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鞋、口罩和雾霾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q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时写过一个材料作文,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没有鞋,大伙都光着脚丫子走路。一天,国王一时兴起,要去下面的乡镇企业视察,拉着群臣兴高采烈地一通撒丫子走啊,不料却被路上的碎石扎破了脚。国王很生气,下令将全国的道路都铺上牛皮,心想要致富先修路,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啊,以后大家就能敞开了跑了。可大臣们私底下一盘算,把全国的牛宰十遍也不够铺路的。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聪明的仆人给国王出主意:“您何不用两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啊?”国王顿悟,采纳了这个建议,这就是皮鞋的由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或许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
  现在我把这个故事改一改,这就是口罩的由来。
  上学时我并不理解“雾气昭昭”这个词,“昭昭”二字怎么会用在这沉沉雾气之上?经历了这几年的雾霾天气,方才有了体会。恰如这几天的北方,有雾和霾。昼不见天光,夜不知月朗,孩子们都忘记了云朵的形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为什么不治理雾霾呢?大家都有这个抱怨。是啊,为什么不下令把全国的空气污染都治理了呢?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啊,以后大家就能敞开了嘴喘气。可大臣们私底下一盘算,把全国的GDP砍一半也不够治理雾霾啊。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聪明的仆人给国王出主意:“您何不用一个口罩包住您的口鼻呢?”国王顿悟,采纳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口罩的由来。
  付之一哂,我又想,今天我们脚下穿的鞋子,从一种退让的权宜之法进化出了美的享受、时尚的追求以及地位的彰显。将来会不会也出现几个口罩的奢侈品牌呢?
  从古至今,我们披上了蔽体保暖的衣服,穿上了便于劳作的鞋子,戴上了抵御寒风的围巾和遮挡风尘的面纱,还有隔绝雨水和烈日的伞帽,防晒的隔离霜、避光的墨镜、降噪的耳塞等等。这是人类处理问题的一贯思路,和问题拉开距离,虽然问题还在那里,但已经影响不到自己,问题自然也就不再是问题。如今雾霾来了,我们将要蒙上口鼻,天知道人类最后是不是穿着各种款式的太空服在街上闲逛。
  接受新事物,变更生活方式,这是妥协!穿鞋戴口罩这是权宜之计。但软饭又何尝不能硬吃?怎么硬吃?宰牛!今天在新闻里看到,北京市将实施垃圾、污水三年行动计划,要投入848亿元。而治理PM2.5投入将高达7600亿元。这可真是好大一群牛!
  啊,不禁畅想,若是这般多宰几回牛,我们的生活方式会不会退化回到远古,那时湖面总是澄清,空气充满宁静,银白明月照耀大地,也藏着人类不愿提起的回忆。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卢沟桥事变后的7月16日,身在北京的林徽因夫妇和26位文化名人,联名致电国民政府当局:“在日军未退出以前,绝对停止折冲,以维国权。”与此同时,林徽因给在北戴河亲戚家度假的八岁女儿梁再冰写信说:“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那时候,你就跟着大姑姑在那边,我们就守在北平,等到打胜了仗再说。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但北京很快陷落,她抱定即便死也
经常听到的一句格言是“金钱买不来幸福”,这话虽然有道理,但贫穷也同样买不来幸福。有的人富有,却活得很累,有的人虽钱不多却过得幸福,这是因为他们能够把已拥有的最大化地利用。若想把金钱和幸福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此建议你熟知以下的建议:  1.学会珍惜简约  生活的目的不应该是积累尽可能多的财富,而是学会知足并感激简约带来的好处。举个例子,清理不必要的杂物,我们就能感觉到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如果感觉幸福和物
二战时,德国纳粹为了增加取胜的筹码,投入了巨大的科技力量研究核武器。核原料的巨大能量在当时已经被很多科学家发现,当然也包括爱因斯坦,他希望美国也能投入核武器的研究,否则一旦纳粹研究出了核武器,美国就会处于弱势。  爱因斯坦决定去面见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见到罗斯福后,爱因斯坦说了许多核原料的知识,可罗斯福根本就听不进他那些科学理论,草草地应付了几句就对爱因斯坦下了逐客令。爱因斯坦虽然没有说服罗斯福
一位画家和儿子到澳大利亚旅游,跟随华人朋友去雪梨周边海域捕捞鱼虾。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是每次网拉上来后,朋友总要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画家儿子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华人朋友说:“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画家儿子问:“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啊?”华人朋友淡淡一笑:“待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
这是一个没有理想的时代,人们皆匆忙前行,但都是为了物欲。  庸常生活之中,理想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泡沫,偶尔冒出水面,片刻之后,化为乌有。假若谁进入婚姻或者职场之后,依然存有一份不切实际的青春期的理想,那么,他多半会遭到嘲笑。务实的人生,是大多数人所走的对物质的寻求之旅,如果慢上半拍,你也大抵会被这个竞争惨烈的社会丢下。  世俗生活与理想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没有理想的生活,是
去荷兰,朋友伊森邀请我一起共进晚餐,为我接风洗尘。在一家餐厅里,我和伊森一边吃着牛排、喝着荷式金酒,一边相谈甚欢,很晚才散去。第二天,我收到一条短信,是伊森发来的,上面是共进晚餐的账单,下面是一个账户。伊森要我按AA制把我应付的那一半费用转账给他。啊?我惊愕地张大了嘴巴,哪里有这样的待客之道?我喋喋不休地“讨伐”伊森“不够朋友”。一旁的荷兰女服务员听了,笑着对我说:“荷兰人就是这样的,请客等同于各
舅舅有20多年的驾龄,是一名资深司机。但在澳大利亚开车,老司机却遇到了新问题。  舅舅在堪培拉主干道诺斯本大街上开车,一路绿灯,随车流前行。在通过快到市中心的一个十字路口时,由于拥堵,几条车道上的车辆在过了对面的停车线后全都停了下来。舅舅见绿灯依然,就不假思索照样前行,结果车停在了路口中央,左右打量,见两旁车道上的车都没上来,再通过后视镜一看,所有的车都在后面停车线以内。他恍然大悟:为了不堵塞路口
金庸笔下,无论江湖豪客还是正派大侠,几乎没有不爱交朋友的。换而言之,他笔下的主人公一定要融入一个又一个圈子,在圈子中不断碰撞,博采众长,完成原始的资历积累。就连韦小宝之流,也要同时与天地会、康熙、神龙教互加圈子,体制内外都朋友众多,所以最后能够黑白通吃、左右逢源。而金庸本人也广交朋友,融入不同的圈子。  金庸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圈,是中学时代的同学圈。金庸说:“我最要好的朋友,都是中学时代结交的
一直觉得,巅峰这词安在我身上有些牵强。虽说自己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算是听话的那一拨人,也拿过三好学生奖状,但我觉得那不过是人生的常态,离巅峰还很遥远。况且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不走到生命的终点,是没有资格说这个词的。  还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解海龙的摄影作品《大眼睛》。照片中的小女孩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地震撼着我。人生第一次,我知道还有那么多的人过着清苦的生活,渴望知识能给命运画
一  说起来,她与清华的缘分是百转千回。  她天资聪颖,花了五年时间,读完了高中六年的课程,提前毕业。她一心想读清华,恰巧在她高中毕业这一年,清华开始招收女生。孰料命运和她开了个小玩笑,此时清华并没有给南方招收女生的名额。迫不得已,她转而去了苏州东吴大学。可是第二年,清华就到上海招女生了,曾和她同班的女同学就考上了两个,她痛悔不已,要是中学时不跳一级,一定可以考上,因为她比那两个女同学成绩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