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需要我们的关爱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邓文圣/余守武
  
  [编者按]
  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乏血缘亲情的呵护,学业上没有父母悉心的指导,思想上的疙瘩更不能及时消融。长久的瘀结,他们或沉闷抑郁或自暴自弃或谋坏作孽,他们既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又是不稳定因素。时代的呼唤,家长的需求,教师的责任,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用心去关爱“留守儿童”。
  
  1留守儿童心理特征
   文/肖 丽
  
  近些年,特别是农村,许多人纷纷涌到一些城市里做起了打工者,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外来打工者的子女被迫留在了老家,与其祖辈们生活在一起。在这类儿童身上暴露出了一系列心理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自卑。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留守儿童有种被遗弃之感,总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离家外出,他们缺乏自信,陷入深深自责中,极度自卑。他们害怕别人同情的目光,他们强烈渴望父母亲情,由于无法得到满足,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他们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严实地封闭起来,甘心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2.虚荣。由于无法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父母宁肯自己省吃俭用,吃苦耐劳,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他们给孩子大把大把的钱,以为这样便可能补偿对孩子的爱。殊不知,孩子的虚荣心正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孩子根本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易,根本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觉得理所应当,心安理得的坐享其成,他们大大方方、风风光光地在同学面前显阔,用虚荣心来掩盖自己孤独的心。
  3.嫉妒。留守儿童强烈渴求父母的爱,看到周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而他们自己情感无法得到满足,有的开始怨恨自己的出生,怨恨外出的父母,怨恨家庭的分离,进而发展到怨恨他人,嫉妒他人。他们心理难免会失去平衡,因为自己的不幸而感到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更感到痛苦,甚至不惜采取过激行为,来满足自己的嫉妒心理。
  4.疑虑。疑神疑鬼,多疑敏感。总觉得周围人在背后讥笑自己被父母遗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致同周围人关系紧张,甚至仇视一切。连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被认为是“别有意味”的轻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们握紧拳头,用武力来讨回自己的尊严,一件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小事常常使他们大动干戈,具有极强的攻击性。
  5.逆反。农村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爱与人对着干,即使老师和家人的话也不肯听,常喜欢闹对立。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怀疑,他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他们拒人于千里之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等。总之,喜欢背道而驰。
  6.早熟。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过早地品尝生活的艰难。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过早地开始思考一些对他们而言太过沉重、太过成熟的人生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这么穷?怎样才能挣许多钱?”在经历由生活的贫困到父母的离别到生活的改观的一系列过程后,孩子的心路也经历了一个由无奈到无助到向往的过程,正由于这种特殊的心理历程,他们变得比同龄人敏感、早熟。
  (作者单位:山东莱州市三山岛小学)
  
