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新兴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森林旅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极具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非同寻常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主体发展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含有农村文化、民生、生态、治理等元素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及其整体性的提升。根据泸溪县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结合县森林旅游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森林旅游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发展森林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加深对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兴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森林旅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极具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非同寻常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主体发展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含有农村文化、民生、生态、治理等元素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及其整体性的提升。根据泸溪县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结合县森林旅游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森林旅游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发展森林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加深对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识。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线上资源的全面覆盖和快速发展。以慕课为代表的线上教学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优越性。文章从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协调、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线下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入手,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视频的共建共享,结合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理工专业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慕课;课程教学;理工科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全面
通过对柳杉人工林开展了间伐、修枝试验,结果表明:28年生时,间伐+修枝处理的柳杉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7.9 cm、17.4 m和0.2168 m 3,比不修枝不间伐的分别高出15.48%、13.73%和46.58%,林分的中大径材的株数比例达到57.8%;14年时修枝对柳杉的生长影响不明显。由此可见:间伐+修枝可作为培育柳杉优质中大径材的主要经营措施。
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但现阶段不少地区显现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流失,逐渐边缘化,大众认同感和参与度不高,民俗文化旅游小镇的开发趋同化严重等现象。以“小锤敲过一千年”的白族古老村寨新华村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民族工艺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新华村银器的文化内涵,传统民族工艺的传承概况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探讨了传统民族工艺与民俗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融合发展新路径,使传统民族工艺文化价值有效转变为经济效益,走出一条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民族工艺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康养旅游作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转型发展方式之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以相关官网数据为基础,整理筛选了大连107个乡村康养旅游地,借助ArcGIS软件的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以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型,对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均匀分布态势,大连的东部、南部和中部相对密集,东北、西北部相对分散,在长海县、金州区、旅顺口区和甘井子区分布密度相对较高;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可分为健康疗养类
随着教师教育逐渐受到关注,"新师范"建设成为了师范院校建设的发展新思路,而"新师范"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师范专业生。基于此,对地方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地建设、组织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利用当地的资源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程要求制定实习目标;实习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强实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