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空间分布及结构特征研究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养旅游作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转型发展方式之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以相关官网数据为基础,整理筛选了大连107个乡村康养旅游地,借助ArcGIS软件的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以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型,对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均匀分布态势,大连的东部、南部和中部相对密集,东北、西北部相对分散,在长海县、金州区、旅顺口区和甘井子区分布密度相对较高;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可分为健康疗养类
其他文献
分析了同肥料种类、不同施肥方式对桉树生长的影响,以获取提高桉树种植率的有效施肥技术,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果表明:与纯化肥组合相比,无机复混肥的施肥效果更为显著;当基肥种类、数量以及其他因素特定时,基肥方式对桉树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N︰P︰K为15︰5︰11的比例的施肥效果更为显著,桉树的生长量可以最高值,同时也可以去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为此,提出了N︰P︰K为15︰5︰11的施肥比例更能够为桉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以加快桉树生长速度,提高生长质量。
介绍了对国内外园林废弃物的利用现状,总结了常见的4种绿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方式:土壤改良基质;生物质燃料和活性炭;有机覆盖物;创意装饰材料。探讨了现阶段园林绿化废弃物利用过程中存在的3种主要问题:处理观念落后,处理方法单一;处理成本高,高附加值产业欠缺;生产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提出了资源化利用绿化废弃物的3个建议:政策引导,规范处理;分区域处理,高效科学利用;分类型开发,多途径利用。以强化对应政策规范的制定,推广合理的处理模式,增加产品的经济附加值,为推进多途径高效率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利用途径提供参考。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线上资源的全面覆盖和快速发展。以慕课为代表的线上教学为当代教育提供了巨大的优越性。文章从线上教学资源和线下课堂教学的协调、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线下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入手,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视频的共建共享,结合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理工专业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慕课;课程教学;理工科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全面
通过对柳杉人工林开展了间伐、修枝试验,结果表明:28年生时,间伐+修枝处理的柳杉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7.9 cm、17.4 m和0.2168 m 3,比不修枝不间伐的分别高出15.48%、13.73%和46.58%,林分的中大径材的株数比例达到57.8%;14年时修枝对柳杉的生长影响不明显。由此可见:间伐+修枝可作为培育柳杉优质中大径材的主要经营措施。
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但现阶段不少地区显现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流失,逐渐边缘化,大众认同感和参与度不高,民俗文化旅游小镇的开发趋同化严重等现象。以“小锤敲过一千年”的白族古老村寨新华村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民族工艺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新华村银器的文化内涵,传统民族工艺的传承概况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探讨了传统民族工艺与民俗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融合发展新路径,使传统民族工艺文化价值有效转变为经济效益,走出一条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民族工艺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