  2守望最熟悉的陌生人
   文/王纪金
  
  我曾经布置过一篇作文,以“守望”为话题。作文收上来以后,我看着看着,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两个班一百来个学生,近30%的人写了同一个题材,守望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归来。
  原本,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温馨快乐,这是一个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了。可是这些孩子却在长期地等待与盼望,他们大都是农村来的,与父母都分开三四年,有的甚至长达十多年,父母,已经成了他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关于外出打工的父母,关于留守家中的孩子,我认真思考着,内心产生深深地忧虑:
  1.父母外出赚钱为了孩子,不少孩子却因缺少亲情而变坏。
  不少的农民表示,他们外出是为了多赚点钱,好好供孩子读书考大学,希望他们成龙成凤,希望孩子的将来不像他们一样的贫穷。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是父母内心发出的真挚的美好愿望。现在的读书费用昂贵,大学不是一般的农村孩子所能上得起的,父母们的这个想法很现实。
  然而,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关怀与教导的。原本孩子受了表扬,他最先希望得到父母的称许;原本孩子受了委屈,哭到父母怀里希望得到父母的抚慰。可是这一切竟成了孩子的奢望。他们成了留守人,他们的成长象山谷里的小草一样,冷暖自知。
  从媒体上和现实中我们看到,有不少中小学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面对复杂的社会,受到了污染和伤害。有很多留守家中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管束,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不能自拔,厌学甚至逃学;有些家长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结果养成他大手大脚花钱的坏习惯,有些孩子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赚钱为了孩子成材,而不少孩子却因缺少亲情而变坏,钱弥补得了孩子心灵的创伤吗?钱能挽救得了误入歧途的孩子么?当父母拿着厚厚一叠钞票回家,看到已经被毁弃的孩子时,内心的痛,眼中的泪,谁能描述那里面深深的苍凉滋味啊!
  2.农民工创造了今天的财富,而孩子毁弃又流失了将来的财富。
  农民工外出打工,比种几亩薄田,确实创造了更多的财富,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可是令人痛心的是,许多农民工的孩子却因此而毁了!一些农民工将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或留给孩子单亲的家庭。在农村,年迈的祖父辈老人大多是文盲,他们缺乏教育孙辈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托付亲戚照管,而亲戚还有自己的子女要管束和教育,因此疏忽了。还有一点,老师和亲戚往往不敢对这些留守的孩子多加批评,怕出事,难担责任。所以,托管人其实也就是管管孩子吃饭睡觉而已。
  农民工今天创造的财富,与孩子毁弃所流失的将来财富,孰轻孰重?这架失重的天平,不仅仅是要引起农民工的关注,更要引起全社会的普遍深切的关注。
  团聚的时刻,孩子对最熟悉的陌生人喊一声:爸爸妈妈,那成了孩子最幸福的时刻!然而一年中,这只是条很短很短的路,路的尽头又是分离,又是新一轮的守望!又是孩子长远的孤寂与心痛!
  (作者单位:江西奉新县第三中学)
  
  3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
   文/潘 洋
  
  我校位于城郊,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留守学生”数量巨大,双亲外出的占绝大多数。由于远离了直接监护人,远离父母的关爱,“留守学生”的教育成为当前一个沉重的问题。
  
  “留守学生”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1.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不务正业。“留守学生”的父母因双方外出打工,他们对子女的安置有:①寄于亲戚。(2)爷爷、奶奶代管。(3)委托邻居。我们调查的513名“留守学生”中,由祖辈监护的占总数的48%;由亲友监护的占总数的13.9%;委托邻居的占总数的2.8%。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辍学现象严重。
  2.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不思进取。调查表明,60%的打工父母每年仅回家一次;11.8%的父母3、4年回家一次。86.9%的“留守学生”认为,父母打工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性格、心理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认为“影响不大的”只占13.1%。实践证明父母离开孩子时间越长,孩子年龄越小,造成的“关爱缺乏”越明显,在孩子人生中留下的阴影越深。不思进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
  3.父母不在,缺少关爱,不守法纪。“留守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当然,他们就没有得到父母神圣的无私的爱,也没有感受到家的温馨、父母的爱心。不守法纪,犯罪倾向比例较大。据调查反映,2005学年全校学生较大违纪者有11人,“留守学生”就有9人,占82.8%。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校学生犯罪现象十分突出,“留守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
  
  “留守学生”的主要行为表现
  1.厌学、逃学、辍学现象严重。“留守学生”异常突出地心情烦躁抑郁,好发怒,不想学习,上课不愿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留守学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个性心理品质因素也会造成厌学、逃学、退学等现象严重。
  2.人际关系冷漠。缺少亲情往往造成了“留守学生”不能正常处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目中无人。游离于集体之外,不愿与人接触,与周围人格格不入。
  3.自我意识低下。“留守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影响,所以,他们的自我意识比其他学生差。易受不良诱惑,看待问题片面化和绝对化;爱按照个人好恶行事,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
  4.自控能力极差。“留守学生”常年没有得到有效监护,不良的行为也就没有得到约束和制止,任其发展。他们基本没有自控能力,遇事不冷静,易激怒,甚至拳脚相加,缺乏自我克制能力。
  
