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病毒vp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349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组织病料中提取CAV核酸,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vp1的139 bp~83 bp和547 bp~1337 bp两个基因片段,然后分别将其充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MXB10上,经PCR和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MXB10-vp1C和PMXB10-vp1D。在0.3 mM的IPTG诱导下,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ER(2566)以分泌型得到大量表达,经大量表达后,用几丁质柱挂柱切割纯化后,得到切割蛋白E、F,在Western blot免疫分析印迹中,两组融合蛋白和切割蛋白
其他文献
参照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建立其荧光RT-PCR检测方法,以检测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此型PRRSV。该法能检测到1 TCID50的PRRSV。用此法检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柔嫩艾关耳球虫(E.tenella)杂交株F2[F1(JL×HB)×SD]的总RNA中扩增了651bp的S07基因ORF。通过T—A克隆技术,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
为了研究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NS1基因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我们将两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Duck/Guangdong/40/2000(H5NI)(简称DKGD/40/00)和A/Duck/Guangxi/35/2001(H5NI)(简称DKGX/35/01)的NSI基因
根据已发表的猪轮状病毒OSU毒株vp7基因核苷酸序列ORF两端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以猪轮状病毒JS毒株反转录c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扩增出长约1000bp目的片段。将其进行T-A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vp7基因全长1062bp,含有1个98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26个氨基酸。与已知的15个毒株vp7全长基因的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同源性分别为74.5%~78.
期刊
为了调查患犬瘟热病犬淋巴组织中T、B细胞变化的特点及淋巴细胞减少的发病机制,试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T细胞(用CD3和CD45RO检测T细胞)、B细胞(用IgG、IgM抗血清检测B
根据已发表的牛流产型布鲁氏菌HtrA(High temperature requinnent A)基因、GroEL(热休克蛋白)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新疆绵羊种布鲁氏菌基因组中扩增出HtrA、GroEL基因片段,将HtrA
利用PCR方法从猪链球菌2型四川资阳分离株449-1扩增出sp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出克隆载体pMDl8T-sp.以SalⅠ和BamHⅠ从pMD18T-sp中切下目的印基因片段并克隆到质粒pM
菌蜕是通过PhiX174噬菌体溶菌基因E的可调控表达而形成的、缺少细胞浆和核酸且无繁殖能力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菌体。这种非变性的灭活方式使菌蜕完好保留了细菌的各种抗原成分和
为了确定中国伊氏锥虫各株的毒力强弱,对中国伊氏锥虫:安徽水牛株(AHB)、广东阳江水牛株(GDB1)、广东水牛株(GDB2)、广东马株(GDH)、广西骡株(GXM)、湖北骡株(HBM)、湖南水牛株(HNB)、江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