”联在一起。
  莱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人人面善,酒店的服务员个个笑容可掬,仿佛天国的使者,没有当下北京等大都市中“不与陌生人说话”的冷酷面孔。进入房间,我发现桌上放一纸条,上面是服务员亲手写的,其内容是:“尊敬的王先生:您好!感谢您入住我们酒店。房间特意为您准备了一只吉象。祝吉祥如意!入住愉快!服务员:王节莉。”原以为象是工艺品,当整理床铺时发现,所谓“吉象”,是用毛巾折叠而成,其憨态可掬令人折服。我一下子被感动了!这是平生第一次领受了酒店服务最真诚的祝福:用心、亲笔、亲手书写和折叠出人世间的善意与美好。在此,我宁愿相信:自己已从人间走进仙地,一个有着仙女般姿容和圣母般心怀的福地。在接下来的日子,我将像含苞待放的花朵,细细体味天露——莱州这块土地发出的灵光。
  我的家乡蓬莱颇似伸向渤海的鸡冠,是那样直截了当、神气活现;莱州则如弯曲的鸡脖子,它与渤海相环绕,显得极其含蓄、优雅、质朴。我猜想:从风水角度说,在蓬莱登陆的众仙,恐怕都愿选莱州之地,作为居住和修身养性之所;世间的凡夫俗子也爱到莱州,吸风饮露,沾些神仙的灵气。这样,莱州就成为神与人相互往还之所。古代称莱州为“过国”,我们既可将之理解成内外交通的要道,又何尝不可将之视为人与神往来的门户?
  莱州有神山,这里不仅有神仙洞,还有被全真教奉为五祖的石像,他们是王重阳、王少阳、钟离权、吕洞宾、刘蟾,更有秋天满山红遍的枫叶。大基山的仙人谷更是清幽华美,汉代的王昌安、十六国的成公兴、魏時的王道翼、宋金元的刘长生与丘处机等,均在此修行悟道,加之道观上金碧辉煌的琉璃,更增添了无限风韵。云峰山有个“仙人洞”,北魏刺史郑道昭曾在半山腰刻下“九仙之名”,而后又用九块石分刻“安期子驾龙栖蓬莱之山”“王子晋驾凤栖太室之山”“赤松子驾月栖玄圃之山”“浮丘子驾鸿栖月桂之山”“羡门子驾日栖昆仑之山”“神人子乘烟栖姑射之山”“列子乘风栖华之山”“鸿崖子驾鹄栖衡之山”等,可见他对神仙的向往之情。郑道昭还在此山上创造了“郑文公碑”,用于镌刻的高3米、宽4米的巨石本身就是个神物,加上艺术家的神来之笔,可谓光彩照人、福泽万代。细看原刻,我发现不少字竟刻在高低不平的凸起处,有的字头脚低而腰身高,像顽童卧在石包上嬉戏,这在自古及今的书法刻石史上恐怕绝无仅有。细思冥想后,我略有所悟:郑道昭是金石学家,他通晓天文地理和神仙之道,所以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将巨石完全铲平,而是因材取势,中间留下一条自右上至左下的长长石筋,又将较硬的不平处保留下来,直接在凸起处刻字,既防石头风化,又充满道家“无用之用”的哲学。这是郑道昭与天地神灵对语的智慧的结晶。还有崮山的龙女峰,这个被描绘为龙女与渔夫相恋的故事,包含了人与神多少往还的情愫!当未婚夫龙太子仗剑刺向渔夫,龙女以身相迎,在救下情侣后,自己则身亡而死,于是化为山峰,永远守护着神圣的爱情。在马山上,也有动人的人与仙的故事:道长在修建道观,妹妹为他送饭。姑娘见此地山清水秀、超凡脱俗,于是流连忘返,并感叹自己无福在此修炼成仙。话未落,她已化身为石。于是,道长就在妹妹羽化的巨石上修筑了一个站棺。
  莱州又有神庙。在莱州北面数里是最著名的东海神庙。东海神庙庞大的建筑群现已无存,只留下几处残垣断壁,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烁着旧日的辉煌与壮烈。据载,这是中国第一海神庙,自秦以来它一直是皇家祭海之地,其中的神龙像是著名的“掖邑八景”。莱州本地有人收藏了不少关于东海神庙的文物,其中有东海神龙和海神娘娘的画像。我细细观看龙王像,它是那样威风凛凛、气贯长虹、不可一世,令人不敢仰视。然而,当我心怀恐惧慢慢抬起头,双眼与神龙的目光相碰时,看到的竟是一片和善!此时,再看龙王画像,它艳丽的官服完全与人相通、相知、相爱。在东海神庙旧址,我捡回一块瓦片,它只有手心大小,在锗色陈土上有一面深沉老厚的老绿色,从中映出历史的光阴与日月,更是人与神相往还的通道。我用水将它洗净,放在案头,不时用手轻摸,以手指轻弹,这块瓦片会发出湿润的光泽和铮铮然的金声,虽不知具体年代,但确是个老物件,是饱含着东海神庙外大海的涛声的。