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小学美术教学20余年,辅导学生的儿童画,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通过“看看、想想、画画、评评。寓教于乐,寓画于乐”。
一、儿童画的特点分析
儿童绘画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局限,必然会存在着自身的基本特征,即画为心声。儿童那种天真无邪、幼稚可爱、自由浪漫、随心所欲的特点,是儿童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儿童们都有天生的真情和未被世俗污染的心灵,面对这个世界拿起画笔,用这种“天真无邪”的心态所画出的画,往往不合常理而通画理,更为纯真可爱,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他们的绘画大胆、夸张、变形、充满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这就构成了儿童画的基本特点。
二、运用多种方法教学生画画
(一)看看
1、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间房子,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往外取东西,总有一天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就如同不断地向房间中装东西。辅导孩子画画时,有意识地运用现代科技培养孩子有目的地看。
2、再现的美主要是指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描绘生活的美。因为只要对面对周围世界去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才可能从平时视而不见的细节中去发现美,从而进一步去表现美。开始时,主要是鼓励孩子运用现代科技制作的课件去观察细节,观察色彩,逐渐地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养成自己发现喜爱的细节与色彩的习惯,当一个人可以用全部精力去表现自己所喜爱的内容和情节时,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就提高了。
3、欣赏绘画作品感受美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运用课件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二)想想
表现的美主要是指艺术创造者将自己对于美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它是在再现的美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孩子来讲,画自己喜欢的画是充分发挥表现美的最好方法。在画意愿画时,一要让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二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所思所想。对于前者,要求辅导者不以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去要求孩子,或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作品,而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的意愿表达得越充分,他们的表现美就会得到更好的体现。对于后者,要求辅导者不做旁观者,而应主动参与孩子的创作,这时的参与不是要求与命令,而是在满足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从知识方面,从技巧方面加以启发与指导,使孩子的意愿不断地充实提高,这将有助于提高孩子表现美的能力。
(三)画画
1、首先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画”、“能否得奖”、“能否画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相同内容的画相比,看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有了更多的细节,更多的情趣,从中你不难发现这之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2、在辅导孩子画画时,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去画自己周围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因为创造力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孩子的画往往具备这种特点,孩子们在画画时并不完全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既不可能也不愿意像照片一样地复制要画的内容,他们画的是自己的感受。孩子在画对周围事物时,往往自然而然地会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3、任何人学习画画都必须从简单到复杂,儿童画画当然也不会例外。首先是形状,先启发孩子看一些比较简单的事物都类似什么形状,让孩子先把握住这些形状,从这儿入手让孩子开始画画。 例如画一棵树,就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基本形状,如果孩子看出了树冠大致是由一个三角形构成的,可一下手画,却没画出三角形,而是更接近真实树冠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辅导者应该大大表扬和鼓励,而不应该批评和指责。
中国近现代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艺术的技能是一定要教的,倘使不教,让儿童自己去瞎摸,那是太不经济了。让孩子们放松心态自由自在地作画。但以学生为“主体”,也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离开老师的引导作用,放羊式的教学,就会失控。美在儿童觉得有意思而技术不及不能表达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点拨,正是解除儿童痛苦的做法,并不是干涉,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还应就绘画的内容、节奏、顺序等做必要的启发式的指导。
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正确欣赏、评价儿童绘画,对孩子绘画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2]全国中小学美术教育
[3]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
一、儿童画的特点分析
儿童绘画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局限,必然会存在着自身的基本特征,即画为心声。儿童那种天真无邪、幼稚可爱、自由浪漫、随心所欲的特点,是儿童心理活动的真实写照。儿童们都有天生的真情和未被世俗污染的心灵,面对这个世界拿起画笔,用这种“天真无邪”的心态所画出的画,往往不合常理而通画理,更为纯真可爱,想怎样画就怎样画,他们的绘画大胆、夸张、变形、充满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这就构成了儿童画的基本特点。
二、运用多种方法教学生画画
(一)看看
1、一个人的大脑就像一间房子,它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只从房间往外取东西,总有一天房间会变得空空的,什么也没有了。所以,孩子学习画画首先应该提高观察能力,让孩子学会看。就如同不断地向房间中装东西。辅导孩子画画时,有意识地运用现代科技培养孩子有目的地看。
2、再现的美主要是指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描绘生活的美。因为只要对面对周围世界去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才可能从平时视而不见的细节中去发现美,从而进一步去表现美。开始时,主要是鼓励孩子运用现代科技制作的课件去观察细节,观察色彩,逐渐地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养成自己发现喜爱的细节与色彩的习惯,当一个人可以用全部精力去表现自己所喜爱的内容和情节时,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就提高了。
3、欣赏绘画作品感受美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运用课件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二)想想
表现的美主要是指艺术创造者将自己对于美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它是在再现的美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孩子来讲,画自己喜欢的画是充分发挥表现美的最好方法。在画意愿画时,一要让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二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所思所想。对于前者,要求辅导者不以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去要求孩子,或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作品,而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的意愿表达得越充分,他们的表现美就会得到更好的体现。对于后者,要求辅导者不做旁观者,而应主动参与孩子的创作,这时的参与不是要求与命令,而是在满足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从知识方面,从技巧方面加以启发与指导,使孩子的意愿不断地充实提高,这将有助于提高孩子表现美的能力。
(三)画画
1、首先把“孩子是否能画一张漂亮的画”、“能否得奖”、“能否画成像画家那样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后面,而将“孩子是否敢于画”“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世界画”、“是否敢于画与众不同的画”这样一些目标放在前面。有了这些目标,就可以把孩子今天的画同他们过去相同内容的画相比,看看今天的画是否有了更多的内容,有了更多的细节,更多的情趣,从中你不难发现这之中闪现着孩子创造力的火花。 2、在辅导孩子画画时,应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去画自己周围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因为创造力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往往是对一件平常事物的再发现和重新组合。孩子的画往往具备这种特点,孩子们在画画时并不完全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既不可能也不愿意像照片一样地复制要画的内容,他们画的是自己的感受。孩子在画对周围事物时,往往自然而然地会在观察、记忆、分析、理解和再现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补充新奇的内容。这正是孩子创造力最好的锻炼。
3、任何人学习画画都必须从简单到复杂,儿童画画当然也不会例外。首先是形状,先启发孩子看一些比较简单的事物都类似什么形状,让孩子先把握住这些形状,从这儿入手让孩子开始画画。 例如画一棵树,就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的基本形状,如果孩子看出了树冠大致是由一个三角形构成的,可一下手画,却没画出三角形,而是更接近真实树冠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辅导者应该大大表扬和鼓励,而不应该批评和指责。
中国近现代大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艺术的技能是一定要教的,倘使不教,让儿童自己去瞎摸,那是太不经济了。让孩子们放松心态自由自在地作画。但以学生为“主体”,也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离开老师的引导作用,放羊式的教学,就会失控。美在儿童觉得有意思而技术不及不能表达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的点拨,正是解除儿童痛苦的做法,并不是干涉,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还应就绘画的内容、节奏、顺序等做必要的启发式的指导。
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正确欣赏、评价儿童绘画,对孩子绘画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自修教程——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2]全国中小学美术教育
[3]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