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浅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管理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是为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理论,检验理论,培养和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而专门安排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案例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组织,实施中应遵循什么原则便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管理案例教学组织过程实施原则
  作者简介:刘春波、任德泽,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基层勤务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2-251-01
  
  案例式教学是通过案例所呈现的具体典型情境,引导学员对隐藏于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从而培养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人格,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管理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解决基层部队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
  案例教学以现实问题为牵引,大大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学员可以置身于军事活动事件和现实问题的场景之中,面对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和分歧,围绕现实情景自觉进行知识整合,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学会用定性或定量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并在集中群体智慧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或决策。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一般为:首先引导学员通过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论证采取措施的可能性;最后经过分析对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见案例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为学员提供的模拟管理情景,让学员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教员与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过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管理理论的深化,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管理课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员学习案例
  在组织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引导学员认真阅读案例和相关的参考资料。让他们充分地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切实做到对案例中所描述的事件,来龙去脉一清二楚,为分析案例奠定一个可靠的理论基础。
  (二)引导学员分析案例
  在学员认真阅读案例和相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要引导学员认真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时要强调以个人独立思考为主,并辅之以适当的讨论方式进行交流。分析的步骤一般应包括:明确分析目的,找出关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判断问题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选定实施方案等。例如,在分析某一案例时,首先明确研究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为了找出管理上的问题,要对案例中描述的情况进行“排队”,把有关的事件串起来,分析应该出现什么问题,实际出现了什么问题,以此来判断偏差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分析问题时,思路要放开,可以从人才素质、教育训练、规章制度、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去寻找问题的症结。对找出的各个问题,还要按照主、次关系排队,以便于抓住关键和要害。接下去,就要把产生问题的多种原因一一列出来,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分析时要尽量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体可以运用因果法分析,也可以运用对比法分析,或者两种方法兼用。分析的过程用图表显示,还是用文字描述,或者二者相结合,要视情况而定。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因素。再往下,就要考虑采取什么办法和措施,可以纠正和克服存在的问题。要逐个分析和论证准备采用的办法各有哪些优缺点,成功或失败的概率分析有多大。最后,在比较中来确定用一种办法还是用综合的多种办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效果更理想,这样就推出了处置方案。
  (三)组织学员编写案例分析报告
  编写案例分析报告总的要求是思路要清楚,文字要简炼。提出理由,理由要充分,根据要可靠;分析问题,方法要科学,论证必要且充分;解决问题,措施要有力,步骤要稳妥。通过这一连串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员的文字表述能力,归纳,概括和提炼的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地训练和培养。
  (四)批阅和讲评学员的案例分析报告
  对学员完成的案例分析报告,教员要认真的进行批阅和讲评。在讲评中,教员要肯定成绩,表扬先进,尤其要赞扬有独特见解的案例分析,鼓励创新,激励开拓;要敢于否定自己预案中的谬误,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选择若干份比较优秀的或具有典型性的分析报告,在学员中宣读或传阅,交流经验,引起新的思考,扩大收获的深度和广度。
  三、案例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案例教学关注的是学员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性、独立性和主体性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的问题。基于这一要求,我认为,实施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一)知行合一与重在实践的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在于“知”,即帮助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知识,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员而言,求知的目的在于“行”。即利用管理的知识,分析解决基层部队的实际问题。案例教学的目的应寻求“知”与“行”的有机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教员角色要相应地实现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讲人到组织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教员虽然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但仍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三)引导学员成为教学主体原则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因此,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教员都应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并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成功地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求索,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参考文献:
  [1]董会瑜.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理论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05(8).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生是现代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法律意识之培养是当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内容。高职生法律意识之培养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公民意识的培育和法律技术的教习。高职学校展开这种教习实践活动之必要性在于,就宏观层面而言,高职生法律意识的提高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基本要求,就微观层面而言,高职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亦为健全高职生个人人格、保证高职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为有效推进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高职学校应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学生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采取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对策,促进良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优化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当前模拟审判开展过程暴露学生接触程序范围过窄,培养学生实务能力过于片面,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发挥,时间紧张,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可尝试将模拟审判升级为模拟诉讼,更完
目前,很多教师开始思考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习某种语言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能运用该语言进行实际交际,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英语课堂
美国法学教育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对职业性的强调.诊所教育模式是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法学教育的一大贡献,并且现在以为多数美国法学院所采用.受其启发,我国的法学教育亦
地理高考试题中有关时间的计算内容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科综合能力等素质水平,并且在近几年高考中常常出现,但由于本身知识点有较高难度,且在教材中安排的篇
摘要高校的法制教育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承载着培育祖国未来建设者与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如何使具备高素质、高品质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与法律信仰,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做好大学生法制教育,正确的教育途径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高校法制教育的缺失,并对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法制教育法律意识  作者简介:沈昌海,法学硕士,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保卫处
摘要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代中学生的法制观念较为薄弱,近年来与中学生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是我国教育制度中不容
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和逐步深入,教育教学监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成为了推动其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育教学监控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包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