不过,在带走瓦片时,我是向龙王祷告过的,也在龙王画像的眼睛中得到了默许。   莱州还有仙岛。在莱州城北是美丽的黄金海岸,再往北则是三山岛和芙蓉岛,这更是神与人向往之地。三山岛本是莱州湾里一座岛屿,后与陆地连通。由于三山岛与渤海的三神山同名,秦始皇曾到此朝拜,三山岛至今还留下他祭祀的遗迹。另有民间传说,三山岛深处有个少妇,她常赶着驴在碾压金米,于是古人传下这样的希望:谁能找到打开山门的钥匙,就可得到黄金。然而,这一传说今天却变为现实,因为三山岛周围就有三山岛金矿和焦家金矿。一般人谈到山东黄金,都觉得是招远为最,殊不知,莱州的黄金储量全国第一,且现在的黄金开采多为集体企业,这与许多地方大为不同。离陆地25公里的芙蓉岛更是一奇,这个面积仅有0.5平方公里,海拔75米的小岛,充满着各式各样的传奇,也有着人与神的默契和相知。据说,八仙曾在此岛逗留和练功,西面的峭崖峡谷里的一线天,就是吕洞宾试剑所开。还有张果老的“拴驴桩”、何仙姑的化云成石的“莲花吉祥岩”、铁拐李卧眠的“枕石”、韩湘子吹笛的“坐矾石”,曹国舅用作“牙签”的钟乳石,以及八仙聚饮的“聚仙台”,都显得活灵活现。还有一个关于毛纪在芙蓉岛隐居和救人的传说,据载:明代大学士毛纪看破红尘,到家乡芙蓉岛隐居,后得道成仙。一天,落难渔民数人经几个昼夜搏斗,爬上小岛,他们早已饥渴难耐、精疲力竭、命悬一线。一老翁至,在他们面前从怀里掏出粒米,挖坑将它种下,很快,玉米长大、结子,老人又将之磨粉,煮成一碗粥。然而,这碗粥却总也喝不完。最后,渔民得救,老翁却不见了。这样的仙岛、民间传说,其实是人与神的互通有无、相得益彰,从而生发出仙乡福地的美妙来。
  莱州之地有灵气,多神仙。这里的神仙并非虚无缥缈和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亲切可爱、心系百姓,并不让人感到遥远和陌生,更无恐惧。同时,莱州人又是心系仙道、超凡脱俗,有对美好的向往。一个个村落被修缮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每家院门都写着各种吉祥对联,院落还不时映出绿树和鲜花。坐在村头巷尾的是悠闲的老人,他们在那里看天、赏云、闲话,也看过往的行人,但在他们脸上和眼中,全然没有都市人的紧张不安、如火如荼的欲望,而是一片和气和清辉,仿佛是神仙的容颜。据说,在世界各大宾馆包括人民大会堂都有作服务员的莱州女子。在街上我注意观察,普遍女子都是很美的,除了姣好的面容更有清澈的心地,那是像莱州市花——月季一样的舒放与内敛。面对投来的陌生男子的目光,莱州女子不愠不怒,更不抱以怨恨之色,而是善意与纯朴的一笑,一如被天风吹起的水的涟漪。从莱州人脸上能看到他们心里,那是善面心生的一种纯洁和美好。莱州是全国有名的长寿之乡,这里因孝德而治,婆媳关系融洽,多年无入室盗窃,可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在全国治安高危的情势下,是不可想象的。最好的答案可能是,以中国传统美德为基础的莱州人,有孝能顺、有德广传、人心思善、福运绵长。普遍人一旦也能修己求道,向神仙学习,哪怕受到感染和福祐,即使不能成仙,亦几近之。中国哲人有言:只要心诚,凡人也可成为尧舜。
  莱州夜景甚壮观,天下少有。作为一个县级市,其广场壮丽、人山人海、灯火通明、人人快意,常至深夜而不散。我不知道古代是否如此,但这让我想起“掖县”这个称呼。莫不是这个“掖”真的通“夜”,是因“夜”市发达与浪漫得名?或可不可以说,只有在“夜”而不是“日”中,神仙方能自由出入,“过”往来去,与民同乐,充分享受天上人间的盛况?或反过来说,因在“夜”里,世人方能借天地灵气,与神仙通,充分享受白天的现实世界所难有的放松与超升?无论怎么说,只有在“夜”的华美与张扬中,一种犹如身处北宋汴梁的金碧辉煌,使我有不知是在“天上”还是“人间”的迷醉与醒觉,像醉中被清风吹彻一样。这是难以言说的将现实融入梦境,又在沉醉中体验人生短暂的凄楚与欢喜。
  与神仙过往的莱州人,他们既是现实中人,又是理想的梦中人。莱州在2013年全国百强县中名列第37位。将来有一天,在那个地方无论发生什么,人们都不要感到驚奇!