  解决“留守学生”教育的应对策略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每个“留守学生”建立档案,关注学生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如学校建有留守学生的生日档案,在学生生日当天送去一张生日卡片,以示祝贺。当学生取得成绩之后,学校向学生父母和代理监护人送去一封报喜信。
  2.拓宽育人环境,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建立留守学生“谈心制度”,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开展快乐“双休日”活动,组织“留守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运用“远教”资源进行法制、安全、心理卫生教育;清除校园垃圾,净化校园环境;开办家长学校,把学校教育延伸到留守学生的家庭。
  3.实行“托管”制度,加强沟通。班主任、科任老师给留守学生当好“代管家长”,做好“三个一”:每月一次家访、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关心学生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的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学生”。
  (作者单位:湖北汉川市泵站中学)
  
  4老师充当好“留守学生”的“父母”
   文/张爱平
  
  1.充当好“留守学生”生活照顾的“父母”。
  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多数农村孩子上学都比较远,年幼的留守学生起早摸黑行走在几公里崎岖的山路上,没有家长护送非常危险,特别是女学生,留守学生在玩耍、劳动、生活中面临安全问题。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家长外出,有的留守学生一个月才换一次衣服,多数留守学生不讲究卫生,有的长期不吃早饭等生活习惯差。另外家庭是青春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具有青春期教育的优势环境和责任义务,而家长的外出使得家庭青春期教育几乎成了空白,使青春期的留守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由于双亲外出,又无临时监护人,病了回到家无人照顾,在家突发急病就更难了。
  老师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生活常识的指导,交代来校与回家的路上注意安全,关心他们的穿着等衣食住行,照顾安排他们的日常生活,教会他们生活自理,学会照料自己,如何处理平常的生活小事,如饮食健康、衣着卫生、及时添减衣服。注意季节性的疾病防治,如春季注意防感冒,夏季注意防暑,秋季注意防痢疾,冬季注意防寒等。如何保管好自己的钱物,准备好生活和学习上的用品等。
  2.充当好“留守学生”心理依赖的“父母”。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中有不少的人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精神关爱明显缺乏。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出现性格缺陷。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的缺陷,有的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性情孤僻。出现有的人每天将父母的照片放在书包里或衣袋里,有的人流着泪在自己日记中千万次地呼唤:“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等现象。
  老师要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心理健康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咨询工作。开通了留守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多和他们谈心,及时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他们随时保持心灵沟通,使他们觉得有老师就是心理依赖的父母,在平时受到的委屈向老师倾诉,有什么迷惑跟老师谈等。如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到学生家里看望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交流,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样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3.充当好“留守学生”学习帮助的“父母”。
  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无力,留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学习滞后。表现在学习没有自觉性,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有些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要帮助年迈的祖辈承担过量的家务活、农活,造成上课时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留守学生异常突出地心情烦躁抑郁,好发怒,不想学习,上课不愿听讲,影响课堂纪律,作业马虎,学习成绩差。请人做作业,考试作弊,毁坏书本,甚至以逃课逃学来抵制读书和学习,厌学情绪强烈。
  老师要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关注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监督其完成学习任务,树立学习的积极性,规范课堂学习行为。对于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及时跟他们解决,必要时进行课外辅导,使其跟上班级,多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排除厌学思绪。
  4.充当好“留守学生”亲情交流的“父母”。
  由于缺少亲情往往造成了留守学生不能正常处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与人交往或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他们不愿合群,不愿与人接触,总是游离于集体,与周围人格格不入,对人心存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内心感到孤独、寂寞、空虚而又无法排解,心理矛盾日益加剧和突出,人际关系冷漠。
  老师要多组织活动,多和他们交流,及时关注留守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让他们感到亲人就在身边,老师就是我的亲人。在他们生日时特意叫到自己家里跟他们过生日,给他们父母般的关爱与期望。在关爱中教他们学会怎样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以诚待人,多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体验集体的温暖。如在参与了学校的某项活动获得奖后,趁热鼓励:想不到你还能取得如此好成绩!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干好呢?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5.充当好“留守学生”行为管理的“父母”。
  留守学生大多存在懒惰、草率、自由散漫、不团结同学等行为特征。由于常年没有得到有效监护,他们的不良行为也就没有约束和制止,任其发展,没有自控能力,遇事不冷静、沉不住气,易激怒、火冒三丈,唇枪舌剑,甚至拳脚相加,缺乏自我克制能力。父母外出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无疑会影响到他们人格发展。一些不良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时间一长形成了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如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有的追求时尚,抽烟喝酒;有的被人利用染上毒品等。
  为了矫正他们这些不良行为,老师要规范他们的行为管理,要把他们看为自己的孩子一样进行管理。该严格要求时绝不手软,该说清事因的一定要其表明,该彻底纠正的恶习必须使其抛弃等。平时注意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会其管理好自己的言行,注意自身的形象。对他们平时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已形成的坏习惯要耐心的逐渐的帮助其克服,循序渐进。
  (作者单位:湖南浏阳市龙伏镇
  泮春中学)
  
