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angs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早上,新上任的邢县长到小吃摊上吃早餐。刚找了个板凳坐下,就听炸油条的胡老头儿一边忙活一边唠叨:“上面马上要来青天大老爷了!谁有什么冤假错案,就去县政府宾馆门口等着……”
  邢县长又是吃惊,又是恼怒。省高院的工作组星期三要来县里清查积案,这消息昨晚十点钟才在常委会上传达,这老头儿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
  邢县长越想越窝火,干脆坐下来,一边仔细观察胡老头儿,一边继续听他发布消息。
   让他大吃一惊的是,这老头儿不但对大领导们的行程一清二楚,连县局、乡镇里发生点儿什么事儿,甚至连派出所要突击检查娱乐场所这样的绝密行动,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头儿居然能知道这么多政府内部消息,毫无疑问,肯定是某些政府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太差,嘴巴太松!
   邢县长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上,他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局长、主任们狠批了一通。与会的中层领导都低着头,不敢出声。
   还是公安局长胆子大,看邢县长火发得差不多了,忍不住反问了一句:“邢县长,这胡老头儿的事儿是您亲眼所见,还是从司机、秘书那儿道听途说得来的?”
   邢县长声色俱厉地一拍桌子:“这都是我亲耳听到的!我问你,你们城关派出所今天晚上是不是要清查娱乐城?”
   公安局长摇摇头说:“这……我倒真不知道,我现在就打电话问问。”
   通话的结果让公安局长大吃一惊,城关派出所果然要在晚上十点突击检查辖区内所有娱乐场所!公安局长一脸尴尬,邢县长当场下了命令:“你去查清楚这老头儿到底是什么背景,是怎么个神秘人物!明天就来向我汇报!”
   第二天,公安局长派了一名精明强干、破案经验丰富的警察老周,化装成吃早点的群众,到胡老头儿的摊子上暗访。
   老周去时,胡老头儿正在向大伙儿发布最新消息:“城关镇的镇长最近要倒霉了,大伙儿等着瞧吧,事儿不会小的……”
   老周一听,随即装出开玩笑的样子问:“你咋知道的?你儿子是纪委书记呀?”
   胡老头儿呵呵一笑:“我咋知道的?那孙子以前吃我油条,都是让司机开专车来买。这两天一反常态,竟然‘亲自步行’来吃,而且还老是一脸的愁容。那年他爹死,都没见他这么难受过。能让那孙子比死了爹还难受的事除了丢官儿,还能是啥?”
   老周听了暗自吃惊,心想这老头儿还真有两下子。他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那昨天派出所清查娱乐城,你是咋知道的呢?”
   胡老头儿又是呵呵一笑:“你没见那几家娱乐城一大早就挂出了放假的牌子?人家有眼线,消息比咱灵通!”
   最后,老周又问了个让他最想不通的问题:“上次省高院的工作组来指导工作,除了法院的领导,没人知道,你咋那么快就得到消息了呢?”
   胡老头儿撇了撇嘴说:“这就更简单了。俺邻居家有个案子,法院拖了七八年都没给审。那天办案的法官突然主动来访,满脸笑容地问长问短,最后还再三保证,说那案子马上解决。这不明摆着是上面来了人,怕俺邻居上访吗?”
   老周对胡老头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忙回去,把情况如实反映给公安局长,公安局长又赶紧报告给了邢县长。
   邢县长听了大动肝火,马上再次召开县领导会议,在会上做了长达四个小时的发言。
   次日一大早,邢县长又跑到胡老头那儿吃油条,想验证一下开会的效果如何。
   让邢县长大感意外的是,胡老头儿居然又在那儿发布最新消息了:“今天上面要来大领导了,来的还不止一个!”
   邢县长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下午市长要陪同省里领导来检查工作,这事儿自己昨晚才接到通知,这老头儿咋又提前知道了?
   邢县长强压怒火,问胡老头儿:“你说要来大领导,到底有多大呢?”
   胡老头儿头也不抬地回答:“反正比县长大!”
   邢县长又问:“你说要来的不止一个,那你能不能说个准确数字,到底是几个?”
   胡老头儿仰起头想了想,很确定地回答:“四个!”
   邢县长目瞪口呆——上级领导还真是要来四个!他心里怦怦直跳,接着又问:“胡……胡师傅,这些事儿你是怎么知道的?而且知道得这么准确?”