  高山积雪
  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池塘和村庄的雪花不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这里虽是自己的家乡,虽有母亲温柔的怀抱,虽有兄弟姐妹和朋友为伴,虽有不变的洁净容颜和纯良的心地,但却没有一展才华为人类谋得福利之机会。所以,高高在上的积雪并不快乐,而是长久地苦恼着。高山似乎看透了积雪的心情,她告诉它说:“除了那些身在高端的积雪要靠不断的修行取得正果,其余的积雪都不会永远待在山上,它们都要到人世间去完成自己生命的旅程,只要待到春暖花开时节。”
  在焦虑万分的等待中春天终于到来,阳光温暖明媚,地面热气升腾,靠近底部的积雪开始悄然融化。这一转变来得非常突然,在一瞬间积雪就改变了模样,由一堆固体静止物一变而为生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流水的积雪已经走上它的旅途,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家乡向母亲告别。此时的积雪知道,自己已被出行前激动、幸福和惜别的泪水深深浸润和陶醉了,它甚至没能听清背后母亲那反复的叮咛与嘱托。
  像刚离开母亲而投身大都市的农民之子,积雪为自己身份的改变自豪,在那纯洁清明的流动中包含了多少诗意、音乐与梦想啊!它是一路踏着歌声从大山中走来:越过丛丛生机勃勃的绿草,时常听到飞鸟嘹亮的歌唱,与头顶的云霞一起行进起落,最后流入一条峻急的河谷之中。即使这样,化身为水的积雪也并没有感到不适和不快,因为在高低不平、落差极大的峡谷中被裹挟着不停地奔跑,这对于青春昂扬、热情奔放和崇尚冒险的积雪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倒成为一种快乐的自我实现。尤其是从高天一样的悬崖之巅如一条游龙般鱼跃而下,这对积雪是从未有过的体验与自由表达,那种虽有跌撞和粉身碎骨之痛但却痛得真实和舒服。此时此刻,积雪充分体会到流动与毁坏的愉快与魔力,也感到自我实现的价值意义。
  渐渐投身于脱缰野马般的奔跑之中,积雪感到了大山之外紧张残酷的竞争,那是一种万人争过龙门,抢走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在这种拼命地拥挤中,积雪感到有些头晕目眩,仿佛自己已非自己了。此时,积雪想起了高山上母亲的声音:“孩子,外面的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精彩好玩,没有本领,那是难而又难的生活状态。”更可怕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常有巨石挡住去路,而自己又没有时间思考就会被撞成粉末。在这种如雷爆炸般的轰鸣中,积雪虽然感到一种生命的飞扬,一种凌空高蹈姿势的优美,但内心也被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感所占据和震撼。化为流水的积雪渐渐明白了,原来生命的旅行是要经过无数痛苦磨砺的。   如风云流散转而复聚一样,粉身碎骨的积雪之水又汇集在一起,它在深深的旋涡里幸福而悲伤地低吟浅唱,那是在为自己以后的生命行进祈祷和壮行,因为母亲曾告诉它:能克服重重困难,在生命的里程中得以善终,并非易事!好在以后的路途渐渐变得开阔,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积雪似乎看到了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的所谓人类。在积雪的眼睛里,有的人面目慈祥,行为优雅,举止大方,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儿童比较可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光透出攫取的贪婪之光,他们有的肩扛猎枪,两只血红的眼睛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寻。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幼小的动物打死,血水竟差点将自己染红!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口。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莫名的激动与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此时,积雪总是扪心自问:“如果我突然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那将怎样?”后来,积雪总是给自己一个满意答复:“从遥远的天外来到人间的阳光是无私的,而我这颗冰心又有什么可保留的?”