  5引导“留守孩子”与父母交流
   文/马长军
  
  多年前“留守孩子”现象刚出现时,我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经常鼓励孩子们给父母写信,并且提醒他们不仅给父母说自己的事情诉说自己的苦乐,还要多问问父母,要父母也经常写信讲述在外工作的情况,了解父母的心情。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孩子们接受父母的教导,感受父母的辛苦、牵挂和期望,由此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远在他乡的父母放心。
  这些年各家都有了电话,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本该更方便了,但许多孩子常常拿起电话不知道说什么好,还不如写信有准备有条理。因此,我时常组织班会,让孩子们讨论自己想对父母说什么,又想从父母那里知道些什么。很多孩子通过这样的讨论,与父母电话交流时表达就流畅多了,而且也能从父母那里了解更多的信息,有的孩子就像记者采访一样,有目的地向父母提问,大大增长了见识。这不仅使留守孩子与父母沟通得更好,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更多,为迎接未来也算做了心理准备。
  有时见到回家探亲的家长,我总会提醒他们要多跟孩子交流,多听孩子说些话,可以缓解孩子内心的不安。要知道,那些整天都会发现新鲜事物、而且活泼好动的“留守孩子”都十分希望把自己每天的见闻感受说给人听。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又何尝不需要及时的鼓励与帮助呢?他们渴望交流。从简单语言的交流,到复杂的生活经验交流,再到细腻的情感交流,孩子们本来就应该在这日常不可或缺的各种交流中成长着。因为“留守孩子”的交流空间比较小,尤其是在家里,负责照顾孩子的往往是爷奶。这些老年人不识字的居多,思想意识也比较落后保守,他们无论是在课业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跟孩子之间基本没有交流,要么只会要孩子“听话”,处处限制孩子的实践活动,要么事事迁就孩子,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的兴趣。这些老人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几乎无法填平的代沟,甚至可以说,很多老人就不懂得“交流”,脑子里就没有这个概念。当孩子交流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会感到“孤独”而郁闷不安,就极有可能以发泄情绪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爷奶这时往往束手无策。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为“留守孩子”创造交流空间,帮助留守孩子与父母多多联系交流沟通,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也是教师应该做的,而且也是大家力所能及的事。
  (作者单位:河南唐河城郊谢岗小学)
  
