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弱”教材探究教学的研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e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教材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处理现有教材时,从探究教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把教材“模糊化”“边缘化”,弱化教材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暗示作用,期望学生真正有科学探究的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本文就“弱”教材探究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一、“弱”教材探究教学的根本原因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为了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教材需要对知识有详尽的呈现. 从教材可操作性的角度考虑,教材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引领或提示.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内容,在实验与探究栏目中,学生只需要按教材的引领进行操作、观察和读数. 在分析与归纳栏目中,需要学生发现的只有四个字,其中两个字是选择填空. 在填空之后教材中还有对探究结论的完整表述.
  但有了教材内容的暗示,学生只会猜想浮力大小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不会去猜想其他因素,除非“瞎猜”,抑制了猜想、假设能力的发展. 没有了设计方案的体验,也就没有了设计方案能力的发展. 如果对分析与归纳过细引导,分析论证也就变得肤浅了.
  因此,从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角度着眼,教材要留足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最大化, 需要适当“弱化”教材在探究教学中引领作用,进行“弱”教材探究教学.
  
  二、“弱”教材探究教学的学习模式
  
  “弱”教材探究教学,期望学生带着种种疑问走进课堂,在解释疑问的过程中,新的问题随之产生,最终又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离开课堂,期望这些问题在课外获得解决,从而领悟相关的知识,完成知识建构,体验探究的方法,开发创新的潜能.
  1. 课前巧铺垫
  课前,教师根据探究教学的需要,要求学生从教材以外搜集信息资料、开展探究实践,为课内探究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布置“浮力”的课前学习任务如下.
  (1)小实验:将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逐渐向水中加盐,观察鸡蛋发生的现象. 当鸡蛋浮在水面上时,再逐渐向水中加清水,观察鸡蛋发生的现象.
  (2)小实验:将空纯净水瓶渐渐地按进水中,感受瓶子对手压力的变化.
  (3)收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资料. 思考:什么力量使它能自如地浮在海面上?同样是这艘船,又怎么会在短短的几小时内葬生海底.
  (4)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力的概念方面的简单练习.
  显然,“弱”教材探究教学,学生在探究学习某个知识之前,期望学生有探究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或有相关体验,不期望学生对这个知识有比较具体的了解或者系统的认识.
  2. 课内真探究
  课内,教师创设有利于探究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没有教材暗示和导引的前提下,通过自主的、合作的探究实践,建构知识、形成技能,体验过程、掌握方法.
  例如,设计实验的环节,学生是根据探究需要自己设计方案,而不是从教材中读取的方案. 学生自己谋划出来的方案,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这不要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完善. 学生经历几次这样的磨炼后,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肯定会有长足的发展.
  没有教材的暗示和引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可能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不当的. 因此,“弱”教材探究学习后,需要凭借教材对知识进行整理,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
  3. 课后求创新
  课后,适量的练习巩固知识,更多的与课前类似,学生收集信息资料、开展探究实践,并力求实现某个方面的“创新”,最大限度地巩固课内探究学习效果.
  
  三、“弱”教材探究教学的内容特征
  
  1. “弱”在没有教材支撑时,教学活动照样有序、有效地进行
  “弱化”教材在探究教学中的作用,不是抛弃教材,而是根据知识内容、知识模块的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弱”在可以弱、应该弱的地方.可以“弱”,体现在没有教材的支撑,教学活动照样有序、有效地进行. 应该“弱”,体现在没有教材的暗示,更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发展.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建立“分子模型”一节的教材内容如下.
  学生观察实验:(1)观察素描炭笔画的直线,眼睛直接看是连续的直线,用放大镜、显微镜看是由间断的点组成. (2)观察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所呈现的景象. (3)观察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化的情况.
  提出了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模型1,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各个微粒紧靠起一起,形成我们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
  要求学生根据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2. “弱”在不依托教材时,学生可更有效地进行探究
  “弱”教材探究,让学生在不看教材的前提下,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活动后,投影教材中模型1和模型3,组织学生讨论、评价两种模型的正确性. 学生发现,观察素描炭笔画直线的结果,表明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物质中各个微粒不是紧靠在一起,从而否定模型1.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可知液体不可能是连续体,从而否定模型3.
  这时,教师要求学生综合前面的讨论,设想(提出)合理的模型.由不可能连续,肯定有学生想到微粒间有空隙,结合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共识,提出模型: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教材中的模型2).
  如果依托教材探究教学,只能要求学生从教材给出的三种模型中选择恰当的模型,并尝试解释. “弱化”教材后,学生从“选择模型”走向“提出模型”,真正有了科学家进行探究的体验.
  当然,教材中有的内容不需要“弱化”,有的不能“弱化”,甚至需要“强化”. 例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探究流速大小与流体压强的影响”这一内容,编者设计了一组实验、一组问题.
  实验:(1)把纸条的一端按在嘴唇的下方,向前吹气,观察现象.(2)把气球悬挂起来,向气球的一侧吹气,观察现象.(3)将硬币吹入盘中.
  问题:上述现象中,哪里的压强大,哪里的压强小?哪里的流速大,哪里的流速小?气体压强的大小与流速的大小的关系.
  这三个实验看似简单,学生凭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这些实验的难度很大,即使教师花费精力引导,也可能劳而无功.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想一想”后,流体压强与流速大小的关系,也就自然生成,学生没有必要从教材中寻找结论. 不言而喻,对此应该依据教材组织教学,不需要也不能“弱化”教材.
  