  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它肆无忌惮地污染,那些臭不可闻的粪便,那些令人恶心的工业用水和石油泡沫,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有时,积雪也想起自己的家乡,自己的过去,那是怎样冰清玉洁的所在!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粘厚的液体,不要说鱼虾遇之即一命呜呼,就是自己对自己也越来越讨厌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因为它明白从走出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开始,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一样。当然,积雪在旅途中也有值得回忆和留恋之处,那是它从高山出发始料不到的。如它看到高山,看到山上如羊群一樣游动的云霞,那给它带来多少美好的故乡信息与回忆。当自己绕着高山流走时,那仿佛回到了故乡。还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洗澡与游戏,他们天真无邪的欢笑曾让积雪久久不愿离去。最令它快乐的是,有一渡口留下过人类智者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由此,积雪感到了在人类中仍不乏知音。
  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它甚至能看到不远处有辽远而苍茫的大海,那呈扇形开放的洁白的海滩。那里有着与自己故乡相似的景象,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那里也颇似自己母亲的怀抱向自己激情洋溢地张开。此时,积雪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冰凉就是另一种温暖,起点也就是终点,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于是,在对那个冰封世界的想念中,积雪无比快乐而又充满渴望地向大海扑去。
  最后,积雪之水被大海吞没,失去了它自己的模样;而大海不满不亏,一如既往。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再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育一个新的梦想。”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
  “沐石斋”记
  中国文人多雅好,故事也多,这介乎于有聊和无聊之间。知之者抱有同情之理解,甚至附膺之、和乐之;不知者往往一笑置之,如手拂尘,有人还会露出不屑。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各有其志,趣味迥异,当然就有不同的风姿绰约。以书斋命名为例,如果说文徵明的“玉磐山房”、梁启超的“饮冰室”、胡适的“藏晖室”、梅兰芳的“梅花诗房”、梁实秋的“雅舍”充满古雅之气,那么杜甫的“浣花草堂”、石涛的“大涤草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傅抱石的“抱石斋”则草根味儿十足,而蒲松龄的“聊斋”、刘鹗的“抱残守缺斋”、周作人的“苦茶斋”、林语堂的“有不为斋”、沈从文的“窄而霉斋”则有自嘲和幽默意。作为文人,我也为自己取了个雅号“沐石斋”,而且时不时加在散文随笔后面,以述心怀。
  在我的斋名中,最重要的是“石头”,从中可见我对石头的喜爱。这让我能够理解傅抱石的“抱石斋”所含的深意,那种对于石头的痴迷。因为我家石头可谓多矣!大的小的、方的圆的、长的短的、宽的窄的、粗的细的、黑的白的、红的绿的、文的野的、美的丑的、正的奇的、润的枯的,可谓应有尽有。仅从石种上说,我收藏有沙漠漆、大化石、黄腊石、灵壁石、泰山石、菊花石、莹石、木化石、雨花石、玫瑰石、孔雀石、九龙壁、陨石、砚石、寿山石、青田石、战国红、南红玛瑙,当然更有林林总总的许多叫不上名的石头。如那一年回山东老家,重登蓬莱阁、游长岛,就买到了一块鹅卵石,它小不盈握,大如鸡蛋,光润如婴儿肌肤,上有猕猴挂树奔走之意象,可谓掌中明珠一般。走进我的家中,不论是书房还是厅室,抑或是卧室,到处可见石头面目,用石之山海形容它们亦不为过。不过,比抱石先生更胜一筹,我与石头有肌肤之亲。在我的床上,一半是石头。伴我夜眠者有数石矣:一是重十多斤的黄腊石,它形状如枕,于是成为我双腿之枕石;二是一斤重的翡翠原石,它形如山子,细滑如瓜,常被放在我的右腋之下;三是半斤重的和田青玉籽料,百元购得,玉与僵互参,玉质细腻,僵地粗犷,其形意如藏龙卧虎,甚美妙,我让它伴在左腋下;四是左右手各握两块普通石子,取通灵之意。炎炎夏日,我少打空调,有石玉丝丝凉意浸润,自是神清气爽,一得天然超然,可谓沁人心脾和美不胜收;到了秋冬,尤其是天寒地冻,虽不能与石同醉,但将它放在身边,时不时触碰一下、拥护一回、抚摸一过,虽有寒气,但它来得清明,如藏香醒脑,似针砭时弊,也会在夜的昏瞶中仿佛有大光照临。石者,知音也,吾之师也。由此方知,古人米南宫见石即拜之传言不虚也,亦不怪也!而以之为怪者是怪者也。
  那么,何以在“沐石斋”中有一“沐”字?
