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历史的声音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gx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7日 多云
  
  我们来到这个繁杂多变的世界,才发现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竟没有指引方向的路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迷茫四顾:阴霾笼罩了天空,苍茫的四野中迟迟不闪现出一个身影,闭上眼,重重的背包无声地滑落——
  黑暗中,我好像在冰冷的湖水中向下坠落……
  迷茫中,耳边响起了豪放的吟诗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定睛一看,夕阳映照的山巅之上,两个身着白衣的中年人对坐饮酒——原来是诗仙和诗圣!受到杜甫的赞扬的诗仙已经烂醉,举起杯,另一只手向北虚指,吟出诗句:“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以前作诗苦!”两人对坐大笑,随后携手面向夕阳远望。酒香弥漫在翠绿的山岗上……
  哒哒的马蹄声将我带到另一个时代——杀声起处,数万蒙古铁骑呼啸而来,为首一人身长八尺,身披黄金甲,手执一张镶着狼牙的雕弓,只见他张弓搭箭信手朝天空一射,身后数万兵马屏息仰视,远方一个小小的黑点落了下来,翱翔天空的雄鹰死在了一个心比天高的人手中,顿时大军中欢声震天:“大汗好箭法!”一成吉思汗将宝雕弓高高举过头顶,万马如江河般,大军如下山猛虎,鞭指处无往不克。
  一代天骄的背影离我远去了,狂风中,身着薄衣的曹雪芹无言伫立,提笔在纸上写下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最终他瘦弱的身躯缓缓地倒下。催人泪下的狂风悲号着,像是在追忆这位“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前无古人的《红楼梦》的伟大文学巨匠。他,经受了巨大的身份落差;他,完成了伟大的鸿篇巨著;他,成为了后人的崇敬对象。
  历史的旅途走到了尽头,我带着微笑,像被阳光托起一样回到现实,重新背上背包,昂首向前不回头地走下去。我知道也许我会累得虚脱,也许我会被路上的石头一次又一次绊倒。但每当这时,我的耳边总会响起历史人物们那震撼寰宇的声音,他们的冲冠一怒,他们的志存高远,他们的坚持不懈、死而后已,就如同珍珠轻落在玉盘之上,就如同厚重却又轻小的汗青在微微地震颤,那声音在我胸中扩散开来,来回震荡着,变得透彻心扉、响彻天际!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五中初四(3)班
  指导老师:苏可双
其他文献
1月26日 晴   偶然的一次,又加深了我对您的理解。但蓦然回首,您已离开六载有余了。  ——题 记  从小,您就对我们恩威并施。然而,是那一次偶然我才又一次读懂了您。  对于我们来说,有时规矩多了,不免让人不可理解。不经意间,我打开了您的书橱,您在世时,它本是“家中禁地”是那样的高不可攀。  其实,书橱中也并没有什么,只是一些有关天文气象的书罢了。但令我惊讶的是:它们是极陈旧的,看印刷时间已四十
期刊
2月12日 晴  我从小与李白的诗为伴。他的诗或雄奇豪放,或飘逸浪漫,或壮丽夺目,或委婉温情,每一首都充分表达了李白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和豪侠的气概,他是一位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  在我心中,李白是一位与诗、酒结下不解之缘的大侠,侠骨柔肠、洒脱豪放。庐山顶上,狂风吹动他那一袭白衣,在风中放荡地舞动,卓然不群。腰间一柄银色的宝剑,镶着一颗浅茶褐色的宝石,阳光洒在上面,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期刊
2月1日 晴  本人生于中州名城洛阳。青年时代曾有幸在上海华东师大公费求学6年。1970年8月被分配到河北保定的满城县插队落户,弹指一挥之间,39个春秋一晃而过。  是洛阳、上海、保定这三座历史文化名城哺育了我;名城的血脉融入了我的血肉,铸就了我的灵魂,成就了我今天的一切。  想当年,离开家乡时自己还是一个20岁的小伙子,如今,是60多岁的老人了。   我本农民后代,是伟人毛泽东批阅过的王桂芹的《
期刊
一篇文章成功与否,语言是最基本的构建材料,如何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写作时,如果我们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别出新裁地创造一些鲜活的表达“材料”,就能得到文采斐然、气韵灵动的效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今文人创作时无不刻意为之,变平淡为神奇,化陈旧为新巧。  一、变抽象为具体,化虚无为实在  大凡文学作品,只有写得生动形象,才具体可感,才富有艺术魅力。可是有些描写对象,如忧
期刊
新鲜档案  罗丹蕾,15岁的双子座女孩,爱好唱歌、弹钢琴和双排键电子琴。我梦想能环游世界,去体验新奇的生活。  现就读于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初三年级,多次获得三好学生、好学奖等称号,并获第十一届宋庆龄基金会全国青少年电子琴大赛三等奖。    这些年来,文学已经是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我都用笔记录下来,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   当我高兴时,我洋洋洒洒地把好心情记录下来
期刊
2月4日 晴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趁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至暮而归。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杜甫的“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人们踏青归来,个个簪杨戴柳,家家杨柳满檐,故有“满街杨柳绿如烟,划出清明三月天”的诗句。  古人踏青,内容丰富多彩,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进行野炊,
期刊
10月2日 晴   监考老师锐利的目光向我这边扫来,我的心禁不住一颤。笔一下子从手中滑落,我喘着气……我慢慢静下来,从地上拾起笔,又埋头做起来。不时地抬头,那强悍的视线就从来没有移开,我的手开始发抖。  咦,真奇怪?前面的同学怎么一会儿看看手,一会做卷子。哦,刚才我好像看见入考场前他在手中写什么,该不会是在作弊吧!我说怎么监考老师一直盯着我这边呢?原来他早发现了。  我长吸了一口气,镇定下来,又埋
期刊
2007年8月26日 晴  在我老家,有一个很深很大的潭,叫“响水潭”。听人说,潭的旁边有一个有水的洞,叫“响水洞”,有人曾放了一只鸭子进去,最后在桃江发现了那只鸭子。在那个潭中,有一条成精的蛇,长约有五十多米……  暑假的一天早晨,两个朋友找到我,说是要到那个神秘的“响水潭”和“响水涧”冒险。我答应了,一路上有说有笑,和他们来到山涧(“响水洞”位于山涧)。还没见到“响水潭”,早已听到巨响。“响水
期刊
唱起国歌,我们总会想起音乐家聂耳。说起聂耳,我们不要忘记,他还是一位日记爱好者呢。他在学生时代写下的大量日记,让我们看到他成长的艰难历程。  音乐家聂耳1912年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四岁时父亲去世,没有留下遗产。母亲生了四个孩子,他老四。他从小学习非常勤奋,小学时成绩都是全班第一,音乐已成全校之冠。读中学时经常在日记中反思自己,要改变眼高手低的学习态度,日记中记载着他如何打好基础的情况:如1926年
期刊
10月17日 晴    许多的日子如潮水浸过双足,褪去之后,了无印痕。但两个春夏秋冬的流转毕竟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尤其是我们205宿舍6位朝夕相处的姐妹们。    快乐  有人说大学是一弯活水,激流不断地涌入、涌出,让它永远跳动着美丽多姿的浪花。大一时的我们正是这样,刚走出“象牙塔”终于能把功课暂时狠狠地甩在脑后,尽情地释放青春的激情。一到星期天我们就会结伴出行,逛商场,爬名山,遛公园,或者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