   胡老头儿淡淡一笑说:“这还不好说?我早上出摊儿,见县委宾馆的保安都戴上了白手套,一个个如臨大敌,那肯定是上面来人了嘛。”
   “再看看停车场上,书记、县长的001号、002号车都停在了角落里,那肯定是来了比他们大的官儿。”
  “再仔细看看,书记、县长停的车位是五号、六号,那肯定是上面来了四个领导呗。你信不信?当官儿的和咱老百姓不一样,上厕所都要排个先后顺序呢……”
  邢县长面红耳赤,无话可说了。
  摘自《资治文摘》
其他文献
过去,苏州大街小巷中操着吴侬软语、拉起了调门的叫卖声,悠扬而动听,直堪人们欣赏与品味。可却有一种声音刻板且又乏味。他们大半是位中年男子背了只布袋、机械地喊道:“阿有甲鱼壳卖掉?阿有锡箔灰、长头发、手指甲……卖掉?”因为收购的尽是冷门货,不大有生意,所以他的喊声里还带有几分没精打彩的味道。  偏我家母亲有时会急匆匆地奔出去唤他进来,是有甲鱼壳卖掉?这哪会昵?那时我家因父亲失业,一家子十口人,仅靠母亲
期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跨入春天的门槛,卖鸡鸭鹅雏的就渐渐多起来,清脆嘹亮的叫卖声响彻在乡村的上空,不绝于耳,陆陆续续引来了许多购买者。那时人们普遍都不富裕,大都囊中羞涩,所以都有赊账的习惯。卖方也都慷慨大方,敢赊给他们,还不用让买方打欠条。卖方也都准备了一本小簿子,记上买方的村名、姓名和购买的数量就完事了。等到了秋天,卖方才走家串户地上门要钱。买方也都挺讲信用,一个也没有赖账的。甚至猪崽也可以赊,不
期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朝名臣魏征劝诫太宗李世民的原话。至今有一千多年,这句话被明君忠臣奉为圭臬,成为他们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明鉴之一。  智慧的中国网民反其道而行之,将这句治世名言改头换面,化高贵为通俗,变成了“水能载舟,亦能煮粥”,这般调侃的话语,能给我们带来会心一笑。可是,仔细想一想,“水能载舟,亦能煮粥”这句戏仿之语,同样有着深刻的道理与处世的奥妙。  在婚姻之中,“能载舟,亦能煮粥”更是
期刊
我有两个奶奶,一个从没有见过,另外一个活在民国。但在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和别人一样,只有眼前这一个奶奶,这个民国奶奶。我之所以称她为“民国奶奶”,是因为她一生都在用民国纪年,而且越到晚年,她使用“民国”的频率越发密集,让我们身在“公元”却恍若隔世。民国奶奶有一双金莲小脚,虽然不止三寸,但也不过盈盈一握。小时候,我非常好奇,却只是远远地看着她走路,从来不曾想过去看个究竟。直到我上了高中,才壮着胆量
期刊
●当我在一个恶人身上发现一个美德,我就原谅了他的一千件恶行。当我在一个善人身上发现一个伪善,我决不肯因为他的一千件善行而原諒他的这一个伪善。  ●一个行为有两个动机,一个光明,浮在表面;一个晦暗,沉在底里。当它们各居其位时,灵魂风平浪静。有谁想把它们翻一个个儿,灵魂就会涌起惊涛骇浪。  ●在幸福时,人也会有良心的斗争,但那良心是在脑子里,斗来斗去只是头痛。只有在苦难中,回首往事,良心发现,这时的良
期刊
古时有个皇帝,对居住环境十分挑剔。一次,西方一个国王派人送来一块漂亮的地毯,皇帝虽对地毯上花花绿绿的色彩不感兴趣,却十分喜欢走在地毯上那既殷实又柔软的脚感,他把地毯铺在寝宫,每天睡前都要在上面来回走一阵。  没几天,皇帝觉得地毯与寝宫的色调十分不协调,便命工匠重新粉刷寝宫。但工匠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调不出与地毯一样的油彩,皇帝气恼之下,把工匠们全杀了。而后,又找来几个工匠,但他们也调不出与地毯相
期刊
诗人雁翼在叙述他的心灵第一次被美震动的时候,讲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在一座很大的寺庙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围攻他们的敌人被打退了,但寺庙却被敌人的炮火炸毁了。古老的柏树,精巧的佛塔,美丽的佛像多被炸毁。更令人心痛的是一个年轻和尚的惨死。那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庙里的壁画多是他的手笔,美丽的、神态各异的佛像也是他塑造的。  许多和尚跪在他面前,合手合目念着经。那声调是悲戚的,悲戚中又有一种说不明白
期刊
内容简介:仙人掌能防电脑辐射?可乐会杀精子?钛项圈可以治颈椎病?煲电话粥会致癌?解酒药让人千杯不醉?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流传着一些关于健康的常识。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哪些是商家搞出来的噱头?哪些又是在口口相传中变形,渐渐变成了忽悠?  科学松鼠会成员、医学博士薄三郎运用专业知识,为你解读这些说法的来龙去脉,帮助你从纷繁复杂的伪常识中发现真正科学的健康常识。  手机辐射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
期刊
那天闺密聊天,说到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个朋友,极美的美女,世家女子,身边尽是权贵精英,裙下之臣无数——当然,大多是已婚男。美女从来洁身自好,可身边尽是成功人士却也有个缺点,就是等闲人不能入她法眼,她芳心郁结,我这么美这么好怎么就没有一个好男人来配呢?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在爱情上卡了壳,真叫人情何以堪,过了三十常有人叫她降低条件,她更怒不可抑,怨气越来越重,竟有自闭症的趋势了,谁都替她惋惜……聊着
期刊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一直都很欣赏这句话。欣赏它豁达、洒脱的意境。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很不顺,所以他活着很沮丧,就在他准备结束自己生命的前一天夜里,他做了一個奇怪的梦,梦到一个神仙模样的人告诉他一句话,并告诉他只要记住这一句话,那么这一生他都将安然度过任何大风大浪。正是因为这句话,他后来才有了事业上的成功与生活上的幸福。这句话就是:“一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