  一是除了石头,我家是木的天堂。装修房子时,我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全用实木,拒绝三合板等人工家具,据说用板材装修,十年后污染不去,可谓怪病之源也。今天,面对我家的纯木质地,它们也可能不是名木,但却纯朴自然、温馨如诗,给人的感受好得不得了!当时的购价虽贵,但却是值得的。记得当年囊中羞涩,下决心购得一张雕花硬木双人床,花费万元余,可谓奢侈之极,然今日观之,仍坚实美妙,既实用安定又养眼静心,不亦快哉!因为没有经济实力,家具不是一次性购得,而是一件件买来,在散漫中也有余味儿。有一次,我看中枣木方桌一张、有靠背椅子两把,价值是6000元,在几经犹豫中最后终于凑够银子将它们买回家。这套桌椅几乎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只是用来摆放音响,但它深沉的红色、温润的光泽、优雅的线条令人心驰神往,尤其是伴着美妙的乐音,它们仿佛带了神的灵光,在从窗户透进来的温煦的夕阳余晖伴奏下,自由快乐地翔舞和飞扬。因此,我常常用手去抚摸它们,用脸颊去靠近它们,用目光去熨平它们,以一颗诗心,而它们也报之以泪光留痕般的感动。还有,我喜欢各种木头,因此也尽力去收集,像桃木、梨木、柏木、黄金木、紫檀木、绿檀木、黄花梨木、楠木、黄杨木、竹木、麻梨木、胡桃木等,都是我喜欢的。我还喜欢各种树籽,像菩提子、桃核、橄榄核、核桃、枣核、杏核等,都成为我的藏品。别人吃杏、枣甚至芒果后将核扔掉,我却将之洗净、晾干,置于盒中,闲暇中取出玩赏。因此,一把枣核在手中越搓越亮,如舌头般的芒果核在手中轻如纸、细如丝绒,如发辫一样清晰的纹理令人想到鲜果的清香,它一直缭绕于心间。身在天然木质承载的家中,心灵也为之软化,尤其是经了岁月打磨和熏染之后的木质,它散发着年轮与人性的光泽,给人带来醇熟的智慧和冥想,一如白云的悠然飘逝,也似黄粱美梦不断荡开的境界。   二是我喜欢树,喜欢葱郁激扬的树之张扬。每当周游各地,我都被各式各样的树木所笼罩和迷醉,尤其在风中,如大海波浪一样翻涌的青翠竹叶让我浮想联翩,情不能抑止。坐在四层楼的家中,抬头可见松树梢在风中摇曳,以及桂花香味的款款飘来,那都是生机勃勃的树木最美好之赐予。而家中的木器则将万木逢春的生命真义保存起来,藏在岁月人生的皱折之中,时时给我以慰藉,也需要不断被我们唤醒。因此,我是希望与这些来自天然的木质形成对话,用手、眼、心以及感觉和灵性去体悟,从而获得知音之感。当将一个木质手串,经过天长日久地把玩,变成满满的包浆,透出珠圆玉润之美,那是一种生命的灌注与交流,其美妙是难以言喻的。表面看来,这些离开大地与生命之树的木头,已经干枯和死亡,其实,它是另一种生命存在形式,是将生命内化与收敛后的丰足与快乐。而我与它们为伍,就是在宁静与平和中重新唤醒和体会其曾有的生命伟力。
  三是在这个“沐”字中加水,一是木有水则生,人生亦然!当干枯的木头,因为有“水”,哪怕是意念之“水”,它也会获得底蕴,带来生命的盎然,以淡淡的、温情的、内敛的方式存在着。还有,石头有水则活,无水则枯,水是石头的眼睛和灵光,给石头“沐浴”就会使之不断葆有灵气与生命。当然,面对木石,我既要发挥作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赋予这些物体以生命灵性;但另一方面,我在木石面前,要以谦卑之心,以斋戒的诚实,沐浴更衣,以之为师,以获得更多的感悟与启示。这样,一个“沐”字,就是对于我的沐浴和洗礼。
  在木石之外,我家最多的是书,一片书的海洋。我穿行其间,一如帆过大海。客厅的书架若长城高耸、绵长、悠远,书房的书籍累积如山、山丰海富,地上、床上、桌子上到处是书。我喜欢书,除了知识,还有它们与木石有关:书籍是木头的别一种生命形式;《红楼梦》不仅是一本“石头记”,还有木石之盟;在许多书页中,不是收著颜与玉吗?在知识分子的情怀里,可能没有人能够例外,从历史的书页中体会出“木石之盟”的温馨,以及挥之不去的永恒的怀想与记忆。生命如流水一样东流——不舍昼夜,但在一个书生心中恐怕更多的则是,以夜深人静翻阅书页形成的琴声,聊以自慰并抚平人生的波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家中的书,是另一种木石的存在形式,甚至是能够飞动与升华的吉光片羽。
  一个书生的理想可能是袖里乾坤,他往往更多地陶醉于这样的境界:在香气缭绕中,伴着书香、握着玉石、抚的古琴,听一个时代甚至远古的回声,有时在现实中,有时在梦里,以一种宁静致远、纯洁无瑕、悠远超然的心情。这就是我的“沐石斋”,一个自得其乐的所在。以此为记。
