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潮作用对潮滩沉积物层理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海洋学报(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潮滩垂向沉积韵律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周期性的潮汐条件,包括涨落潮、大小潮、季节性及更长时间尺度的潮汐特征,为探究大小潮周期对潮滩沉积物垂向层理形成机制的影响,应用一维潮流泥沙与底床分层数学模型,对周期性潮汐条件作用下潮滩垂向沉积韵律层形成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大小潮的周期性是模型中沉积层理表现韵律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韵律层中单个层理结构对应于1个大小潮周期过程,层理结构由形成于小潮期间的泥质层及形成于大潮期间的砂质层组成,层理的厚度也呈旋回性变化,大潮时层理较厚而小潮时层理较薄.水体边界含沙量是影响潮汐层理结构的重要因子,边界含沙量中粉砂占比增大会使潮汐韵律层整体粗化且砂质层厚度增大,当边界含沙量整体显著增大时,潮滩上的垂向潮汐韵律层会更加完整且厚度明显增大.潮汐层理的形成与特征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后续需进一步探究包括波浪、风暴潮、潮滩生物等其他因子的作用.
其他文献
基于现代化海洋牧场内涵,本文利用海洋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海洋科技人才和政策体制四个维度构建了现代化海洋牧场支撑条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评价法测度了我国沿海11省(区、市)2008-2016年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支撑条件,进而分析了我国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整体上看,2008-2016年,中国沿海11省(区、市)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支撑条件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区、市)间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支撑条件逐渐增大.②不同维度来看,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资源环境支撑条件、社会经济支撑条
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荆江段来沙量大幅度减小,处于严重的不平衡输沙状态,次饱和水流冲刷河床使悬沙量沿程恢复.基于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运用后荆江段非均匀悬沙恢复特点.提出了恢复效率的概念用以表征悬移质沿程恢复的程度,并根据实测水沙资料计算了荆江段1994-2017年非均匀悬沙的恢复效率.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前,荆江段各粒径组悬沙恢复效率绝对值均接近0,故该时期内各粒径组泥沙冲淤幅度不大;三峡工程运用后,各粒径组悬沙恢复效率绝对值均明显增大,且粗沙(d>0.125 mm)恢复效率绝对值远大于细沙(d
基于DEA模型测算2006-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其海洋环境质量,进而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2006-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及其耦合协调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情况上看,2006-2018年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大部分为DEA有效,海洋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从耦合协调水平上看,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从耦合协调类型上看,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
本文应用三维数值模式ECOM-si,研究冬季不同北风风速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和青草沙水库取水的影响.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北风驱动苏北高盐水向南往长江口输运,在埃克曼输运作用下,长江河口形成北港进南港出水平环流,加剧北港盐水入侵.在枯季平均径流(11900 m3/s)条件下,当北风风速超过10 m/s,北港口门水通量朝陆净输运,当风速超过11 m/s,北港盐水倒灌至南港.无风时,北港半月平均盐度仅为0.97,北港口门半月平均水位仅为0.13 m;当风速增加到14 m/s时,盐度和水位分别增长到27.4和0.4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ddy diffusivity,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oherent mesoscale edd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re analyzed from numerical model outputs in the Southern Ocean. Mesoscale fluctuation information is obtained by a temporal-spatial fi
海洋渔业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体探讨的重点之一.积极的渔业贸易环境和良好的海洋环境对维护粮食安全、海产品贸易和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基于APEC相关宣言内容,本文归纳了APEC框架下渔业贸易和海洋环境方面出现的两大主要问题:海洋污染物和IUU捕捞及相关贸易,并总结了当前APEC各成员体在这两大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蓝色经济模式为代表,分析了蓝色经济在APEC中的发展进程并对APEC海洋渔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南非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初具规模.本文阐述了南非海洋资源禀赋状况,通过分析南非海洋产业发展态势,总结提出南非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最后对南非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展望.
本文建立了波浪在局部可渗透水平海床上传播的解析解,并研究了波浪在局部可渗透海床上的透射、反射问题.研究中将计算域划分为4个区域,中间区域为流域,海底可渗透,其下区域为多孔介质海床,左右两个区域也为流域,但海底不可渗透.应用线性波浪理论,建立了各流域包含非传播模态的速度势表达式,给出了海床内部的压强表达式,并利用交界面上匹配条件,求解了表达式中的待定系数.基于该解析模型,探讨了海床渗透系数、相对水深、渗透海床长度对波浪传播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波高沿程衰减,强度随渗透系数、渗透海床长度的增加以及相对水深的减
基于椒江河口大、小潮期间水位、流速、盐度和悬沙浓度观测数据,研究了椒江河口主潮汐通道的水动力、盐度和悬沙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解释了高浊度强潮作用下的层化物理机制.椒江河口大潮期悬沙浓度和盐度均大于小潮期,主潮汐通道区域落潮期悬沙浓度大于涨潮期;盐度随潮变化,盐水锋面出现在S2测站,锋面附近出现最大浑浊带;自陆向海,悬沙浓度递减,盐度递增;随水深增加,悬沙浓度与盐度递增.Richardson数与混合参数显示,盐度和悬沙引起的层化现象,是随着潮汐的变化而变化,涨潮时的层化均强于落潮,小潮时的层化持续时间最长,
利用2008?2018年逐小时自动站资料、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NCEP-FNL资料,统计黄、渤海7级及以上气旋大风过程,围绕气旋加深率和气压梯度讨论气象因子与气旋强度和发展关系,根据Petterssen地面气旋发展公式讨论温度平流、涡度平流和非绝热加热在气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70.5%气旋入海后加强,14.7%成为爆发性气旋,17.6%气旋入海过程强度不变,11.7%气旋入海后减弱.影响黄、渤海的温带气旋过程主要发生在秋季,春冬季次之,夏季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入海发展的气旋多位于200 hPa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