  6“留守学生”的心理障碍及疏导
   文/王旭光
  
  笔者曾于2004年4月对我校“留守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和个案访谈。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认识方面的强迫观念。“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数在外地工作,由于平时与人交流比较少,“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更为突出。别人要他这样做,他偏偏不听话;家人叫他做作业,他偏要看电视。尤其是“隔代教育”下的“留守学生”,他们很想摆脱长辈的监护,让自己脱离目前的困境。
  在情绪情感方面的心境恶劣障碍。“留守学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常无缘无故的发脾气、生气。在学习中情绪低落,心猿意马,神情恍惚;在与人交往中,显得固执,或仗着自己有钱而骄横,或因为自己孤独而敏感,或由于年幼而冲动,常常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家人发生冲突。
  在行为表现方面的消极性。“留守学生”—般在学习上不求进取、对学习表现好的学生嫉妒或进行语言攻击。在这种行为消极性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容易受外界某些不良而有吸引力的事物所迷惑而出现盲从的情况,甚至我行我素,盲目放纵,容易作出过分行为。
  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人际排斥性。“留守学生”不能正确地把自己置身于同学、师生这个群体之中,表现为不相容、不愿接近的人际关系。有的学生不愿与同学交往,常常处于孤独的情境之中。有一些“留守学生”为了摆脱这种局面,也可能出现“早恋”或暗恋心理。
  针对“留守学生”的种种心理障碍,我们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呢?我们根据调查和实践经验,作了以下探讨。
  1.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留守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但由于父母长期与之分离,他们在心理上的情感需要就特别强烈。如果教师热情关心他们,就可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少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一事物面临选择或出现行为偏差时,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言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常常有意无意地接近“留守学生”,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使他们受到激励。
  2.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班主任应重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团结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把个人的进步与集体的荣誉连在一起。同时班主任还应采取相应的办法,例如把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编在一组或同座,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小组学习竞赛”等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紧紧地团结在集体之中,让“留守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从而弥补其家庭教育中所缺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对“留守学生”来说,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行为失常,更需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他们,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磨炼意志。首先,通过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尽可能多地关心帮助他们,通过“一帮一”等形式,使他们从被动到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大集体中来;其次,班主任、科任教师要适时适度地通过家访、通电话等情感教育的形式,通过学习指导和理想教育等情感教育的内容,让“留守学生”在一个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中,感受生活的温暖和爱。
  4.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个别帮助与指导。“留守学生”的性格类型和性格特征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必须重视个别帮助和指导。在个别帮助时,要分清他们的不同家庭情况所带来的不同心理状况,分析其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发展积极的性格特征,调整消极的性格特征。如,他们学习上有什么困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往上有什么障碍;心理上有什么想不开的等等,我们可以让他们去找他们信得过的老师谈话,内容可涉及校内外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配合,但学校教育应起主导作用。如为“留守学生”建立专门档案,对他们的家庭现状、学生在家表现、在校外表现、心理障碍原因以及爱好特长等等情况做好观察记录,提供分析研究的背景材料,也为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提供依据。与此同时,还需家庭配合建立观察记录制度和家校联系制度,以使家长和老师之间能及时沟通信息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除此之外,学校还应与“留守学生”所在的社区、单位取得联系,争取得到社会、单位对这些学生家长的帮助和教育。
  (作者单位:浙江青田县海口镇中学)
  