  诗化人生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即是说,在本质的意义上,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们都要面对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然而,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呢?比如有的人忧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心灵世界和生活态度。
  对那些没有参透人生的人来说,生活的每次不顺都是一次苦痛,都会令他生出几许伤怀与哀婉;而对于那些读懂了人生的人来说,生活的不满足是正常的,自然而然的,他会如平日一样欢快地生活和谈笑。
  殊不知,天上的月亮每月也不过只有几日圆满,天空和大地也不是总充满白昼而无黑暗,一年四季除了春夏也还有严冬……自然天地尚且如此,那么,作为它的派生物——人生——也是一样。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的人生能够完满无缺。
  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天地人生的根本悲剧性,理解了这个世界与人的生命的先验性“缺失”。从此意义上说,佛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承受苦难”是有几分道理的。如果有了一颗正确对待人生“缺憾”的心灵,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我想,这个人的人生将是轻松快乐的。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一生辛苦,做着没完没了的工作,然而他们却身体健康、精神旺盛、生活幸福;而有的人一生锦衣美食,清闲无事,甚至过着寄生的生活,但他们却身心疲累,一脸愁容。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前者“心”轻,后者“心”累。
  同样地,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快乐幸福,有时主要不是取决于外在的劳累和不顺,而主要看他能否有一颗快乐之心,一颗“诗”心。如果能用一颗审美的心灵看待这个世界,面对他所遇到的困难,他的人生将会如枝头上小鸟不停地歌唱,似不冻的河水汩汩地流淌。
  其实,人之所需无多,庄子《逍遥游》里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孔子《论语》也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孔子的学生颜回之理想即是“一箪食,一瓢饮”足矣。看来,关键的并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与“心灵”的高度和境界。当然,甘于贫困和甘于寂寞有个前提,即在物质生活上要达到最基本的满足,如果食不果腹,有家难养,居无定所,甚至身无立锥之地,那就很难快乐了。
  有了诗心,就可以与挫折对抗。比如,苏东坡一生坎坷,但总是乐不可支。最典型的是他被放逐荒僻的海南时之情怀。当时的海南,夏天极其潮湿气闷;秋天雾气很重,秋雨连绵不断,所有的东西都会发霉,苏轼的床柱上还长了许多白蚁。另外,这个岛上要什么没什么。这对苏东坡这个六十岁的老人来说如何承受?更何况,这种放逐并无止期,很可能是他最后的死地。离开京城的繁华与奢华,来到海南这个僻远之地(林语堂称之为“域外”),尽管吃得粗劣,水土不服,无朋无友,寂寞无聊,但苏东坡却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失去生活的乐趣与美好的理想,而是很快安定下来。他自己制墨、采药、盖房,同时,抄录了《唐书》《汉书》,注释《尚书》,编定《东坡志林》,考订药书,赋诗作词,等等,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最有意思的是,苏东坡在杂记《辟谷之法》中提到“食阳光充饥”的办法。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什么能让苏东坡不快乐,更难以将他打倒,因为他总有一颗“诗心”。
