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行礼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雁翼在叙述他的心灵第一次被美震动的时候,讲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在一座很大的寺庙里,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围攻他们的敌人被打退了,但寺庙却被敌人的炮火炸毁了。古老的柏树,精巧的佛塔,美丽的佛像多被炸毁。更令人心痛的是一个年轻和尚的惨死。那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庙里的壁画多是他的手笔,美丽的、神态各异的佛像也是他塑造的。
  许多和尚跪在他面前,合手合目念着经。那声调是悲戚的,悲戚中又有一种说不明白的力量冲击着人的心。
  雁翼说,那个和尚本可以躲过那些炮弹的,但他舍不得离开他的那些塑像,他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护卫着它们。他说它们是有灵魂的,不能让它们孤零零地被炸毁。
  当时的雁翼也想跪下来,像和尚一样发出他心里的声音。那声音到底是什么?他心里乱糟糟的,一时弄不明白。但突然有一个愿望在他心头涌现:“等赶走了日本鬼子,我也要出家当和尚。学他,把炸毁的佛像重新塑起来。”
  雁翼过后被他自己的念头震呆了:怎么一个八路军战士想当和尚?
  夜里,在焚烧那个和尚尸体的时候,雁翼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震撼:所有的八路军战士竟然在没有任何命令的情况下,齐刷刷地站成一排,把右手举起——那是战士的军礼!
  两种怀揣着截然不同的信仰的人却不约而同地在同一个地点做了同一件事:向美行禮!
  雁翼后来选择诗,就是从那次受震动开始的。他虽然没做和尚,却做了诗人,而诗人的天职就是塑造美,修复被毁坏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讲,雁翼了却了当初的心愿。
  
  摘自《为一朵云让路》
  
其他文献
英國伦敦近来面临一个棘手问题:当地墓园爆满,已容不下“后来者”了。市政府不得已,只好劝导民众使用“二手”墓地,否则人们很可能会面临“死无葬身之所”的困境。  经济不景气让民众都喜欢捡便宜。二手用品物美价廉成了大家的最爱,不过死后葬在“二手”墓地,你能接受吗?伦敦一处墓园,走进去一看。真的是非常拥挤,墓碑一个挨一个,前后左右几乎紧贴在一起。事实上在伦敦,所有基因都面临墓地不够使用的困境。伦敦市立墓圆
期刊
内容简介:“抹黄”是近年来突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直白地解释为:向人泼脏水,给当事人以莫须有的罪名,使其在人前抬不起头。  蓝红玉与胡子固是一对恩爱夫妻,可是,自从蓝红玉当上了省城运河市的副市长后,引来人們的种种猜测,怀疑她是与市委书记米刚、副省长姜生予一路睡下去才有亨通仕途的。一同竞争副市长职位的公安局长詹发权认为败给了一个靠性贿赂博取上位的女人是极大的耻辱,支持他的市长林光璧对蓝红玉也有看法。他们
期刊
这件事发生在普吉岛(泰国南部的旅游胜地)的一个度假村。当时我在那里担任英文翻译。   有一天,我看见一位满脸歉意的日本工作人員,安慰着一位大约四岁的小男孩儿,饱受惊吓的孩子已经哭得精疲力尽了。   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这位日本工作人员,因为那天孩子较多,而一时疏忽,在儿童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了一位,将这位澳洲孩子落在网球场。   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过去将其带了回来。这时恰好他
期刊
几年前,我和同伴在台南租了一辆吉普车考察当地民谣,到了傍晚,准备在一条小街找一家旅館投宿。这条街是台南比较老的街了,没有高大的建筑。坑洼不平的石板路两边有一群群老人聚在一起佝偻着身子谈话,愈显出这条老街的安静。   我们走了很久,终于在不远处看见一块发灰的木板,用毛笔写着两个端庄的繁体大字“旅馆”。走进这家店,看见一位败顶的老头。老头好像很邋遢的样子,他穿着素色衬衣,没有扣上纽扣,脸上有一道很长
期刊
过去,苏州大街小巷中操着吴侬软语、拉起了调门的叫卖声,悠扬而动听,直堪人们欣赏与品味。可却有一种声音刻板且又乏味。他们大半是位中年男子背了只布袋、机械地喊道:“阿有甲鱼壳卖掉?阿有锡箔灰、长头发、手指甲……卖掉?”因为收购的尽是冷门货,不大有生意,所以他的喊声里还带有几分没精打彩的味道。  偏我家母亲有时会急匆匆地奔出去唤他进来,是有甲鱼壳卖掉?这哪会昵?那时我家因父亲失业,一家子十口人,仅靠母亲
期刊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跨入春天的门槛,卖鸡鸭鹅雏的就渐渐多起来,清脆嘹亮的叫卖声响彻在乡村的上空,不绝于耳,陆陆续续引来了许多购买者。那时人们普遍都不富裕,大都囊中羞涩,所以都有赊账的习惯。卖方也都慷慨大方,敢赊给他们,还不用让买方打欠条。卖方也都准备了一本小簿子,记上买方的村名、姓名和购买的数量就完事了。等到了秋天,卖方才走家串户地上门要钱。买方也都挺讲信用,一个也没有赖账的。甚至猪崽也可以赊,不
期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朝名臣魏征劝诫太宗李世民的原话。至今有一千多年,这句话被明君忠臣奉为圭臬,成为他们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明鉴之一。  智慧的中国网民反其道而行之,将这句治世名言改头换面,化高贵为通俗,变成了“水能载舟,亦能煮粥”,这般调侃的话语,能给我们带来会心一笑。可是,仔细想一想,“水能载舟,亦能煮粥”这句戏仿之语,同样有着深刻的道理与处世的奥妙。  在婚姻之中,“能载舟,亦能煮粥”更是
期刊
我有两个奶奶,一个从没有见过,另外一个活在民国。但在小时候,我一直以为自己和别人一样,只有眼前这一个奶奶,这个民国奶奶。我之所以称她为“民国奶奶”,是因为她一生都在用民国纪年,而且越到晚年,她使用“民国”的频率越发密集,让我们身在“公元”却恍若隔世。民国奶奶有一双金莲小脚,虽然不止三寸,但也不过盈盈一握。小时候,我非常好奇,却只是远远地看着她走路,从来不曾想过去看个究竟。直到我上了高中,才壮着胆量
期刊
●当我在一个恶人身上发现一个美德,我就原谅了他的一千件恶行。当我在一个善人身上发现一个伪善,我决不肯因为他的一千件善行而原諒他的这一个伪善。  ●一个行为有两个动机,一个光明,浮在表面;一个晦暗,沉在底里。当它们各居其位时,灵魂风平浪静。有谁想把它们翻一个个儿,灵魂就会涌起惊涛骇浪。  ●在幸福时,人也会有良心的斗争,但那良心是在脑子里,斗来斗去只是头痛。只有在苦难中,回首往事,良心发现,这时的良
期刊
古时有个皇帝,对居住环境十分挑剔。一次,西方一个国王派人送来一块漂亮的地毯,皇帝虽对地毯上花花绿绿的色彩不感兴趣,却十分喜欢走在地毯上那既殷实又柔软的脚感,他把地毯铺在寝宫,每天睡前都要在上面来回走一阵。  没几天,皇帝觉得地毯与寝宫的色调十分不协调,便命工匠重新粉刷寝宫。但工匠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调不出与地毯一样的油彩,皇帝气恼之下,把工匠们全杀了。而后,又找来几个工匠,但他们也调不出与地毯相
期刊