  7对“留守儿童”强化“三自”教育
   文/高善斌
  
  “留守儿童”是每个农村学校都面临的问题,这些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引导和教育,很多孩子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对此,我们学校在开学初要求班主任详细登记,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对特殊的留守学生还建档立案,即进行个案分析,跟踪管理,在做好这些常规工作外,学校突出强化了“留守儿童”的“三自”教育。
  一、生活上自理。离开父母,很多事要留守儿童自己解决,对于过去完全依赖父母的留守孩子来说,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这是一种生活独立性的训练。我们要求老师从教会学生打理日常生活开始。利用实践课、活动课、班会课引导学生学会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料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煮饭、洗衣服,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留守孩子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促进每一个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教育“留守儿童”管理好父母给的零用钱。“留守儿童”的家长一般每月或每几个月都会给他们寄一次生活费,教育“留守儿童”如何进行消费以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至关重要。很多“留守儿童”就是因为胡乱花费父母寄给他们的零用钱而不思学习、无心进取的。
  二、行为上自律。首先,要关爱“留守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学生,才能为学生自律意识的形成、自律行为的培养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其次,要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自律目标,明确的目标能唤醒、激发学生潜在的自律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标制定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向目标迈进。学生追求目标的过程就是自律意识得以强化、自律行为得以培养的过程。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又可以激励、强化学生自我约束。第三,要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自律行为。通过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标兵”“合格小公民”“优秀团员”“进步生”等评比活动;通过开展“给父母写一封信”“给父母打一次电话”“为亲人做一件事”等汇报活动,营造自律氛围,潜移默化熏陶“留守儿童”,促其萌发自我教育意识,以期实现行为上的自律。
  三、学习上自觉。形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对“留守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心思都花在学习上,才有利于“留守儿童”抵抗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增强“留守儿童”的免疫力。通过生活自理,行为自律,“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明显增强,再在学习上引导“留守儿童”自我加压,把刻苦学习转化为他们的内在要求。对学习成绩基础较差的“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补习文化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与别的学生一样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只要学习成绩有进步了,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更有利于“留守儿童”自觉学习行为的形成。
  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只要学校关注到位,措施得力,老师倾注满腔师爱,教育“留守儿童”学会生活上的自理,引导“留守儿童”制定目标并努力追求目标,为“留守儿童”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就一定能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律水平。
  当然,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教育需要“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学校、社会多方面的配合。但是,最大的信任是自己对自己的信任,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对自己的管理,实现自我管理是教育管理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对“留守儿童”来说,强化“三自”教育是必要的,是新时期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江苏阜宁县明达中学)
其他文献
出行  全国铁路10月11日起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  新华社北京2020年10月10日电,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铁集团)消息,10月1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第四季度列车运行图,新图安排开行列车较三季度进一步增加。其中,安排开行旅客列车9800列,安排开行货物列车20163列。此次调图,是国铁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部署要求、通盘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第四季度运输市场特点和铁
应韩国总统朴槿惠邀请,习近平7月3-4日对韩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访韩。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访韩中,有超过250人的庞大经贸团随访,表明了中国加强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决心。  习近平不仅出席中韩经贸合作论坛并发表了主旨演讲,还在韩媒《朝鲜日报》发表了文章《风好正扬帆》,称中方愿意同韩方一道,加快自由贸  易区谈判进程,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强化宏观政策协调,不断做大利益蛋糕。此外,
在过去的四十年,韩国造船业从无到有,在一次次危机中存活下来,从价格战一路拼杀到现在瞄准高端市场,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强韧产业  支柱产业的艰难时刻  2012年是全球造船业的灾难年,对于韩国造船业而言更是悲惨的一年。首先,在出口量和订单两个指标上被中国赶超。其次,出口自1999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在2012年,韩国造船企业的出口总额378亿美元,低于中国的392亿美元。这是十一年来韩国第一次让出出
2、3期為合刊
期刊
数字医疗产品在国内似乎还属于新鲜事物,它有点类似于前段时间热炒的物联网,只是这次联网的东西由空调变成了血压仪。  其实现代医疗早就在向广义的数字医疗发展,比如现在的各种医疗检查结果都早已数字化,只是这些数据没有一个可以储存信息和共享信息的平台。  这个数字医疗平台建成后究竟能做什么?它可以记录所有当前和历史病人的健康信息,可以大大方便医生诊断和病人自查,实现医疗设备与医疗专家的资源共享。病人能以最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9月15日在沧州透露,国务院关于产能过剩的治理方案行将出台,大幅减少行政干预,规范市场准入将成为政策亮点。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国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新增产能的速度远大于落后产能淘汰的速度,导致“越治理越过剩”的尴尬局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指出,靠市场化解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完全退出。政府应当运用标准、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就会飞入千家万户,来到你我身边。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彰显了对数字人民币的积极审慎态度。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丰富的消费场景、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为数字人民币的推进提供重要支撑。  2021年4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加快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广,优先选择部分新型消费活
消费升级让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去污力的保证以及价格的便宜,更多趋向于对洗涤用品的细分化和功能化的需求,进而推动了洗涤用品行业的技术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洗涤用品行业也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2021年7月27日,由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和中国日用化工协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新剂型洗涤产品发展大会”在广州举办。会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热烈探讨
安徽海螺集团,这家专注于建材领域的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建材企业由弱到强、快速成长的缩影。  一个产业的兴盛也许需要时机,但一个企业的壮大必定不会是偶然。  2020年8月10日,《财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发布,海螺集团继2019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之后,再次入围世界500强榜单,以339.1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榜单367位,比2019年上升74位,是排名提升最多公司榜单第13位,在中
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消费市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预计全年消费增速将继续回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将保持在13%左右,这可能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滑。这也意味着实现今年消费增长14.5%的预期目标可能性降低。  ——《报告》主编、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分析称,预计2013年宏观经济仍处于回升态势,但是回升幅度有所下降,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求进、中速增长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