  当有了诗心,人们才能够体悟大自然的规律与心情。天地一年四季:春天繁华,夏天挥霍;当树叶变黄、干脆,并纷纷向大地飘落,生命就进入了晚秋;而严寒到来,万物将激情收敛珍藏,这就是冬天了。其实,这种更迭与人生有何异?实际上,生命在自然和人生这一点具有一样的节奏。自然生命和人生就如同一首诗,一首有着成长和死亡韵律的和谐的诗。通过“诗心”,在发现天地、人生蕴涵的诗意后,我们就会进入一种新境界:人生就是一个进程,天地尚且还有其生死、离别与悲欢,而渺小的人还有什么困惑和滞碍?所以,心里通亮的庄子在妻子死后竟能“鼓盆而歌”。在诗心的烛照下,自然这首生命之歌还会启示人类:既然大自然到了秋冬已不像春夏那样张扬挥霍,而是积蓄收敛起来,那么,人生也该如此——在创造、付出和张扬时,切不可忘了保存、宁静和虚怀。
  通过诗心,人们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并将这种生命与自身的生命贯通起来,那么,个体就会感到自己生命的强大。比如,看到一树绿叶,我们不要对其熟视无睹,而应用诗心去体悟它。当你的诗心与绿叶的生命接通,那么,在你的意念中一股生命的泉水就会顺着树叶的脉络汩汩流出,直流入你身心。此时的人就好像一个气球,正在接受大自然的“充电”。可以设想,在与大自然接通时,人不仅进行了生命充电,也在进行精神充电。
  诗心就如同和煦的阳光,它不仅能消融冰雪,还可驱除黑暗,如此人生必然其乐融融,幸福之河长流不息。
  王兆胜 1963年生,山东蓬莱人。文学博士、编审,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文学部主任。专著有《林语堂的文化情怀》《闲话林语堂》《20世纪中国散文精神》等10余部;曾获首届冰心散文理论奖、《当代作家评论》奖等。
其他文献
应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会长余健明的邀请,日本工程咨询协会会长石井弓夫率团于2月26-28日对中咨协会进行了工作访问。访问期间,两会会长就双边交流与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广
我国将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文化产业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唯GDP导向、文化意识弱、自然观念差等诸多问题。其根本症结在于文化产业发展思维存在经济偏至化
茂名乙烯公司把开发新产品和生产塑料专用料作为开拓和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不断加大塑料专用料开发和生产的力度,组织了多批专业人员进行省内外市场调研,有针对地进行新产品
Anritsu Company Limited 安立有限公司 公司推出的金属检测机,不仅可检测出金属,还可以检测出石头、玻璃、骨头等非金属异物,对磁性材料同样有高精度检测效果,即使是铝膜包
“四个时期仨跨越,三个领域两头真”是对周有光一生的高度概括。周先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可概括为“思想先驱、文化启蒙”。文章从敢为人先与独立思考、求真务实和与时俱
建立先进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也是我国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长足发展的客观要求。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方法,对于推
索赔管理工作是合同管理的一部分,是施工中承包商依据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并逐步成为衡量承包商项目管理水平的主要尺度之一。在土木工程索赔实践中,发生合
据俄罗斯《制革制鞋工艺》报道,2000年上半年,俄罗斯皮革工业企业经济状况与其它轻工企业相比,是比较好的。皮革行业大中型企业(包括制革、毛皮、制鞋)共有185家,其中亏损企
置身广州繁华都市,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已徐徐升起一座耀眼的“新濠大厦”,它南临大新路,北靠濠畔街,左倚天成路,右傍海珠南,四面临街,交通四通八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
我国的无磷洗涤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源于人们的消费需求并不旺盛。迄今中国市场上无磷洗衣粉每年只有10万吨上市,不及洗衣粉整个产量200万吨的5%。上海“科花”无磷洗涤品、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