  四、“弱”教材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
  
  探究教学主要在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等环节上,需要“弱化”教材对教学进程的暗示和引领. 为了使这些环节高效、高质,必须注意下列策略.
  1. 猜想假设的教学
  (1)创设引发猜想的情境
  猜想需要适当的情境支撑,没有情境或生活经验支撑的猜想往往是瞎猜,必须杜绝.从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考虑,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课前学习活动的内容设计情境.可以是教师有意让学生观察的现象、进行的实验、阅读的资料、联想的生活体验等.
  例如在教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内容时,以鸡蛋在盐水中浮沉为情境,学生肯定会猜想“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以“按空纯水瓶的实验”“泰坦尼克号”为情境,经过适当的诱导、点拨,会自然生成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学生还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2) 准确描述猜想的内容
  对于那些表述不准的猜想,不要放弃,尽可能将其引到期望的猜想,不在生疏的概念上兜圈子.
  例如,针对“泰坦尼克号”,有学生会猜想:“浮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有关”,教师要善于运用“将船变成铁板,接触面积不是更大吗?能浮在水面上吗?浮力的大小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等设问进行诱导,让学生发现应该猜想“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教师及时提醒学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也称为“排开液体的体积”,进而将学生的表述转化为教师期望的表述.不在从“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过渡到“排开液体的体积”上兜圈子,耗时间.
  2. 设计实验的教学
  (1)讲究“放、引、统”
  “放”在开始,实验设计的初始阶段,呈现几道指点思考方向的问题.给足学生自由度,不受教材思路的束缚,不受实验器材的限制,期望学生有所创新.
  例如,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的思考题:(1)探究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2)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你准备怎样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多次实验?
  “引”在中间,当学生有了实验方案的雏型时,开展小组间的交流活动,让一筹莫展的学生受到启发,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让那些有了实验方案雏形的小组,发现不足,完善设计.
  “统”在最后,选择一两种实验方案的雏形,分组完善,用于后续探究.
  
  (2)巧妙放弃次要因素
  运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的变量越多,设计实验的难度就越大,甚至无法设计实验,因此巧妙地舍弃无关或次要的因素至关重要.
  例如,在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如果不将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放弃,如图1所示的实验能否验证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呢?教师都认为“能”,但优秀的学生往往认为“不能”,因为实验中没有控制深度相同.
  3. 分析论证的教学
  (1)注意引领学生分析论证的进程
  针对具体“猜想假设”的分析论证,围绕猜想展开.“探究浮力大小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时,教师的引导,侧重于让学生知道:当控制的变量如液体密度改变时,浮力有没有改变,浮力的改变和液体密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最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浮力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2)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
  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引导学生用描点画出电流和电压的函数图象.根据描出的点分布在一条直线的两侧,提醒学生“当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成正比”,不用“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的变大而变大”这类浅显的结论表述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分析论证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学生看到数据,很容易想到电流和电阻可能成反比.这时可以指导学生以电阻倒数为横轴、电流为纵轴画图.由图象是一条直线,形成结论:电压相同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为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便利,图书馆服务也是如此。在智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面向校内提供服务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服务地方、传承文化等功能,充分利用资源丰富、信息储量大、操作简单等智能化优势,注重面向社会,为用户提供专业、高效的服务。本文首先对智慧图书馆进行概述,其次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智慧建设背景下如何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路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应用速避凝的疗效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基础药物治疗36例为对照组;治疗组4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
摘 要: 如何有效培养应用复合型英语人才一直是当前英语教育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在我国当前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通过对 “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分析,针对当前国际市场对英语人才需求特点的研究,提出培养具有应用复合型特点的国际化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提供思
一、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为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常常需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农药,如果农药的用量过大或是浓度超标,那么可能引起残留。若是人们食用了
目的评价喹诺酮类药物对幼龄大鼠、兔软骨细胞的相对毒性及对细胞外增殖和蛋白多糖分泌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核心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近三年
玉米的种植密度会对整体产量产生直接影响。较低的密度下,玉米单株产量可以得到增加,但会降低群体效益。而过高的密度下,倒伏问题又容易出现,导致产量、群体经济效益等遭到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妊娠生理认识的深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自然分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应的晚期妊娠引产率也逐年升高.我院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对有引产指征,无引产及使用
期刊
一、示范目的进一步明确旱稻种植的管理技术,了解旱稻在我地区的生长适应情况以及产量水平。二、示范时间2020年5月10日至2020年10月10日三、示范地点抚顺县石文镇阁老村试验
目的:探讨化瘀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目的观察得宝松局封(复方倍他米松)对带状疱疹及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31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均使用得宝松局封进行疼痛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观察其对患者疼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